正文

西域紀行

人生散葉 作者:馮其庸


西域紀行

我一直沒有到過新疆,但是對新疆卻向往已久,因為它就是古代的西域的主要部分和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地段。

我與司馬遷一樣,有好奇好古之癖,我也像司馬遷一樣喜歡游歷,在十年動亂期間,把所謂的“游山玩水”也當作壞事來批判,但是我卻趁在干校之機,每年探親時,總是單身獨行,借此游歷了許多地方。我把這種游歷,看作是讀書,是讀一部文化、歷史、山川、地理、政治、經(jīng)濟……綜合在一起的大書,而且我越讀興趣越濃,所以,一提到新疆或者西域,在我的腦子里,大沙漠里的樓蘭、米蘭古城,古龜茲的石窟藝術(shù),吐魯番盆地里的高昌古城、交河古城,帶有神話色彩的火焰山,以及詩人岑參筆下的西域風光,也就紛至沓來,令人遐想了。

西域在我的腦子里,始終是一個帶有神話和傳奇色彩的地方,我確實已經(jīng)向往了很久。

今年(1986)夏天,我承新疆大學的邀請,于9月11日到新大講學,至10月6日回北京,雖然為時很短,且主要的時間都是在講學,但我也利用講學之余和假日,盡可能地游歷了新疆的一部分地方,正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總的印象我覺得新疆太好了,關(guān)于新疆的學問太大了,我堅信偉大的祖國一定會富強,廣闊的西北地區(qū)一定要開發(fā),關(guān)于研究我國西部地區(qū)的學問——我叫它作“西域?qū)W”,也一定會大發(fā)展。

趁著我對新疆的印象很新鮮的時候,我急忙記下這次到西域游歷的見聞。

初到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市,在我的印象里,是一座正在現(xiàn)代化的城市,從機場到市中心的那條友誼路,寬敞而整潔,汽車分上下道,兩邊的人行道也是上下道,道旁樹木已將合抱,枝柯交結(jié),形成一條綠色的林蔭大道,無論行走或坐車,走在路上,感到心胸舒暢,天地廣闊,我去的時候,已是九月中旬,所以兩邊的樹葉,已開始由綠轉(zhuǎn)黃或紅,更增添了一番秋色。

尤其是矗立在市中心的紅山,像昂首長嘯的龍頭,石色赤紅,在太陽光照射下,簡直是條赤龍。烏魯木齊河就在龍頭下流過,附近就是人民公園,園內(nèi)有為紀念清乾隆時的大文人紀曉嵐而建的“閱微草堂”。紀曉嵐曾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被革流放到烏魯木齊,當時居處在烏魯木齊老城所在地西九家灣。紀曉嵐在新疆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但對新疆的影響很大,他自己對新疆也有很深的感情,他在《烏魯木齊雜詩》中寫道:

萬里攜家出塞行。男婚女嫁總邊城。

多年無復還鄉(xiāng)夢,官府猶題舊里名。

他的另一首描寫天山打獵的詩寫道:

白草粘天野獸肥。彎弓愛爾馬如飛。

何當快飲黃羊血,一上天山雪打圍。

我曾進公園去游覽,園門是牌樓式的古典建筑,進門隔湖對面就是紀念性的“閱微草堂”,這個湖也叫“鑒湖”,為什么與紹興的“鑒湖”同名,我就不知道了。園內(nèi)老樹婆娑,景色清幽,尤其是湖邊的樹葉,丹黃相間,再加上綠色,頗有斑斕之感。園中有小攤賣烤羊肉串,導游者教育學院的某君要我試試,果然鮮嫩異常,絕非北京街頭的烤羊肉串所能比擬。

我因為事忙,根本沒有時間去參觀市容,只是每次車過市內(nèi)的大街,看到正在新建的建筑,完全是現(xiàn)代化的,看了烏魯木齊市的馬路和建筑,再看看上海那種擁擠不堪的情景,簡直是不可相比了。

我離開烏市的前一日,朋友們請吃飯,賓館的對面就是人民大會堂,自治州機關(guān)事務管理局的局長侯海云兄和旅游局主管天池的董學商兄堅請我看看他們的人民大會堂。我心想北京的人民大會堂我已看得多了,更何況我在紐約、舊金山和莫斯科、列寧格勒等地都曾看過一些世界聞名的大建筑,區(qū)區(qū)自治州的大會堂又會怎么樣呢?——這就是我當時的真實思想活動,但由于他們的熱情邀請,我又覺得不去不好,所以才勉強去了,但是當我一進大會堂,立即被眼前的情景迷住了,我只覺得非常歉疚,非常慚愧,我剛才的思想多么可笑啊!眼前的這座大建筑,真可以說是千門萬戶,金碧輝煌,或者說晶瑩澄澈,一片琉璃世界??上也欢ㄖW,講不出那么多名堂,只是覺得設計是那么匠心獨運,結(jié)構(gòu)是那么天然渾成,建筑是那么細膩精致,它的總面積當然比北京的人民大會堂要小,但它的精致程度卻遠勝人民大會堂,新疆是多民族地區(qū),大會堂各個民族廳則又是各具特色,無不精工妥帖。可惜由于時間的限制(因為我要趕回去整理行裝),不能充分地仔細欣賞。當我走出大廳時,覺得仿佛是從一座藝術(shù)的迷宮里出來一樣,我深深佩服設計師的才華和匠師們精工的建筑藝術(shù)。

我住在新疆大學的招待所,招待所給我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象,我住在里頭,簡直就像在家里一樣沒有任何一點做客的感覺,新疆的瓜果實在太好而又太便宜了,西瓜只有八分錢一公斤,因此每天我們總要吃好幾個瓜,而服務員總是及時地幫我們收拾得干干凈凈。

我臥室的窗戶正對著南面的天山主峰——博格達峰,天山頂上終年積雪,抬頭就可以看見山頂上的皚皚白雪。陶淵明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在這里不需采菊,也可以天天“悠然見南山”。但要見博格達峰,卻需要碰巧,最有機會看到的是清早太陽將升的時候和傍晚日落的時候。尤其是傍晚,那博格達峰披著滿身的銀裝,真是一位青女或者素娥,亭亭玉立,獨出云表,她沒有巫山神女峰那么縹緲,但卻如莊子描寫的藐姑射仙,真是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其美不可方物。

我在烏市短短的三周,除了在新大講課外,還到新疆師大、新疆教育學院、新疆職工大學和昌吉師院幾個學校去講了學,我感到邊城的師生,是那么熱心于學習和教學事業(yè),每次我講課的時候,他們總是全神貫注,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好學精神所感動,有一回,一位與我差不多年紀的老同志,帶著兩個兒子,在新大聽我的課出來,趕上了我,特地告訴我,他是放棄了這個月的獎金來聽課的,他第一次聽過后,就將兩個兒子找來,以后每次我講課都來聽。我在新疆師大講課時,聽講者熱烈的神情真使我感動。我講這些情形,一點也沒有別的意思,我只是希望內(nèi)地的老師們,能抽空多到新疆去講講課,其實,這絕不是單方面的單純的講課,我們自己也可以學到不少新的知識,這一點才是我寫這篇“紀行”的目的,這我當然要在下面慢慢地細說。

我有幸剛下飛機后,就與一位維吾爾族的女排教練卡瑪爾同車到新大,因為是中午,新疆的時間比北京晚兩小時,所以當?shù)氐娜诉€未吃飯,卡瑪爾就把我?guī)У剿挠H戚家里,這家當然也是維吾爾族。我是頭一次到民族朋友家做客,而且思想毫無準備,我進屋剛坐定,他們就搬出茶果來,那位女主人看了我的名片,馬上就說:“《紅樓夢》!”她用頗為流暢的北京話問我:“您就是研究《紅樓夢》的馮先生?”我說:“是。”我問她:“你讀過《紅樓夢》嗎?”她說:“讀過一點,我是教小學的。”問答之間,他們已擺上了午飯,給我一大碗南瓜、白菜、羊肉、土豆一起燒的菜,又拿上來一大盤馕。當時,我根本分不清哪是菜,哪是飯。連“馕”這個名字也是后來才知道的。我心想,在民族朋友家做客,據(jù)說不能客氣不吃,不吃就易誤會。所以當一大碗四色合作的食品送來時,我也不管它是菜還是飯,拿起來就吃開來了,誰知一吃南瓜,卻特別好吃,細膩而又甜糯,我忽然想起我的書齋取名叫“瓜飯樓”,因我小時候抗日時期,家里窮得沒有飯吃,就常常用南瓜當飯,因此我也吃過不少南瓜,深諳南瓜的品種,那種細膩可口的南瓜也吃過不少,但全國解放后的三十多年來,我再也沒有機會吃到它了,想不到到了幾萬里外的西域,卻吃到了地道的“南瓜”,我是多么高興啊,我一下子就把整碗連南瓜帶土豆一起吃個精光,他們對我的“表現(xiàn)”頗為滿意,又讓我吃馕,我也依樣拿了一小塊醮著茶水吃,覺得頗為可口。我這個不速之客的這一頓民族飯,吃得真是夠有興味的,正當我們吃完的時候,新大中文系的領導夏庭冠、張廣弟教授就來接我了,我們謝了主人,起身告別,走了不多遠,我們的老朋友郝延齡教授也來了,他們高高興興地把我送到了招待所。

我特別感到新疆的天似乎比別處高,天空也特別藍。我的感覺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新疆氣候干燥,空氣里沒有水分和雜質(zhì),所以每當夜晚尤其是午夜,仰望天空,只見星漢燦爛,長天一碧,如果不是在庭院里而是走出市區(qū)到曠野里,那就更加氣象遼闊,碧海青天,月明萬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色了。

我在新疆共二十六天,其中去天池和吉木薩爾一天,去吐魯番兩天,去庫車七天,實際留在烏魯木齊的時間只有十六天,而且主要的時間是講課,所以對烏魯木齊市了解得還很少,但是烏魯木齊卻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烏魯木齊教育界的朋友更使我深深懷念,他們在祖國的最西邊,辛勤地從事培養(yǎng)人才的工作,他們的辛勤勞動與新疆未來的發(fā)展是有直接的關(guān)系的,他們的工作是神圣的,我衷心愿意有較長的時間到新疆去從事教育工作和文史研究的考察工作,我期待著我的愿望能有機會得到實現(xiàn)。

天池秋色

我到烏魯木齊的第十一天,也即是9月21日(星期日),新大的朋友和新疆軍區(qū)的朋友安排我去天池游覽,由于事先有郝延齡兄的建議,決定這一天從天池下來后,再向東到吉木薩爾去考察唐代的北庭都護府故城。

我對游覽,特別是帶有訪古性質(zhì)的游覽,從來是最感興趣的,自從在兩三天前做了這個安排后,我就緊張地翻閱資料,并把照相機、膠卷重新檢點,做了充分的準備。事先確定星期天清早六時即來車接我們,烏魯木齊的早晨六點,還是人們熟睡的時候,距離天亮還有兩個多小時,但是我和菉涓早在五點半就一切就緒,待命出發(fā)了。六時正,郝延齡兄和李忠躍君來招呼我們到校門口上車,軍區(qū)的車早已等在門外了。這天是剛過中秋兩天,我們抬頭看天上,只見好月當頭,清輝萬里,銀河耿耿,分外明亮,而滿天的星星,也并不因為月色的照耀而有所隱沒,我感到仍然是“一天星斗煥文章”,正是迢迢良夜,耿耿星河,看著這一番夜色,也已夠迷人的了。

上車以后,似乎心就定了下來,因為昨晚睡得太晚,今晨又起得太早,所以一定下心來,睡魔就乘虛而入,不知不覺,我就在車上睡著了。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車子停著,我還以為車還未出城呢,哪知已到了阜康,即將轉(zhuǎn)入去天池的山道了。這時天還未亮,直到車子向南駛了將近半小時,才看到大戈壁上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其壯麗的場面,我覺得也別具特色,與我在華山、泰山、黃山所看者都不同,在山上看日出,有云彩掩映襯托,畫面顯得煊麗而富于變化;在大漠上看日出,既無云彩,也無水汽,而且四野空闊,一望無際,茫茫有如大海,一無遮攔,只見一顆巨大無比,其紅亮有如熔鐵,光芒四射,使人不可逼視的巨輪,從地平線上漸漸升起,轉(zhuǎn)瞬間就躍出地面,漸漸上升了。要說單是看日出的話,那是要算大漠里看日出最為清楚、最為逼真了。當太陽剛離地平線的時候,車子已開始進入山道,而初升的太陽也就被山巒擋住了。

天山,是橫亙于新疆中部的一座大山,也是亞洲最大的山系之一,它古有北山、雪山、白山、陰山等名稱,整個新疆就因為天山在中部地區(qū)東西橫貫,因而就分為南疆和北疆。天山本身,又是由三列大致平行的山巒所組成,天池所在的天山,是屬于東天山的博格達山,博格達山最高處三峰并立,終年積雪,其主峰博格達峰,高達5445米,滿身冰甲,高聳入云,天池就在博格達峰下半山腰,海拔1980米,被稱為“天山明珠”。

我們的汽車進入山區(qū)以后,兩旁皆是山巒,路旁一條大溪,流水不斷淙淙作響。據(jù)我游山的經(jīng)驗,凡是大山,必有大溪,愈是山大,其溪亦大,而且必定是溪中亂石縱橫,我走過的華山、廬山、黃山、雁蕩、泰山、五臺、秦嶺、終南等等,莫不如此,南方的許多大山,如逢雨季,有時幾里路外就可以聽到水聲轟響,仿佛是先聲奪人?,F(xiàn)在我們進入天山,雖然是在西域的大戈壁上,也仍然是山水相連,流水淙淙。我們愈往前走,兩旁的山巒愈顯得陡峭,山路也愈顯得狹窄,仿佛是僅能通車,一路上我細看溪中急流,感到水色潔白如雪,其平靜處則又是一碧如藍,后來我悟出因為這都是從天山上流下來的雪水,所以噴濺時有如雪花,淵積時有如凝碧。我正欣賞著一路的淙淙流水,車子忽至一窄狹處,抬頭見右壁山崖上刻著兩個大字:“石門”。確實此處兩山陡峭高峙如門,而路邊溪水突然落差增大,有如瀑布傾瀉,而水色潔白如匹練,大非南中山水之可比??上Т颂幝氛?,又急于去天池,不可能停車,所以只好注目而過。汽車循著盤旋的山道蜿蜒前進,至半山,迎面飛瀑自空而下,頗有“銀河落九天”之勢,其下有一小池,池水澄碧,人們呼之為“小天池”,再上山勢愈高,回首俯視來時路徑,已只剩一條曲曲彎彎的長繩了。我正在估量已到達何種高度的時候,汽車一下就停下來了,抬頭一看,只見眼前一片瀲滟的波光,水波澄碧,四圍山峰重疊,樹木森立,面對著這個高入云際的大湖,自然而然地人們會稱它為“天池”了。

天池,是一個半月形的高山湖,她長3400米,最寬處約1500米,面積4.9平方公里,最深處有105米,湖形南北長,東西窄,南端靠近博格達峰,湖的周圍都是高山,就是我們進口處較低,有如一道攔水的巨坎??v觀天池周圍,群峰林立,云杉、雪松漫山遍嶺,我們?nèi)サ募竟?jié)已是深秋,所以在一片蒼翠之中,又夾雜著一樹樹的黃葉,特別是遠處山坡上向陽處有幾樹紅葉,經(jīng)太陽光一照,一團火紅,點綴得湖面更是秋色一片。南望博格達峰,清晰如在眉際,其側(cè)面一峰,滿身是冰,有如一根巨大的冰柱,在太陽光下,閃閃發(fā)光,還看得出她潔白的全身,似乎已經(jīng)被摩擦得光滑到連一粒微塵也擱不住了,《紅樓夢》第五回里寫到《金陵十二釵正冊》上有一幅畫,畫面上是“一片冰山”,現(xiàn)在我算真正看到了冰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