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臨水照花:民國才女初入凡塵
簪纓世族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這段文字出自張愛玲的《金鎖記》,她用一支筆,細細道出了三十年前的故事。
她的三十年前,于我們今天太過遙遠,那是月色傾城,遍地是傳奇的上海灘;那是烽煙四起,社會劇烈變革的晚清末年;那是兵荒馬亂,也要不斷上演悲歡離合的豪宅庭院……
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每個人都有太多的故事要講,有太多的故事說不完。她冷眼看世間,用那支孤冷的筆,寫盡了人間冷暖,世態(tài)炎涼。她不矯揉,不造作,靜靜書寫一個又一個傳奇,最終卻塑造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身處亂世,風云驟起,與她亦是無關的,她簡靜清朗,只過自己安靜的小日子。李白有詩云:“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钡拇_,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江山如何翻云覆雨,那輪圓月始終掛在天上,又圓又大又凄涼。
今天我們不講繁華喧囂的上海灘,亦不講可悲可嘆的晚清遺少,而是講一講這位與上海灘和晚清遺少有關聯(lián)的女子——她叫張愛玲。在講故事前,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再尋個月亮又大又圓的夜晚,且聽我慢慢道來。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
這故事還得從“中興第一名臣”李鴻章講起。說起李鴻章,那是無人不知,不人不曉,他在朝四十余年,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代表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中俄條約》《辛丑條約》,是中外人士皆知的清末政治人物。
在那個滿朝都是學富五車之士的清末年間,有一個叫張佩綸的人憑著克己奉公的性格,如同一股清流,走進了光緒皇帝的心里。
張佩綸(1848—1903年),清朝末年官員,字幼樵,原籍河北豐潤。他自幼十分聰慧,憑借敏捷的思維,出眾的文章,在同治十年(1871年)考取了進士,之后在朝廷大考中,摘得第一名。在光緒年間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史,是“清流黨”的重要人物。
張佩綸早年生活貧困,苦讀出身,看到清末政治腐敗,一心想要報效國家。他原本為官清廉,生活窮困,政治理想端正,深得光緒皇帝的喜愛,卻因剛正不阿的性格惹來大臣們的彈劾。不過,那時他在官場如日中天,任誰拿他也沒辦法。1884年,法軍在越南起了沖突,張佩綸和其他清流黨人士竭力主戰(zhàn)。李鴻章為了保存實力,不愿展開戰(zhàn)爭,多次委曲求全交涉后仍然失敗。山西、北寧相繼失守后,慈禧大怒,清流黨幾位主將在官場中遭受到了挫折,張佩綸以三品欽差大臣會辦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的名義被派到福建馬尾督軍。
那時張佩綸常發(fā)表關于軍事、國防的文章,李鴻章認為他能文能武,想借此機會納入自己麾下以拓展自己的實力,但張佩綸實則并無軍事、國防經驗,一切只是紙上談兵。當他帶著軍隊南下,任何地方官員都不放在眼里,更不傾聽他們的進言,僅靠上諭和李鴻章的電報作為布置戰(zhàn)守的依據(jù)。結果在這場戰(zhàn)爭中,不戰(zhàn)而敗,之后,張佩綸被發(fā)配到張家口,直到1888年4月14日,才返回津門,在李鴻章都署內工作。4月27日,李鴻章在給臺灣巡撫劉銘傳的信中,提到他想將自己的女兒李菊耦許配給張佩綸。對于這門親事,他十分滿意,他在信中寫道:“幼樵塞上歸來,遂托姻親,返仲蕭于張掖,至歐火于許昌,累世舊交。平生期許,老年得此,深愜素懷?!蹦赀^四十的張佩綸早有妻室,菊耦給他做繼室,到底是有些委屈。李鴻章的夫人趙繼蓮反對這門親事,李菊耦卻對母親說:“爹爹已經許配,就是女兒也不肯改悔!況且爹爹眼力,必然不差的?!?/p>
那年,他四十一歲,她二十二歲。無論李鴻章眼力多好,張佩綸在官場上大勢已去,一直到他去世也沒能東山再起。不過,李鴻章終究對得起他們,給了女兒殷實富足的嫁妝,房產、田地、古董數(shù)不勝數(shù)。幾十年后,僅分給張愛玲父親名下的財產,便有花園洋房八處,另外,安徽、河北、天津等地均有大宗田產。
自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大清被迫簽下《馬關條約》,李鴻章因此成了歷史的罪人,曾經的風光不復存在。沒多久,李鴻章便在悲嘆中死去了。而張佩綸也沒有好多少,少了李鴻章這個依靠,終日借酒澆愁,頹廢度日,拋下妻女愛子抑郁而終,終年五十六歲。
張佩綸的愛子,是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廷重),愛女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張佩綸去世時,男孩七歲,女孩兩歲。李菊耦1901年喪父,1902年喪兄,1903年喪夫,接連不斷的打擊,讓三十七歲的她情緒沉郁,沒多久便得了肺病,1912年,剛搬到上海不久也去世了,終年四十六歲。那年,張志沂十六歲,張茂淵十一歲。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出生在沒落的貴族家庭,做了時代的悲劇人物。他自幼熟讀八股文,學習四書五經,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李鴻章和張佩綸去世后,李菊耦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重振當時的家族威望??上逋醭瘮÷洌婆e制度廢除,張志沂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在家族的陰影里活著。他是前朝名臣后裔,有著自己的驕傲,可又在新時代里活得不盡人意,他在新舊社會里活得進退兩難,只能靠祖上留下來的家產度日。
李菊耦去世后第三年,張志沂和黃素瓊(逸梵)結婚了。黃素瓊出身名門,祖父黃翼升是李鴻章淮軍初建時的副手,他去世后,兒子黃宗炎襲承爵位。黃素瓊和張志沂一樣苦命,她和雙胞胎弟弟出生沒多久,父母便去世了,由黃宗炎原配夫人養(yǎng)育著。等黃素瓊長大成人,再由黃宗炎原配夫人做主,把她許配給了張志沂。
對于這場包辦的婚姻,黃素瓊極不情愿。她沒有上過新學堂,還是一位纏過足的舊式女子,可她對新潮思想極為渴望,崇尚獨立,不喜歡自己的命運被他人安排。對于母親黃素瓊,后來張愛玲說她“踏著這雙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
婚后,張志沂繼續(xù)讀他的四書五經,雖然也學習西方新思想,為此還專門去學習英文,可在他的思想觀念里,到底有些循規(guī)蹈矩。新式思想于他而言,不過就像茶余飯后的小甜品,嘗嘗即可,不會當作人生主食??蓪τ邳S素瓊,五四風潮的新思想,是她人生中的主旋律。她是民國初期的時尚新女性,彈鋼琴、出國留洋、學習繪畫雕塑,不斷地豐富著自己的人生。張志沂生存在新舊夾縫中,既不夠新,也不夠舊,更不得志。沒多久,他染上了壞風氣,抽鴉片、捧戲子、納妾……
一位是名門公子,一位是名門千金,他們是旁人羨慕的金童玉女,卻在婚后漸行漸遠。他們各有各的執(zhí)著,她勸過他,為了孩子也曾努力過,可壞風氣只會讓人迷失心性,再也找不到自己。所以,她干脆再不見他,跟著張茂淵出國,自己躲得遠遠的。她不僅對丈夫張志沂不聞不問,甚至連自己的一雙兒女也舍下了。
張愛玲就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是被黃素瓊丟棄在家的孩子,是日夜看張志沂在煙榻上吞云吐霧的孩子。她的出身,她的家世,她的經歷,注定成為傳奇。
這位叫張愛玲的女子,穿過民國煙雨,帶著淺淡的微笑,著一襲華美的袍,就這樣向我們走來。如同她的筆,沉著地訴說著一段段往事。不過,這次訴說的是她的人生,她的驚濤駭浪,她的歲月靜好。
張愛玲說:“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你也在這里嗎?”她輕輕地問。
“是啊,我也在這里?!蔽覀冚p輕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