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李勉遇俠
“俠”這個詞語最早見于《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表n非是法家,崇尚法紀,所以反對“犯禁”的俠客。到了漢代,司馬遷著《史記·游俠列傳》,首次為“俠”立傳,并對“俠”下了肯定性的定義,認為他們助人為樂、公平正直、忠勇好義,值得頌揚。先秦至漢代,如季札、魯仲連、朱亥、毛遂、荊軻、朱家、郭解,等等,俠客輩出;此后便日漸消沉了。到唐代,任俠風尚重起,“天寶以前,多刺客報恩”(《唐語林》卷四),俠客變得十分活躍。翻開唐人的筆記、傳奇、野史,描寫武俠的比比皆是,名篇如《昆侖奴》、《聶隱娘》、《紅線》、《無雙傳》、《虬髯客傳》、《李龜壽》等,都可堪稱是成熟的武俠小說。
文學是現(xiàn)實的反映。宰相兼詩人李勉,就曾得到過俠客的搭救。
李勉早年在開封當縣尉(掌管刑獄的職官)的時候,有一次提審監(jiān)獄在押犯,一個看上去意氣昂揚的囚犯,哀求李勉放他一條生路,李勉被他的哀求打動了,就釋放了他。
幾年以后,李勉被免官,遠游河北,偶然碰見了過去那個囚犯,他高高興興地把李勉接到家中,熱情招待,并私下對妻子說:“這就是放我出獄的那位恩人,我們用什么來報答他?”妻子說:“給他一千匹絹行嗎?”“不夠意思。”“兩千匹怎么樣?”“也不行。”“既然這樣,不如索性殺了他?!?/p>
于是,過去那個囚犯就動了殺人的念頭。他家的童仆可憐李勉,偷偷地告訴了他。李勉慌得只穿著內(nèi)衣,騎馬落荒而逃。到半夜時分,跑出了一百多里,來到渡口一家旅店,店老人問:“這一帶有很多猛獸,您一個文弱書生怎么敢走夜路?”李勉喘息了一會兒,便把事情的前后經(jīng)過給店老人說了。話沒說完,屋梁上就有人看著下邊說:“我差點兒誤殺了長者!”隨即離店而去。天還沒亮,這位俠客就提著那囚犯夫婦的兩顆人頭,放在了李勉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