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齊默爾曼
前言 音樂見天地,一人一世界
《游藝黑白》前二冊的編排,基本上以鋼琴家的學派與地域為主,但后二冊將逐步打破如此歸類。隨著國際交通往來頻繁,音樂學習與交流愈來愈普遍,學派與地域特色也就愈來愈不顯著——不過是否真是如此,到第四冊我們會看到鋼琴家不同的想法。本冊內容仍大致由地域分類,但訪問內容愈來愈個人化,包括本書篇幅最長的兩則。這兩篇也有獨立出來的特色,因而自成一章。
首先是齊默爾曼。這位大師鮮少受訪,這篇是他近三十年來唯一的長篇訪談。未收錄于訪問但可補充于此的,是他的鋼琴與曲目選擇。目前齊默爾曼演奏都帶自己研發(fā)的擊弦裝置并請鋼琴技師隨行。他演奏不同作品使用不同裝置,其中最大的差異,在于泛音與音質性格。我聽過他用昵稱“拉赫瑪尼諾夫”的裝置排練貝多芬鋼琴協奏曲,正式演出則換成更適合古典作品的“舒伯特”,果然有微妙的色澤變化。齊默爾曼最新的鋼琴獨奏錄音,舒伯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和《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用的正是“舒伯特”。錄音成果雖好,若和現場相比,那獨特的質樸泛音效果,能在一個音的強弱中做性格變化的處理,終究無法忠實呈現?!拔业匿撉倬褪俏摇薄f到底,設計擊弦裝置是齊默爾曼的愛好與研究。為了實現心中的音樂,即使只是增加一點效果,就算要耗費大量時間金錢,他也在所不惜。
就演奏曲目而言,齊默爾曼常在音樂會前一個月才公布,公布后也仍可能變動。但無論如何,這都有他深思熟慮的理由。比方說2008年他歐洲巡演排出勃拉姆斯《四首鋼琴作品》(Op.119),在德國演出竟全部更換,到英國才演奏?!拔覍Φ谝皇啄扯畏志涫冀K不了解。樂譜明明這樣標,但我總覺得那不是勃拉姆斯!”只因為那一句無法說服自己,他就是無法演出?!暗搅擞?,我立即請經紀人幫我去大英圖書館調勃拉姆斯手稿——果然,我是對的!現今樂譜版本這句都印錯了!勃拉姆斯的標記和我想的一模一樣!”困惑得解,齊默爾曼也就立刻將勃拉姆斯《四首鋼琴作品》搬上舞臺。
但即使之前不曾公開演出,不表示他不曾鉆研或練習。同樣在2008年的獨奏會,齊默爾曼首次公開演奏貝多芬《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就是相當“即興”的決定?!拔覍Υ饲鸁o比崇敬,雖然練習多年,始終覺得無法公開演奏。但今年一月,我偶然發(fā)現我正好到了貝多芬寫作此曲的年齡。突然,我能把貝多芬當成同輩,自然地和這部作品溝通,并且透過它來表現自己。”決定雖晚,但那幾場演出之精湛,果然證明他準備了三十年。
這篇訪問不只能見到齊默爾曼對音樂的嚴謹虔誠,更展現他不凡的人生經歷與洞見。內容發(fā)人深省,是筆者最受用也最感動的訪問之一,誠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