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

從農家子弟到共和國大使(中文版) 作者:盧永華 著


前 言

從農家子弟到共和國大使,這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據(jù)說,許多國家的駐外使節(jié)大都非富即貴。例如,美國的不少大使,或企業(yè)家,或銀行家,或是在總統(tǒng)競選大戰(zhàn)之中出錢出力最多者。而在我國,出身平民的使節(jié)卻并不鮮見。這也可算作社會主義中國的一大優(yōu)越性吧!本人1946年9月22日生于山東省膠南縣(現(xiàn)為膠南市)泊里鎮(zhèn)河西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在家鄉(xiāng)初中畢業(yè),1962年考入山東濰坊一中。1965年高中畢業(yè)后,即“文化大革命”爆發(fā)的前一年,我有幸被國家高等教育部選中派往前民主德國,先后在萊比錫和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學習日耳曼語言專業(yè)。從1971年起,我共計在中國駐前民主德國大使館工作約15年,任職至一等秘書,親歷中國與民主德國雙邊關系的變遷,以及柏林墻倒塌和德國統(tǒng)一。1995年至1998年轉赴我國駐奧地利使館任政務參贊。1998年至2000年任外交部西歐司副司長。2000年8月被任命為中國駐奧地利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2007年10月離任回國,應聘擔任部分社會工作。主要譯著或合作譯著有:《外交官帶你看世界——經典之魅奧地利》、《酒花》、《百日總理莫德羅》、《卡夫卡全集》、《盧卡契文集》等。

夫人張志京,畢業(yè)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曾在二炮文工團任舞蹈女隊隊長兼編導,后在前民主德國獲得國家級語言文憑,在我國駐民主德國和奧地利使館以及北京外交人員服務局工作,任職至一等秘書。我們育有一子。

從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能夠成長為一名共和國使節(jié),我將終生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感謝黨和國家的培養(yǎng),感謝領導、師長和朋友們的提攜和幫助。

在我的外交生涯中,我有幸在美麗富饒而熱情好客的兩個德語區(qū)國家工作生活了30多年,特別是在“音樂之鄉(xiāng)”奧地利擔任大使的7年多的經歷,與中外各界許多朋友結下了深厚情誼,更加令人難以忘懷。我為能夠在中德、中奧關系的發(fā)展過程中做出自己的努力,感到十分欣慰。菲舍爾總統(tǒng)2007年底題詞“衷心感謝盧永華大使夫婦在奧地利卓越的工作”。奧地利議會和布根蘭州政府分別授予“和平友誼紀念章”和“考姆圖十字勛章”。

我是這樣幸運,作為農家子弟出身的共和國使節(jié),在幾十年的外交生涯中,能夠近距離接觸周恩來總理、華國鋒總理、胡耀邦總書記、趙紫陽總理、鄧小平主席、江澤民主席、胡錦濤總書記、習近平主席等多位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并為他們當中許多人擔任翻譯;能夠在德意志民族歷史最為關鍵的時刻之一,即在柏林墻倒塌、德國重新統(tǒng)一的瞬間,作為一名現(xiàn)場見證者,等等,都使我心潮澎湃,回憶綿綿,感慨萬千。我深感有責任將自己的一些經歷記錄下來,既總結自己的外交生涯,具有一定的檔案性,又可以給予青年人以激勵,同他們分享自己的酸甜苦辣。在編輯過程中難免存在記憶和編排失誤,敬請諒解。

謹以此書獻給我最敬愛的父親母親。


中國前駐奧地利大使 盧永華

2016年夏于北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