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用銀行家的理念為航運業(yè)闖出
1955年7月30日爸爸以160000英鎊買進他的第一艘運煤貨輪,命名為“金安”號(GoldenAlpha),當即租給了日本Yamashita-Shinnihon公司。那時候,世界航運業(yè)眾星云集,如美國的盧維克(Ludwig,D.K.)、希臘的奧納西斯(Onassis)和尼亞哥斯(Niarchos)等等。即便在香港,頗具規(guī)模的航運公司也并不少,其中董浩云亦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金安”號,爸爸的第一艘船
爸爸做船生意,與眾不同。美國的《新聞周刊》介紹過爸爸做航運的“笨辦法”,文章指出,他避免做租金日益上升的單程租約,而是做租金較低的長期租約。
1956年,埃及總統(tǒng)納賽爾收回蘇伊士運河,有關船只被迫繞行南非的好望角,運期延長,使船只的需求量日增,運費急劇上升。恰好“金安”號貨輪出租9個月期滿,而日本公司要延續(xù)租期,租金陡然增加四倍,所得利潤甚為可觀。爸爸就用他所賺的利潤買了他第二條、第三條船,簽訂四至五年的長期租約,以薄利長租的求穩(wěn)策略來運作。
當時爸爸是香港唯一沒有采用單程租約的船東。隨著租金每月每日上升,業(yè)界都以為他不懂行情,取笑他以一個銀行家的保守方法運作,不會賺錢。
穿工作服的爸爸在船上
其實,爸爸有良好的從事多年銀行業(yè)的背景,他采取低風險投資的求穩(wěn)態(tài)度,而他這種保守行事的態(tài)度亦得到銀行界的支持和信用保證。何況,蘇伊士運河不可能永遠關閉,總有再開放的一天,到那時航程縮短了,船只數量就會供多于求。
爸爸從將第一艘船租給日本人開始,就和日本人結下了不解之緣。日本客戶之所以非常尊重爸爸,原因是:
(1)爸爸作風穩(wěn)健,講求誠信,又善于溝通,懂得體諒;
(2)爸爸有國際業(yè)務網絡,朋友多;
(3)爸爸融資能力強,無論在日本或其他國家,他的銀行貸款沒有上限;
(4)日本公司受政府嚴格外匯管制,寧可租用外國的船。而爸爸的環(huán)球航運公司利用日本出口信用證籌錢比日本人更容易;
(5)環(huán)球航運公司,在日本幾家船廠大量訂造船只;
(6)環(huán)球航運公司的船在巴拿馬等國注冊,除船長及副船長任用年薪較高的資深英國人外,一般船員都雇用香港人及菲律賓人,比起日本公司的船只必定雇用薪資較高的日本船長和船員,成本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