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重點人物概況
拿破侖:生于1769年8月15日,卒于1821年5月5日。1804年稱帝前,人們習(xí)慣地稱他為“波拿巴”。稱帝后,改名“拿破侖”。筆者在后面的敘述中,提到帝王一詞,則指拿破侖。
萊蒂齊婭:生于1750年(月、日不詳),卒于1836年2月2日,是拿破侖的母親。出身于名門望族,才貌雙全。
約瑟夫:生于1768年1月17日,卒于1844年7月28日,是拿破侖的長兄。儀表堂堂,風(fēng)流倜儻,先被封為那不勒斯國王,后任西班牙國君。
呂西安:生于1775年5月21日,卒于1840年6月29日,是拿破侖的大弟。才思敏捷,在霧月政變中,傾全力幫助拿破侖得以執(zhí)政。
路易:生于1778年9月2日,卒于1846年7月25日,是拿破侖的二弟。曾出任荷蘭國君,其子即為日后的拿破侖三世。
熱羅姆:生于1784年11月15日,卒于1860年6月24日,是拿破侖的小弟。曾在法國駐美洲艦隊服役,1803年娶美國一女子為妻,生有一子。后在拿破侖的逼迫下離婚,繼而被封為威斯特伐利亞國君。
埃利茲:生于1777年1月3日,卒于1820年8月7日,是拿破侖的長妹。被封掌管托斯卡納。1820年患胃癌去世。
波利娜:生于l780年10月20日,卒于1825年6月9日,是拿破侖的二妹,最得拿破侖的寵愛,被譽為歐洲第一美女。
卡羅利娜:生于1782年3月25日,卒于1839年5月18日,是拿破侖的小妹。丈夫是元帥繆拉。
朱莉:是約瑟夫的妻子,即拿破侖的大嫂。
歐仁妮:生于l777年11月8日,卒于1860年12月17日,是朱莉的妹妹。曾是拿破侖的未婚妻,最終嫁給貝爾納多特,并被封為瑞典王后。
約瑟芬:生于1763年6月23日,卒于1814年5月29日,是拿破侖的妻子,即后來的皇后,但因一直沒有生育,1809年無奈與拿破侖離婚。
歐仁·博阿爾內(nèi):生于1781年9月3日,卒于1824年2月21日,是約瑟芬與前夫的兒子。戰(zhàn)場上屢立奇功,對拿破侖忠心耿耿。
奧斯坦:生于1783年,卒于1837年,是約瑟芬與前夫的女兒。丈夫是拿破侖的二弟路易,被封為荷蘭王后,他們的三子小路易,日后成為法國國君,即拿破侖三世。
萊昂·德尼埃爾:生于1806年12月13日,卒于1881年4月14日,是拿破侖的長子。母親是德尼埃爾,但該子長大后不爭氣,終日沉迷于女色,并在賭場中肆意妄為,拿破侖留給他的巨額家產(chǎn)都被揮霍干凈。
亞歷山大·瓦萊夫:生于1810年5月4日,卒于1868年9月27日,是拿破侖與波蘭之妻生的兒子。擅長交際,在文學(xué)方面的造詣也頗為深厚。
亞歷山大一世:生于1777年12月23日,卒于1825年12月1日,是俄國沙皇。執(zhí)政期間,與法國的戰(zhàn)爭多以失敗告終,但在神圣同盟的活動中,卻是個極為活躍的分子。
庫圖佐夫:生于1745年9月16日,卒于1813年4月16日。是俄國著名將領(lǐng),多次擊敗土耳其軍隊。法國大舉侵入俄國不久(1812年6月),他就被沙皇封為俄軍統(tǒng)帥,并在戰(zhàn)斗中擊退法軍。
巴克萊:生于1761年12月24日,卒于1818年5月26日。是俄國將軍,在拿破侖率軍入侵俄國期間,一味地強調(diào)退讓,后被亞歷山大起用的老將庫圖佐夫取代。
弗里德里?!ね溃荷?770年,卒于1840年,是普魯士國君,他的叔父是腓特烈大帝。
路易莎:生于1776年3月10日,卒于1810年7月19日,是普魯士王后,美貌絕倫。
布呂歇爾:生于1742年12月16日,卒于1819年9月12日。是普魯士將軍,人們尊稱他為“無畏將軍”,因為他本人雖然才不出眾,但作戰(zhàn)勇猛,從不退縮。曾在70歲高齡時還率軍參加抗法戰(zhàn)斗,最終在滑鐵盧戰(zhàn)役中打敗拿破侖。
納爾遜:生于1758年9月29日,卒于1805年10月21日。曾任英國海軍司令,聲名顯赫。1798年,在尼羅河口大敗法國海軍,使其沒有退路。在海戰(zhàn)中,身體多處受傷,甚至失去了一只眼睛,右臂也被截去。1805年10月,在特拉發(fā)加戰(zhàn)役中,他率領(lǐng)英國艦隊大勝法、西海軍,自己卻不幸以身殉職。
威靈頓公爵:生于1769年,卒于1852年。是英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曾于1814年擊敗拿破侖,1815年6月18日,在滑鐵盧戰(zhàn)役中,再次重創(chuàng)法軍,因此名震天下。
羅馬王:生于1811年3月20日,卒于1832年7月22日。是路易絲之子,被封為羅馬國君。自幼生活在奧地利宮廷之中,不幸染上家族遺傳性結(jié)核病,英年早逝,死時年僅21歲。
弗朗西斯二世:生于1768年2月12日,卒于1835年3月2日。是大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執(zhí)政于1792—1806年。
瑪麗·瓦萊夫斯卡:生于1786年12月7日,卒于1817年12月15日。是波蘭伯爵夫人,1807年曾與拿破侖在華沙熱戀,并為其生下一子。
博利厄:生于1725年,卒于1819年。是奧地利著名將領(lǐng),但在1796年第一次意大利戰(zhàn)爭中,敗于拿破侖。
維爾姆澤:生于1724年5月7日,卒于1797年8月27日。是奧地利將領(lǐng),三軍統(tǒng)帥。1797年2月,所率部隊屢受重創(chuàng),高齡73歲的老將無奈地在26歲的拿破侖面前降服,將曼圖亞要塞拱手相讓。
瑪麗·路易絲:生于1791年12月12日,卒于1847年12月17日。是奧地利大公主,1810年與拿破侖結(jié)婚,生有一子。1814年,因拿破侖退位,母子被人挾持,從此離開拿破侖。
梅特涅:生于1773年5月15日,卒于1859年6月11日。是奧地利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從政數(shù)十年。曾組織反法同盟,重創(chuàng)拿破侖,使得瀕臨滅亡的奧地利又獲得了新生。
小克勒曼:是元帥大克勒曼的兒子。馬倫哥戰(zhàn)役中,曾率領(lǐng)騎兵大敗敵軍,作戰(zhàn)勇猛,與繆拉不相上下。
巴拉斯:生于1755年6月30日,卒于1820年1月29日。是法國政治家,在大革命中扮演恐怖分子角色,于1794年發(fā)動熱月政變。為官期間,腐敗不堪,貪污受賄,無所不能,而且生活作風(fēng)糜爛,擁有眾多情婦。唯一的可取之處是發(fā)現(xiàn)并提拔了拿破侖。
塔列朗:生于1754年2月2日,卒于1838年5月17日。身兼政治家、外交家雙重身份,在法國頗有名氣。不僅在拿破侖當權(quán)時地位顯赫,波旁王朝復(fù)辟,甚至在路易·菲利普政府中,也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富歇:生于1759年5月21日,卒于1820年12月25日。是法國政治家,組織創(chuàng)立了法國警察,本人為雅各賓黨。1794年參與熱月政變,并支持拿破侖的霧月政變。被拿破侖封為警務(wù)司令,但其忠心欠佳?;F盧戰(zhàn)役后,擔(dān)任臨時政府主席,拿破侖被其逼迫離開法國。
貝爾蒂埃:生于1753年11月20日,卒于1815年6月1日。是拿破侖手下最有才華的參謀,被任命為元帥、親王。
奧熱羅:生于1757年10月21日,卒于1816年6月12日。被拿破侖封為元帥、伯爵。曾于1797年9月發(fā)動果月政變,但此人厭戰(zhàn)情緒明顯,在拿破侖初次退位后,效職于路易十八。
馬塞納:生于1758年5月6日,卒于1817年4月4日。被拿破侖封為元帥、親王,并被其譽為功績最大的人。
貝爾納多特:生于1763年1月26日,卒于1844年3月8日。被拿破侖封為元帥,并深得其喜愛,妻子是拿破侖當初的戀人歐仁妮。1810年8月,受封為瑞典王儲,即后來的查理十四世。
波尼亞托夫:生于1763年5月7日,卒于1813年10月19日。是波蘭國君的侄子,被封為親王,曾給拿破侖做了兩天的元帥。
內(nèi)伊:生于l769年1月10日,卒于1815年12月7日。作戰(zhàn)勇猛,無人能比。被拿破侖封為元帥、伯爵、親王。
蘇爾特:生于1769年3月29日,卒于1851年11月26日。被拿破侖封為元帥、伯爵。在滑鐵盧戰(zhàn)役中,任參謀長,他沒有很好的軍事才能,做事拖拉,下達的命令內(nèi)容不明確,并因此而貽誤戰(zhàn)機。
繆拉:生于1767年3月25日,卒于1815年10月13日。是法國元帥,妻子是拿破侖的小妹。1808—1815年,被封為那不勒斯國君。
莫蒂埃:生于1768年2月13日,卒于1835年7月28日。法國的每一次革命戰(zhàn)爭,都親身參與,拿破侖封他為元帥、伯爵。
拉納:生于1769年4月11日,卒于1809年5月23日。立有卓著戰(zhàn)功,為人秉直,是第一個為了拿破侖的偉業(yè)戰(zhàn)死沙場的元帥。
達武:生于1770年5月10日,卒于1823年6月1日。被拿破侖封為元帥、伯爵、親王。為人忠誠,竭盡全力效忠拿破侖,心思縝密,立有無數(shù)戰(zhàn)功。
馬爾蒙:生于1774年7月20日,卒于1852年3月2日。與拿破侖是戰(zhàn)友,兩人情同手足。他久經(jīng)沙場,是拿破侖最信任的人,被封為元帥、伯爵。
格魯希:生于1766年,卒于1847年。他是拿破侖封的最后一位元帥,身為騎兵統(tǒng)帥,立有顯赫戰(zhàn)功。但在1815年6月的滑鐵盧戰(zhàn)役中,因他指揮的援軍未能及時趕到,造成了全軍最終的慘敗。
迪羅克:生于1772年10月25日,卒于1813年5月23日。是法國將軍,深得拿破侖的信任。為人有大將風(fēng)范,極具儒家風(fēng)度,對拿破侖毫無二心,被封為宮廷總監(jiān)。
科蘭古:生于1773年12月9日,卒于1827年2月19日。與拿破侖是朋友,而且交情深厚,是法國的將軍,擅長外交,被封為公爵。
卡爾諾:生于1753年5月13日,卒于1823年8月2日。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他的軍事、政治才華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
拉斯卡斯:生于1766年6月21日,卒于1842年5月15日。出身于法國貴族,曾經(jīng)流亡國外,后被召回。他對拿破侖赤膽忠心,帶著自己的兒子跟隨拿破侖流放,寸步不離其左右。著有《圣赫勒拿島回憶錄》,書中詳述了拿破侖在島上流放時所過的非人生活。
梅內(nèi)瓦爾:生于1778年,卒于1850年。是拿破侖的秘書,對其忠心不二。后隨瑪麗·路易絲到維也納。1815年5月回到法國,為了紀念拿破侖,著書———《憶拿破侖》。
貝特朗:生于1773年3月28日,卒于1844年1月31日。是法國將軍、伯爵。多年追隨拿破侖,1815年攜家眷同拿破侖一起流放到圣赫勒拿島,直至拿破侖去世。著作《札記》中,記錄了拿破侖最后7年中的大部分言論。
蒙托?。荷?783年,卒于1853年。是法國將軍、伯爵。1815年,帶家屬隨拿破侖一起流放到圣赫勒拿島。
拉法葉特:生于1757年9月6日,卒于1834年5月20日。是法國著名政治家,而且參與了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號稱“兩個世界的英雄”。
克萊貝爾:生于1753年3月9日,卒于1800年6月14日。是法國將軍,在1794年6月26日攻克比利時的戰(zhàn)役中,立下奇功。拿破侖遠征埃及時,他戰(zhàn)功卓著,被封為駐埃及法軍司令。
古爾戈:生于1783年11月,卒于1852年7月25日。是法國將軍,曾和拿破侖一起征討俄國,在1814年的戰(zhàn)爭中,使得拿破侖死里逃生,1815年,他主動追隨拿破侖流放到圣赫勒拿島。
斯泰因:生于1757年10月26日,卒于1831年6月29日。普魯士人,被譽為19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通曉法律、經(jīng)濟、歷史等多門學(xué)科。曾擔(dān)任稅務(wù)大臣,1804年提出改革體制的建議,此舉激怒了普魯士國君,后來無奈流亡俄國,被沙皇聘為顧問。
查理大公:生于1771年9月5日,卒于1847年4月30日。是奧地利國君的胞弟。被封為陸軍司令,在軍隊中實行改革,效果很好。曾經(jīng)戰(zhàn)勝過法國軍隊。
施瓦岑貝格親王:生于1771年4月15日,卒于1820年10月15日。是奧地利元帥。自1792年之后,每一次的反法戰(zhàn)爭,都親自參加。曾被封為奧地利駐法大使,并為拿破侖與路易絲主持了婚禮。
若米尼:生于1779年3月6日,卒于1869年3月24日。是瑞士的軍事家,理論性強,曾效力于拿破侖,但后來倒戈投降反法同盟。
二、作者自述
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是與同時代的大背景相聯(lián)系的,但我們不能因此把人物的歷史與社會的歷史等同起來。因為二者有著顯著的區(qū)別。因此,在記載這二者時,寫作手法也是迥然不同的。想要混淆二者,使之結(jié)合成一體的想法,顯然是不可實現(xiàn)的。普魯塔克傾力于人物傳記,而卡萊爾則注重史實,兩位大家各自著書立說。不過,在我看來,后人中到今天還沒有誰能夠與普魯塔克齊名。
人物傳記,不是歷史學(xué)家的研究范疇,但同樣要求素材的真實性。那些文人墨客喜歡戲說歷史人物,甚至?xí)懗鏊牟幌竦臇|西,還自稱為“歷史小說”。對此,歌德與拿破侖觀點一致,認為這樣的東西毫無脈絡(luò)可言,一切都亂糟糟的。
如果一個人的行大于言,那么,想要為這個人作傳就會更加不易。歷史上的風(fēng)云人物:愷撒,腓特烈大帝和拿破侖,都曾因為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無不勝而成為萬人之首,但是,時至今日,這些戰(zhàn)役的意義已經(jīng)顯得沒那么重要了。曾經(jīng)轟動一時的法薩盧斯戰(zhàn)役、羅斯巴赫戰(zhàn)役和奧斯特里茨戰(zhàn)役,大概只有酷愛軍事的人才會有興趣談起了。如果前面提到的三位統(tǒng)帥只是一介武夫,別無所長,那就同克拉蘇、賽德利茨和馬塞納沒有兩樣了。唯有他們的政治天賦,才能讓他們風(fēng)姿卓越。因為政治家將影響到世界的風(fēng)云變幻。
我在努力尋找一種途徑,即通過對拿破侖心路歷程的描述,讓世人更加清楚地認識他,了解他。因為,他的政治生命是與個人的人格緊密相連的。他在戰(zhàn)場上叱咤風(fēng)云,在政壇上呼風(fēng)喚雨,這一切,都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而在此書中,那些輝煌的戰(zhàn)役,各國的紛爭,都不是最主要的,如同天氣總會變化一樣,我們無須去注意。但是,他與家人的喜怒哀樂,他臉上表情的每一次變幻,都是他人格的間接反映。
在教科書里,我們通常所能見到的,是拿破侖在歷史舞臺上的出色表演。不過,在本書中,他的這些豐功偉績,將被盡可能地壓縮。讀者在此會看到更多的,他那些曾經(jīng)被歷史學(xué)家,軍事學(xué)家,包括政治家所忽略的東西。我要傾力展現(xiàn)的,絕不僅僅是那些法國作家曾經(jīng)描述過的“拿破侖”,我所要做的,是讓大家真正地走近拿破侖,換一種全新的角度來審視他。本書盡可能多地截取了他一生中的小插曲和片斷作為切入點,以此來向世人展示一個真實的人物。我會帶領(lǐng)讀者一步步走進拿破侖的內(nèi)心世界,在此,他的果敢與柔情,他的成功與失落,他的一切一切,都將毫無保留地顯現(xiàn)在讀者面前。所以,我在書中沒有花費力氣去描寫諸多的元帥與將軍,因為這些對于我們了解拿破侖的內(nèi)心世界作用不大。
為了將拿破侖有血有肉的形象真實地再現(xiàn)于讀者眼前,就讓我們跟隨他人生的腳步,一起感受他的成長與變化吧。這樣,我在書中盡最大可能用拿破侖本人的原話來說明問題。因為由自己來介紹自己,是對自己最好的而且最真實的評價;或許這其中會有不妥之處,但即便如此,哪怕是他在說謊,也是給世人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自己。當然,我不得不把自己當做什么也不知道的人,這樣,才能在寫作時把自己作為局內(nèi)人,跟著主人公一起喜怒哀樂。因此,我和拿破侖有著真誠的情感交流,使他的內(nèi)心世界再無秘密可言。當我作為局外人的身份,冷靜地評價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時,已經(jīng)是本書的結(jié)尾了。正如旁觀者清。唯此,才能公正客觀地給他定論。
在保持史料的真實基礎(chǔ)上,我力求語言生動,給讀者帶來一個血肉豐滿的拿破侖。所以,我認為書中所描述的每一事件,都有其發(fā)生的必然性,不會隨機出現(xiàn);我也不想去對其進行加工或改造,更不會趨炎附勢于某一說法;當然,可能會為了敘述的需要,省略一些事件。
可以肯定,書中除了主人公的內(nèi)心獨白,其余資料都是無可爭議的史實。正如歌德在評價布里昂的《憶拿破侖》時所說:“那些新聞記者、史學(xué)家和詩人,花費了諸多力氣造就的戴滿光環(huán)的拿破侖,在此書無可爭議的寫實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不過,拿破侖的偉大形象,卻因此更加明朗。我們不得不承認,真實才是最有說服力的,只有勇敢的人才敢于把它說出來。”
拿破侖的一生,對于整個歷史長河來說是短暫的,但是,他的生命歷程如同史詩一般;那深刻的底蘊,膚淺的人根本不可能體會,只有崇尚真實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內(nèi)心深處。他稱得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用一生寫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們會看到自信和勇氣,激情與幻想,勤奮與斗志,而他也憑借這些,使自己的人生達到輝煌。今天,世界充滿著變化,無數(shù)的機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歐洲的熱血青年們,沒有誰比拿破侖更適合做你們的榜樣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獨一無二,在歷史的舞臺上呼風(fēng)喚雨,掀起狂風(fēng)巨浪,并為之付出了畢生的代價。
- 普魯塔克(467—1207):羅馬人,是希臘傳記作家,倫理學(xué)家。著作中《希臘羅馬名人比較列傳》最著名,被后人廣為傳誦。
- 卡萊爾(1795—1881):蘇格蘭人,是散文作家、歷史學(xué)家。著有《法國大革命》等著作,曾被聘為愛丁堡大學(xué)校長。
- 愷撒(公元前100—前44):古羅馬人,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是他,改變了希臘至羅馬的歷史。與龐培、克拉蘇并稱為前三雄。著作有《高盧戰(zhàn)記》、《內(nèi)戰(zhàn)記》。其“吾至,吾見,吾勝”的名言被后人廣為傳誦。
- 腓特烈大帝(1712.1.24—1786.8.17):普魯士國君。最主要的言論為“國君,應(yīng)該是人民的第一公仆”。他禁止在審訊過程中拷打人犯,宣揚人人平等。著作有《反權(quán)術(shù)主義》。在他的帶領(lǐng)下,普魯士贏得“天下無敵”的美名。
- 法薩盧斯戰(zhàn)役(公元前48年8月9日):是古羅馬內(nèi)戰(zhàn)中的決定性戰(zhàn)役。愷撒率軍大敗龐培,而自己的軍隊只傷亡了二百多人。他看到戰(zhàn)場上尸橫遍地,說:“他們自尋死路,活該!”
- 羅斯巴赫戰(zhàn)役(1757年):普魯士軍隊大獲全勝,奧地利士兵潰不成軍。
- 奧斯特里茨戰(zhàn)役(1805年12月2日):這是拿破侖執(zhí)政一周年紀念日,他率領(lǐng)法軍,在摩拉維亞小鎮(zhèn)大勝奧地利俄國聯(lián)軍,此戰(zhàn)也被稱為“三皇之戰(zhàn)”。聯(lián)軍傷亡慘重,拿破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 克拉蘇(公元前115—前53):古羅馬人,是政治家、商人。在蘇拉奪取政權(quán)中為其效力,并擊敗了斯巴達克領(lǐng)導(dǎo)的奴隸起義。他本人因此成為一方首富,公元前54年,在一次戰(zhàn)役中橫死疆場。
- 賽德利茨(1721—1773):腓特烈大帝執(zhí)政時,被封為騎兵統(tǒng)帥,作戰(zhàn)勇猛。1757年,在羅斯巴赫戰(zhàn)役中,因戰(zhàn)功顯赫,被提升為西里西亞騎兵總監(jiān)。
- 馬塞納(1758—1817):法國人,是大革命時期的著名將領(lǐng)。拿破侖評價他為功績最大的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