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志向高人一籌
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這是荀子的話,意思是懂得許多道理卻不付諸實踐,雖然知識很豐厚,也是沒用的。如饑似渴地學(xué)習(xí),想盡一切辦法從各方面提高自己,這樣的艱辛而枯燥的生活,諸葛亮一過就是10年。
至于將來的打算,他似乎并不著急。朋友們在一起交談,大家的話題逐漸放到如何選擇未來的出路上,每到這時,諸葛亮都微笑不語。
經(jīng)常交往的這些好友中,龐統(tǒng)是最早出去做事的,他到了襄陽郡任職,很快便擔(dān)任了功曹。功曹是太守的屬官,相當(dāng)于人事處長,負責(zé)官員的考核,是郡政府的主要官員之一。
龐統(tǒng)雖然年輕,但干得不錯。他的性格跟諸葛亮不太一樣,他喜歡熱鬧,喜歡結(jié)交各類朋友,擔(dān)任功曹后,更是著力發(fā)現(xiàn)和推薦人才(性好人倫,勤于長養(yǎng)),他本來已小有名氣,現(xiàn)在的知名度就更大了。
但是,人們發(fā)現(xiàn)龐統(tǒng)從事人事工作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所推薦和稱許的人才,往往有點言過其實,有人問他是怎么回事,龐統(tǒng)并不回避,他有自己的道理:“現(xiàn)在天下大亂,世風(fēng)敗壞,壞人太多,好人太少,正是興風(fēng)俗、長道業(yè)之時,對于好人就應(yīng)該大力表彰他的長處,讓社會都來效仿。我選拔了十個,即使用錯了五個,那五個也是好的呀!”
龐統(tǒng)就職的地方就在襄陽城內(nèi),是諸葛亮經(jīng)常來的地方,諸葛亮每次進城,總有機會見到龐統(tǒng),或者聽別人議論這位年輕的功曹如何有魄力有能力,聽到這些議論,如果心里沒有足夠定力,內(nèi)心一定會涌出波瀾,但諸葛亮很平靜,這些事都絲毫不會影響他的內(nèi)心。
這段時間,諸葛亮的個人生活發(fā)生了變化,他成婚了。說起諸葛亮的妻子,也是很有來頭。她是襄陽本地名士黃承彥的女兒,有人說她叫黃月英,但這只是傳說,史書上并沒有關(guān)于她名字的記載。
黃承彥不僅是名士,黃家也是荊州大族之一。荊州最有影響力的大族是蒯家,其次是蔡家,蔡家的代表人物是蔡瑁,他有兩個妹妹,一個嫁給了劉表,一個就嫁給了黃承彥。
有了這層關(guān)系,加上自身的影響力,黃承彥如果想出來當(dāng)官,自然是輕而易舉的事。但他跟龐德公、司馬徽一樣,無意于官場。黃承彥和龐德公志趣相投,交往密切,通過龐德公,黃承彥知道了諸葛亮,對于這個志向遠大、學(xué)識一流又為人沉穩(wěn)的年輕人抱有深深好感。
黃承彥有個女兒還沒有出嫁,以黃家的實力和地位自然并不愁嫁,可黃承彥看好諸葛亮。一般這樣的事最好通過第三方來傳達,以免對方不同意帶來尷尬。而且,最好由男方首先提出,這才符合禮節(jié)。
但黃承彥覺得沒必要,他自己直截了當(dāng)?shù)叵蛑T葛亮說了這件事。據(jù)《襄陽記》記載,黃承彥對諸葛亮說:“聽說你還沒有成家,我有一個丑女,黃頭發(fā)、黑皮膚,但是才能和品格與你相配(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
諸葛亮一聽就答應(yīng)了,并且很快成了親(即載送之)。
諸葛亮是身高一米八以上的美男子,又年輕有為,前途無量,卻娶了個丑媳婦?!断尻栍洝氛f,這件事傳開后,大家經(jīng)常拿它逗樂,還編了個鄉(xiāng)諺:“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p>
但是,歷代以來諸葛亮的這樁婚姻頗為世人稱道,大家贊賞諸葛亮不以貌取人。其實,說黃氏是位丑女,那倒未必,黃承彥的話多出于自謙,女兒可能不漂亮,但未必“黃頭黑色”,那只是謙虛的說法。至于鄉(xiāng)諺,其出自于《襄陽記》,可能是誤傳,也可能是人們根據(jù)黃承彥的話演繹出來的。
婚后諸葛亮仍然住在隆中,這樁婚姻除了給他帶來一個幸福的家庭外,沒有改變其他的生活,他每天照舊讀書、拜師、交友和思考。
有人說諸葛亮很精明,尤其知道利用婚姻手段為自己鋪路,他把兩個姐姐先后嫁入豪門,又娶了名門之女,他是一個利用政治婚姻的高手。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前面說過,諸葛亮兩位姐姐的婚事出自于叔父諸葛玄之手,如果不是叔父,他一個不到20歲的異鄉(xiāng)青年,怎么可能把姐姐嫁到豪門里去?至于自己的婚事,也是岳父先提出的。
而所謂政治婚姻,包括所有以謀取利益為目的的婚姻,都是把達到的目的放在第一位,把情感放在第二位。與諸葛亮有關(guān)的這三樁婚事,沒有給諸葛亮帶來任何變化,他也沒有以此謀求任何個人利益,哪怕一官半職,或者過上別人羨慕的奢華生活。
他還是他,還是那個清心寡欲、志向遠大的布衣諸葛亮。一次,諸葛亮與孟建、崔州平、徐庶三人聚談,又說起了未來的打算,他有感而發(fā)道:“你們?nèi)齻€將來至少都能當(dāng)上刺史、郡太守。”
三人問諸葛亮自己能做到什么官位,諸葛亮笑而不言。
很少有人理解諸葛亮內(nèi)心的真實志向,他顯然不滿足于像龐統(tǒng)那樣當(dāng)個循吏能臣,也不會像老師司馬徽、龐德公那樣,成為地方上的一介名士,他希望自己成為管仲、樂毅那樣的人。
管仲,春秋時期齊國下卿,古代歷史上宰相的典范。樂毅,戰(zhàn)國后期的軍事家,被拜為燕國的上將軍,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他曾統(tǒng)率燕國等五國聯(lián)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chuàng)造了古代戰(zhàn)史上以弱勝強的神話。
諸葛亮覺得,當(dāng)此亂世,缺少的正是管仲、樂毅那樣的人,而他對自己的定位,也正是這種能安邦定國的人。所以,當(dāng)孟建他們問他將來能做什么時,諸葛亮才笑而不言。
隆中至今有一處抱膝亭,相傳諸葛亮這一段時間里常在此抱膝長嘯。這座亭子是后人附會的,但事情確有其事?!段郝浴酚涊d,諸葛亮每天清晨和傍晚常常抱著雙膝,坐在那里發(fā)出長嘯(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
長嘯,指大聲呼叫,也指通過調(diào)整口腔和聲帶,發(fā)出悠長清越的聲音,漢魏時節(jié)很多人常以此述志,曹植寫過一首詩,里面有“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的句子。抱膝長嘯,說明表面平靜的諸葛亮,內(nèi)心里也在激烈地思考著未來。據(jù)《三國志》記載,諸葛亮除了長嘯,還好吟一首叫《梁父吟》的詩。
梁父即梁甫,是個地名,在泰山郡,也就是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曾任職的地方。《梁父吟》是樂府的曲名,類似于后代的詞牌、曲牌,也就是說,詞的內(nèi)容是可以變化的。
諸葛亮吟唱的《梁父吟》內(nèi)容已不得而知,現(xiàn)在有一首流傳下來的《梁父吟》,有人推測正是諸葛亮所吟。其詞:“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這是一首詠史詩,所詠內(nèi)容是齊景公用晏嬰之謀,以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據(jù)《晏子春秋》記載,春秋時齊國有三位勇士,分別是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接,他們都立下大功,平時很驕傲。晏嬰為國相,從三人身邊過,這三位勇士都坐而不起,讓晏嬰很難堪,晏嬰便在齊景公面前進讒言欲除掉三人。
齊景公居然答應(yīng),讓晏嬰設(shè)計。晏嬰讓齊景公以兩只桃子賜予三人,讓他們自己表功爭桃。公孫接、田開疆先報功勞,各自拿走一只桃。古冶子不服:“我的功勞更大,桃子該給我吃?!惫珜O接、田開疆都是勇士,聽完頓覺羞愧,退還桃子,自殺。古冶子見狀,認為自己不仁不義,也自殺了。
《梁父吟》所唱就是這件事,諸葛亮為何吟它,至今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諸葛亮抒發(fā)他對春秋名相晏嬰的敬慕之情,也有人認為這是諸葛亮急于用世立功心理的流露。其實或許沒有這么深奧,這只是一首普通的樂府詩,也許流傳于梁甫那一帶,也許是諸葛亮小時候在泰山郡任職的父親教給他的,他吟這首詩沒有別的深意,只是在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罷了。
還有一次,幾位朋友在隆中聚會,孟建告訴大家:“我要回北方了?!?/p>
大家聽后頗覺驚訝,北方戰(zhàn)亂仍未息,大批士人百姓仍源源不斷自北方避難而來,此時為何回去?
孟建說:“自從離開家鄉(xiāng)汝南郡,無不日夜思念?!?/p>
孟建思鄉(xiāng)心切,大家無法阻攔。
諸葛亮想了想,對孟建說:“天下這么多士人,都在四方遨游,又何必非得在故鄉(xiāng)呢(中國饒士大夫,遨游何必故鄉(xiāng)邪)?”
曹操在官渡打敗了袁紹,又用了幾年時間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朝廷雖然在許昌,但為曹操所把持,在北方要有所作為,就意味著必須投身于曹操,對此諸葛亮有不同看法。徐庶也反對孟建這么做,他也不看好曹操。
但是,孟建還是回去了,不久之后,石韜也離開了荊州回了北方。
據(jù)《魏略》記載,孟建后仕曹魏,官至涼州刺史、征東將軍;石韜仕曹魏,官至典農(nóng)校尉、郡太守,印證了諸葛亮當(dāng)初的預(yù)言。
風(fēng)流云散,一別如雨。幾位荊州摯友分別之后此生再未相見,多年后諸葛亮率兵北伐,曾寫信給司馬懿,詢問身在曹魏的朋友們的情況。
另外一位好友崔州平的情況史籍記載不明。《新唐書》中說他當(dāng)了西河郡太守。曹丕黃初三年(222),割太原郡茲氏等縣置西河郡,領(lǐng)漢代西河郡南部故地,治所在茲氏,屬并州。若按此說法,崔州平后也事曹魏。而根據(jù)北魏梁祚的《魏國統(tǒng)》記載,崔烈被董卓所害后,崔州平一直報仇心切,后病卒。
最后一個離開的是徐庶。在諸葛亮心目中徐庶的才能較孟建、石韜更高一籌。徐庶也不看好曹操,他聽說劉備當(dāng)時在新野招募賢才,就去了新野。
劉備字玄德,生于漢桓帝延熹四年(161),幽州涿郡人,此時40多歲,早已是天下盡人皆知的英雄。徐庶見到劉備,傾談之后,劉備特別高興,把徐庶留在自己身邊。
劉備早年參加了北方的混戰(zhàn),當(dāng)時北方以袁紹和曹操兩股勢力最大,劉備與他們都有過合作,官渡之戰(zhàn)前夕他和曹操鬧翻,被迫來到荊州。
對劉備的到來,劉表持歡迎態(tài)度,因為劉備對他有利用價值。劉表讓劉備屯扎在新野,此地即今河南省新野縣,正好處于南陽郡治所宛縣和襄陽中間,宛縣當(dāng)時已被曹操占領(lǐng),曹軍若南下襄陽,新野是必經(jīng)之地。
劉表讓劉備在此據(jù)守,就是讓他來為自己守北大門。劉表知道劉備與曹操的恩怨太多,已無法化解,讓他守北大門,不會發(fā)生叛降的事。有這頂鋼盔戴在頭上,劉表覺得安全多了。
新野是前線,隨時得防備曹軍來攻。劉表只給了劉備一紙命令,既沒封官,也不派一兵一卒,做的是無本買賣,所有一切,都靠劉備自己張羅。
劉備在新野急謀發(fā)展,四處招兵買馬?!度龂尽酚涊d,不少荊州豪杰都知道劉備的大名,紛紛慕名前來投奔(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徐庶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