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嶺埔趣事

聽雨(下) 作者:蔡水奎 著


東嶺埔趣事

我老家那兒叫東嶺埔,地方不大,但笑談趣事挺多,加上這里是周邊好幾個鄉(xiāng)鎮(zhèn)村民光顧的集市,笑談趣事廣為流傳。

話說“文革”期間,我們中學(xué)第一個被打成“反革命走資派”劉以賢老師生性幽默,好說笑話。有一次,劉老師與同事調(diào)侃:咱少奇叔一倒臺,啥事都往他老人家身上推(因同姓劉,論輩分該叫叔)。結(jié)果被打成了“現(xiàn)行反革命”,五花大綁戴高帽游街示眾。

縣革委會老革命劉主任,識字不多又特喜演講,有一次開萬人動員大會,他接過秘書的稿子熱情洋溢地宣讀:全縣人民要發(fā)揚大干、苦干加23干的革命精神……邊上的秘書趕緊附耳細(xì)語:您讀錯了,那是“巧干”,不是“23干”。劉主任趕緊糾正:全縣人民要發(fā)揚大干、苦干加巧干,不是23干的革命精神。臺下眾人捧腹嘩然。

剛粉碎“四人幫”那時,縣婦聯(lián)主任文大姐經(jīng)常上北京開會,宣傳惠女精神。文大姐雖然是個文盲,但可是解放前參加革命的老前輩。從北京開會回來,人家問:“大姐,華主席身體健康嗎?”“囡仔啊,華主席紅膏赤蟹,卡勇海賊!”(閩南話意指紅光滿面、健壯健康的意思)。

三伯公和二叔公在爭論《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否率領(lǐng)有80萬大軍下江南這事時,三伯公堅持認(rèn)為是50萬大軍。為此相差30萬大軍讓兩位老人爭得旁若無人,臉紅耳赤互不相讓,突聞三伯公的孫子急呼:“阿公,不好了,籠床(蒸籠)著火了!”原來兩位老人忙著爭論,卻忘了籠床蒸粿(米糕)把握火候,三伯公聞訊急著滅火,二叔公調(diào)侃道:“軍兵30萬,何差一鼎果”。

——原載于《東南早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