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xiāng)青草育童年
故鄉(xiāng)已離得那么遙遠,并且是半個多世紀前的往事了,童年的情景卻永遠是那樣的清晰,仿佛還是昨天的事呢,是昨夜夢中的經(jīng)歷吧,剛剛夢醒!1919年我誕生于江蘇省宜興縣閘口鄉(xiāng)北渠村,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典型的魚米之鄉(xiāng)。河道縱橫,水田、桑園、竹林包圍著我們的村子,春天,桃紅柳綠。我家原有十余畝水田,父親也種田,兼當(dāng)鄉(xiāng)村小學(xué)教員。家里平常吃白米飯,穿布衣裳,生活過得去,比起高樓大屋里的富戶人家來我家很寒酸,但較之更多的草棚子里的不得溫飽的窮人,又可算小康之家了。很幸運,我七歲就上學(xué)了,私立吳氏小學(xué)就設(shè)在吳家祠堂里,父親當(dāng)教員,兼校長。小同學(xué)都是赤腳伙伴,流鼻涕的多,長疥瘡的也不少,我們玩得很歡,很親密,常說悄悄話,至今忘不了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永遠跳躍在我對故鄉(xiāng)和童年的懷念中。鬢色斑白時我回到過家鄉(xiāng),人生易老,父母及叔伯姑舅們大都已逝世。但我在路上常見到一些熟悉的背影,那滿臉的皺紋,粗嗓門的音調(diào)仍沒有變,照樣咳嗽,大笑大罵。我于是追上去,正想叫喚,他們卻驚訝了,原來并不是我的長輩,而是我小學(xué)同窗的那些拖鼻涕的小伙伴們。土地不老,卻改觀了。原先,村前村后,前村后村都披覆著一叢叢濃密的竹園,綠陰深處透露出片片白墻,家家都隱伏在畫圖中。
吳冠中作品《江南水鄉(xiāng)》。
一場“大躍進”,一次“共產(chǎn)風(fēng)”,竹園不見了,像撕掉了簾幕,一眼便能望見好多統(tǒng)統(tǒng)裸露著的村子。我童年時心目中那曲折、深遠和神秘的故鄉(xiāng)消失了。竹園不見了,桑園也少了,已在原先的桑園地里蓋了不少二層小樓房。孩子們是喜歡桑園的,鉆進去一面采桑葚吃,一面捉蟋蟀。我到今天還喜歡桑園,喜歡春天那密密交錯著的枝條的線結(jié)構(gòu)畫面,其間新芽點點,組成了豐富而含蓄的色調(diào)。但桑園的價值主要是桑葉,桑葉養(yǎng)蠶,桑葉茂密時便是養(yǎng)蠶的緊張季節(jié),一天要采幾回桑葉,孩子們也幫著采葉,幫著喂蠶,家里經(jīng)常要備有幾籮筐桑葉,父親和母親夜半還要起來添葉。養(yǎng)蠶期間家里焚香,不讓帶孝的或有病的不吉利之人來串門,說是蠶有蠶神,需小心翼翼地侍候。蠶大眠了,不再吃葉,肥胖的身軀發(fā)白透亮,于是便被安置到草籠上去。草籠是用干稻草絞成的,遠看像一條巨大的毛毛蟲,近看是稻草稈的叢林。眠蠶被散播在叢林中,便各自搖頭晃腦綿綿不斷地吐絲,春蠶至死絲方盡,個個樂于作繭自縛。蠶寶寶一天天隱沒了,雪白的蠶繭像無數(shù)鴿蛋散落在草籠里,全家人眉開眼笑地摘繭。如果有一年蠶得了瘟疫,家里便像死了人一樣凄凄惶惶。
我的幾個姑姑家都是種田和捕魚的貧窮之家,唯有舅舅家地多房大,可算是鄉(xiāng)里的大戶人家。大舅還兼開繭行,同無錫的商人合作做收購繭子的生意。每年賣繭子的時候,我便總跟著父親到舅舅家去,繭行就設(shè)在大舅家后院。父親非常重視稱繭子時價格的等級,劃價和把秤的有時是表兄或熟人,在斤兩上稍微占點便宜父親便心滿意足了。賣了繭子便給我買枇杷吃,賣枇杷的總緊跟著賣掉了繭子挑著空籮筐的人們轉(zhuǎn)。這種時候,我不大容易見到大舅舅,他正忙著與無錫下鄉(xiāng)來的客商們周旋。后來我到無錫師范念初中時,有一次大舅舅到無錫,我去看他,他住在當(dāng)時最闊氣的無錫飯店里,一個人住兩間房,還請我吃了一頓“全家福”大肉面。我是第一次進入這樣豪華的飯店。父親送我到無錫投考及上學(xué)時都是借了姑爹家的漁船,同姑爹一同搖船到無錫,帶了米在船上做飯,晚上就睡在船里,不花飯錢和旅店錢。僅有一次,父親同我住了一個最便宜的小客棧,夜半我被臭蟲咬醒,遍體都是被咬的大紅疙瘩,父親心疼極了,叫來茶房(客棧服務(wù)員),掀開席子讓他看滿床亂爬的臭蟲及我的疙瘩。茶房說沒辦法,要么加點錢換個較好的房間。父親動心了,想下決心加錢,但我堅持不換,年紀雖小我卻早已深深體會到父親掙錢的艱難。他平時節(jié)省到極點,自己是一分冤枉錢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也不肯再加錢換房了。父親的節(jié)省習(xí)慣是由來已久的,也久久地感染了我,影響了我。
吳冠中童年時的情景總是那么清晰,一如眼前的事情。他1919年出生于江蘇宜興這個典型的“魚米之鄉(xiāng)”。這是12歲時的吳冠中。
我小時候生過一場病,母親求神許愿,許愿到楊茂公橋的廟會上去敬菩薩。病好后,便要去還愿。楊茂公橋離家有幾十里路,那里兩年一度的廟會十分熱鬧,遠近聞名,能去看看這盛大的節(jié)日確是無比的快樂,我歡喜極了。我看各樣彩排著的戲文邊走邊唱,看騎在大馬上的童男童女游行,看高蹺走路,看蝦兵、蚌精、牛頭、馬面……最后廟里的菩薩也被抬出來,一路接受人們的膜拜。父親點上香燭,我磕幾個頭就算還愿了。人山人海,賣小吃的擠得密密層層,各式各樣的糖果點心、雞鴨魚肉都有。我和父親都餓了,我多饞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親買。父親從家里帶來粽子,找個偏僻地方父子倆坐下吃涼粽子,吃完粽子,父親覺得我太委屈了,領(lǐng)我到小攤上吃了碗熱豆腐腦,我叫他也吃,他不吃。賣玩意兒的也不少,彩色的紙風(fēng)車、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雖然不可能花錢買玩意兒,但父親也同情我那戀戀不舍的心思了,回家后他用幾片玻璃和彩色紙屑等糊了一個萬花筒,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貴的玩具了。萬花筒里那千變?nèi)f化的圖案花樣,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啟迪者吧!
我永遠記得姑爹家那只小漁船,它永遠離不開姑爹,它也像姑爹對我一樣的親切。姑爹性子暴躁,孩子們背后叫他老虎。其實他不發(fā)怒時很溫和,他多次搖著他的漁船送我到宜興和無錫投考、上學(xué)。他也曾送我母親到武進縣的寨橋鎮(zhèn)上去找一位老中醫(yī)看病,我也搭船跟著去玩,反正不花一文錢,父親也總是同意的。姑爹家住在滆湖邊的一個大漁村里,村里幾乎家家有船。村子很長,一家緊貼著一家沿小河排開,每家的后門臨河,每家的船便系在自家后門口的大柳樹上。白天,船都下湖了,風(fēng)平水靜的時候,那垂柳籠罩下的漁村倒影是挺美的畫境;傍晚,船都回來了,小河里擠得看不見水面,家家七手八腳從船里提魚上岸,忙成一片。姑爹和表兄弟們講過許多在湖里的有趣事情,但我從未有機會下湖,只在湖邊遙望那一片白茫茫的水,覺得神秘,又有點怕。湖里蘆葦叢中棲息著一種小鳥,叫黃雀,就像麻雀般大小,漁民們捕來當(dāng)肉食賣,一如北方的鐵雀。姑爹多次送我這種小鳥,母親燉了給我吃,味道鮮極了。表兄們說,捕黃雀要在深夜,這邊張好網(wǎng),從另一邊敲鑼趕黃雀撞到網(wǎng)里去,于是一捉一大堆。我聽了真興奮,也想跟著去捉一回。但又說夜里湖上太冷,怕我會凍病,我說不怕,又說擔(dān)心我不會熬夜,我也保證不睡,他們同意了。我興高采烈地將嘗試奇異的新生活了,但父親堅決不同意,還是去不成。終于有一次,我也進到湖上的蘆葦叢中去了。我們那里,無論大人和小孩,有錢人家和窮人家,都最怕兵,孩子哭鬧不止時,便嚇唬他:兵來了!兵真的常常闖進村子來,信息靈通的人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兵來了,立即報警,家家慌亂著關(guān)閉門戶,男女老少東投西竄,往草垛里藏,向桑園里鉆,大膽的年輕人爬上了枝葉茂密的高高樹巔。匆忙中誰家的衣裳還晾在場上,誰家的雞鴨、山羊未來得及趕回家,也只好聽之任之,統(tǒng)統(tǒng)讓兵們帶走。那時候軍閥混戰(zhàn),我經(jīng)常聽說孫傳芳和吳佩孚或什么人打仗,兵的隊伍經(jīng)常會經(jīng)過我們的村子,有什么他們隨便拿,非常自由。當(dāng)吃了敗仗的敗兵逃到村子時,不成隊伍了,他們更無法無天,情況也就更可怕,打破門到家里抄,抓到男人要花邊(銀元),抓到女人便強奸,姑娘們嚇得魂不附體,總盡先盡快逃避,不易被抓到。有一回一位老太婆被抓住,就在光天化日下的荒墳叢中被強奸,老太婆是信佛的,對這樣傷天害理的惡事怕作孽,要求大兵讓她撐開傘遮遮天眼。有一次情況特別緊張,據(jù)說就要在我們村子不遠處打仗,滿村人心惶惶,有錢人家躲到宜興城里去,去不了城里的也投奔遠親去。姑爹來家了,叫我們住到他家,情況緊急時可以上小船躲入湖里蘆葦叢中去。我和母親及弟弟決定跟去,父親不肯去,他說只要我們走了,他一個人什么也不怕,其實,他是不放心這個家。后來真的打起仗來,我和母親等擠在姑爹家的小船上駛?cè)牒锏奶J葦叢中去,人多船小,姑姑和表姊們分別擠進了他們鄰居的船中。聽到“砰砰”的槍聲,飛彈在頭上空中吱吱地尖叫,心驚膽顫,大家把棉被蓋在身上,蒙住頭,說子彈是硬的,萬一落下來,吃硬不吃軟。我完全忘記了捕黃雀的事,也沒有留心蘆葦里有什么有趣的東西,只擔(dān)心子彈飛來,更擔(dān)心父親此刻正躲在什么地方呢。母親急得不斷流淚。小小漁船永遠地在我腦海里留下了難忘的形象,親切的形象,我特別喜愛魯迅故鄉(xiāng)的烏篷船,我的繪畫作品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水鄉(xiāng)小船,正淵源于姑爹家的漁船吧!
吳冠中作品《魯迅故鄉(xiāng)》。
漁村人家靠捕魚為生,也靠蘆葦。湖里有大片大片的蘆葦,長得很高很高,收割后的蘆葦秸聚成無數(shù)金字塔式的蘆堆,姑爹家的村子便被埋在縱橫交錯的蘆堆里,成了孩子們捉迷藏的天堂。夏天,我很早起來,選一根最長的蘆葦,在頂端彎一個小三角形的框,用線結(jié)牢,再到屋檐下或老樹叢中去尋蛛網(wǎng),早上帶露水的蛛網(wǎng)有黏性,用以蒙滿三角小框,便可黏住棲息在柳梢上高歌的知了。黏知了,也黏蜻蜒。蜻蜒大都停息在籬笆最突出的高枝上,紅蜻蜓特別好看,翅翼有時平展,有時前伸抱住腦袋,正如齊白石的圖畫。割來蘆葦并不是為了孩子們黏蜻蜓,主要用來編蘆席、織蘆簾。蘆織的簾子很大,可用以隔開房間,母親則用它鋪在地上,在上面鋪拆被褥、絮棉袍。冬天,很冷,屋里照不到陽光,吃飯都凍得發(fā)顫。大門外滿是陽光,但有西北風(fēng)。房子是朝南的,不怕北面的風(fēng),于是將蘆簾架在竹篙上擋住西面,陽光照射這簾和門墻構(gòu)成的三角地帶,這里便是最舒適的溫暖之角了。老祖母整個上午都坐在暖角里曬太陽,母親也常在里面補衣裳、掰豆瓣。吃飯時,大家端了飯碗來曬著太陽吃,鄰家的孩子也端著自己的飯碗來湊熱鬧,有吃有笑,很快活,引得狗也跟來,貓也鉆來,一團和氣。老祖母坐著曬太陽還嫌冷,一只小腳總踩在一個銅腳爐上。這銅腳爐很精致,蓋子上布滿麻子似的窟窿,母親說這還是她出嫁時的嫁妝,父親家一向窮,才不會買這種精致的腳爐呢。腳爐里裝著燒得半紅的礱糠(稻谷的殼)灰,將生蠶豆埋進去,等一會兒就會熟,像炒豆一樣,豆熟時便“乒”的一聲爆炸。我埋進了豆,但玩著玩著忘了時辰,老祖母腳下突然乒乒乓乓爆炸起來,嚇?biāo)淮筇?,引得大家哄堂大笑?/p>
只有冬天農(nóng)家閑時才架起蘆簾曬太陽,尤其春節(jié)后的半個月內(nèi),大家可以快快活活高高興興地享受太陽的溫暖和家庭的溫暖。孩子們不止是自己爆蠶豆了,還可吃到煮熟的菱、花生和夾有核桃肉的糕。這都是春節(jié)帶來的好處,怎么能不盼望春節(jié)呢?春節(jié)要吃好幾樣菜,最主要的是吃豬頭,我以為豬頭肉是最上等的東西了,只有過年(春節(jié))時才能吃到。春節(jié)前母親特別忙,要煮豬頭,要做夠全家吃半個月的糕團,還要外加幾籠粗粉團子,是專門為春節(jié)期間發(fā)給叫化子的。平時叫化子要飯,要了半天只給一點點剩飯,有時不給。但春節(jié)期間無例外一律要給,而且一到門口就給,所以叫“發(fā)”。于是叫化子特別多,絡(luò)繹不絕,有時是三五成群結(jié)隊而來,幾籠團子還不夠發(fā),團子便一年比一年做得小了。有一種叫化子不穿破衣裳,穿整整齊齊的長衫,還戴著禮帽,手提小鑼,邊唱邊敲小鑼,一步步緩慢地跨進大門來,這便是唱春的。給他一個一般的發(fā)叫化子的粗團子他不要,不理,繼續(xù)唱。我便加倍給他好幾個,或給他自家吃的大白團子,他不用手接,只用那鑼反過來盛了團子,然后倒進背在背后的大口袋里去。這是我最早見過的歌唱家。后來我在巴黎留學(xué)時,旅店后窗下的小夾道里也偶有人拉提琴或高唱,期待旅客們?nèi)鱿路ɡ扇ィ@時候,我總立即回憶起童年時家門口的唱春人。春節(jié)過了初一,便開始到一家家親戚家去拜年,穿著新衣裳吃年酒。母親總嫌父親家窮,說她是被媒人花言巧語騙嫁給父親的。當(dāng)年外公看得起父親讀書識字,認為有出息。母親也一向有點瞧不起窮姑姑們,自己不常去她們家,而總愛帶著我往舅舅家串門。舅舅家吃得講究,過年打麻將,壓歲錢也給得多。大舅舅愛騎馬,地方上有點名氣,因為在家鄉(xiāng)只有耕田的水牛,很少見馬。表姊帶我玩,領(lǐng)我去看舅舅養(yǎng)的大馬,我仿佛去看老虎一樣新奇,但不敢走近,怕它踢。二舅舅抽大煙,抽了賣田,賣了田再抽,人抽得骨瘦如柴,二舅母常向我母親哭訴。母親是二舅的姊姊,勸他,罵他,二舅表面上唯唯諾諾,其實不聽,照樣抽。我們村子里有一個不正經(jīng)的女人,名聲很壞,有一回有人來家報信,說我二舅正在她房里抽大煙鬼混,母親一聽氣急了,立即趕到她家去,我也跟去看。進大門后直奔里屋,里面房門緊閉著,房里有忙亂的聲響,母親叫二舅的名字,二舅不敢答應(yīng),更不敢開門。母親隔著門哭罵,罵舅舅尤其不該到她眼前來丟臉。父親也在家罵,好像罵給我聽,意思是萬萬學(xué)不得,同時也針對母親,有意煞煞她平時老夸耀娘家闊氣的威風(fēng)。
每次過年,父親都從大櫥(衣柜)里拿出一幅中堂畫和一副對聯(lián)掛在堂屋里,一直掛到正月十五,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卷起來,藏進大櫥里。大櫥是紅漆的,很漂亮,也是母親的嫁妝,一直保護得像新的一樣。我們家是小戶人家,房子也不大,但村里有中堂畫的人家很少,因此我曾感到驕傲。畫的是幾個人物,中間一個老頭可能就是老壽星,這是父親的老朋友繆祖堯畫的。繆祖堯矮胖矮胖,很和氣,家就住在姑爹家那個漁村里,家里也貧苦,靠教書生活。他和父親很合得來,早年兩人曾一同到無錫一個叫玉祁的村鎮(zhèn)上教小學(xué)。父親在玉祁教書時每年臘月近年底時回來,我還依稀記得,每次回來總帶回一種中間穿有大孔的餅干,這也是我認為最好吃的餅干了。他還講過一個故事,說有一回學(xué)生家送來的早餐是糯米粥,他和繆祖堯恰好都不愛吃糯米粥,只吃了一點點,但糯米粥會膨脹,罐里的粥過一會兒脹得仍像原先那樣滿,學(xué)生家里來撤早餐時誤認為根本未吃,估計是教員不愛吃,便立即補煮了幾個雞蛋?,F(xiàn)在看來,當(dāng)時他們小學(xué)簡陋,不開伙,教員是由學(xué)生家輪流派飯的。后來我的弟弟妹妹多起來,母親一人實在忙不過來。父親不能再去玉祁教書,便在村里由吳氏宗祠出經(jīng)費創(chuàng)辦私立吳氏小學(xué)??娮鎴蛞膊蝗ビ衿盍?,便來吳氏小學(xué)教書。小學(xué)就設(shè)在吳家祠堂里,繆祖堯也住在祠堂里。我從此經(jīng)常到繆祖堯老師的房里去,看他畫畫,開始觸及繪畫之美。祠堂很大,有幾進院落,有幾間鋪有地板的廂房,廂房的窗開向小院,院里分別種有高大的桂花、芭蕉、海棠??娎蠋熥〉膸亢艽?,窗口掩映著綠油油的芭蕉,一張大畫案擺在窗口,真是窗明幾凈,幽靜宜人。這是我一生中頭一次見到的畫室,難忘的畫室,我一輩子都向往有這樣一間畫室!繆老師什么都會畫,畫山水,畫紅艷艷的月季和牡丹,畫樵夫和漁翁。有一回父親用馬糞紙做個筆筒,糊上白紙,繆老師在上面畫個漁翁、一只大鳥和大蛤蜊,畫成后給我講解畫的是鷸蚌相爭的故事。我尤其喜歡繆老師畫的大黑貓,他用燒飯鍋底的黑灰畫貓,貓?zhí)貏e黑,兩只眼睛黃而發(fā)亮。我進美術(shù)學(xué)院以后還常常想起那黑鍋灰畫的貓,可惜再也沒見過了。我常常靜靜地看繆老師作畫,他用紙緊卷成筆桿似的長條,用煤油燈熏黑以后當(dāng)炭條起稿;他常常將蘸了濃墨的筆放進嘴里理順筆毛,染得嘴唇烏黑,這才使我明白,母親自己不識字,為什么同父親爭吵時便常罵他吃了烏黑水不講道理??娎蠋熀透赣H有個很大的不同處,他不像父親那樣節(jié)省,他愛吃零食,父親說他沒有兒女,只管自己吃飽就夠了??娎蠋煯嬀昧?,往往摸出幾個銅板,叫我到村頭一家茶館里去替他買一包酥糖之類的好東西吃,我非常樂意,飛跑著去買來,他總分一小塊給我吃,從無例外。我叫他繆老師,因后來我上學(xué)了,他成了我真正的老師,不過他并不教圖畫,也根本沒有圖畫課,而他的畫據(jù)說是遠近聞名的,還賣,并定有價格潤例。70年代我曾順便回到故鄉(xiāng)看看,父親、母親及老一輩的親友們大都已逝世,只繆老師還在,我便專程到漁村去看望他。好容易尋到了他的住處,他住在蜂窩似的人家的夾縫中,屋里建屋,幾張破舊的蘆簾圍成了他暗黑的臥房。他病在床上。他感激我的探望,他談我父親的死,那是困難時期,與其說是病死的,不如說是餓死的;他談到有一次經(jīng)過我家門前的河濱,見我那瞎了眼的母親自己摸著去洗東西,感嘆年輕人是不顧老人了。我似乎又最后一次見到了我的父親和母親!我不清楚繆老師是哪一年逝世的,只知道他已逝世了。
有一件事曾提高了繆祖堯的畫的威望。村里財主陳培之的妻子據(jù)說是上海美術(shù)大學(xué)畢業(yè)的,嫁到鄉(xiāng)下來后還向繆祖堯借畫臨摹呢!陳培之家高樓大屋,連著大樓有高墻圍住的大院,里面種有李光桃及別的什么名貴果樹,但我不敢進入他們家。陳培之的母親是寡婦,非常精明能干。早年未生陳培之之前,領(lǐng)了一個養(yǎng)子,取名連生,就是連接著就要生,果然生了培之。生了培之,連生實際上就不算什么養(yǎng)子了,變成了長工的身份。陳培之骨瘦如柴,據(jù)說在上海念法律大學(xué),是律師。他有一次回鄉(xiāng),到附近楝樹港小街上問人有沒有兌換處,但他說成了“脫”換處,于是鄉(xiāng)下流傳開了:“兄字頭上兩只角,培之律師不識它。”我終于有一次能進入陳培之家的大門了,那是他結(jié)婚,讓許多人進去看,也就是觀禮。新娘子是宜興城里人,也是財主,結(jié)婚前送來過幾船嫁妝,招搖過“河”,著實叫鄉(xiāng)下人羨慕。結(jié)婚那天,我也夾在人叢中擠上了大樓,看新娘子演說,聽留聲機唱戲,特別愛聽“哈哈笑”:各式各樣的大笑,笑痛肚子。陳培之家的院子特別大,有花壇,擺滿了盆花,開著各樣的花朵,還有兩只大荷花缸,種有荷花,我愛極了。新娘子燙著長頭發(fā),臉上擦著粉和口紅,我和小伙伴們覺得像吊死鬼,很難看,但我從此愛上了花。村里只有單調(diào)的木槿和葵花,我還從未見過那么多紅彤彤的鮮花,于是也總想種花,但哪里去弄花呀!宜興的陶器聞名中外,但我們鄉(xiāng)下只買茶壺,無人買花盆,鄉(xiāng)下人從來沒有種花的傳統(tǒng)。前幾年我因事過宜興,順便到滆湖邊一個公社去參觀,那里利用湖灘土地的特點,居然開辟了七十余畝花圃,家鄉(xiāng)人民也已進入了欣賞花的時代!
除了繆老師的畫以外,我還見過一種漂亮的月份牌仕女,那是在嬸嬸房里看到的。嬸嬸不是正經(jīng)的女人,好吃懶做,偷男人,野男人公開在她房里睡覺,這美女月份牌便是一個常常來去上海的男人吳桂生送她的。吳桂生后來作了什么案被抓住,槍斃了。吳桂生被槍斃后,嬸嬸還有別的野男人。叔叔是有名的“烏龜”。叔叔本是個老實人,不識字,因為我父親念過幾年書,所以分家時叔叔多分了一畝地。但是就因為嬸嬸愛吃,不過年時也經(jīng)常到鎮(zhèn)上去買豬頭肉、醬鴨、燙面餃(蒸餃)等,一面吃一面賭錢,那十幾畝地便被賣得差不多了,后來叔叔便挎只籃子賣香煙、瓜子、花生糖,我的那些堂兄弟也都念不成書。父親常勸叔叔,但叔叔怕嬸嬸,聽了嬸嬸的指使反而兇狠狠地對待父親,甚至有一回與人串通了來偷我們家的稻。姑姑們每回來,談到叔叔時總哭,但她們不敢勸他,怕嬸嬸,嬸嬸兇得很,很潑辣。我記得叔叔病死時滿身腫脹,得了鼓脹病,就是血吸蟲病,而嬸嬸一直活到九十多歲。70年代我曾回老家看看,父親和母親早已逝世,那位滿頭白發(fā)的老嬸嬸在門前見了我,口口聲聲親熱地叫我“大侄子,大侄子”。
母親和嬸嬸的關(guān)系必然非常壞,彼此不講話,見面不理睬。嬸嬸為了搞臭母親的名聲,有一次叫吳桂生闖到我母親房里來調(diào)戲,被母親罵了出去。但從此我們家擔(dān)心吳桂生來報復(fù),一直到他被槍斃后才放心。也由于嬸嬸的威脅吧,母親盼望我早早長大成人,有出息,替家里爭口氣,我也已體會必須給家里爭氣了。配合父親的節(jié)儉,母親也勤儉持家,她愛干凈,衣服洗得勤,而且什么都要自己提到河邊去洗,洗得徹底。雖然家里經(jīng)濟很拮據(jù),但事事安排得井井有條,也總是布衣暖,菜飯飽。我到無錫念初中時,正值身體開始發(fā)育,吃得多,課間常感饑餓,又買不起零食吃,母親便將糯米粉炒熟,教我只要用開水一沖,加點糖便好吃,每次開學(xué)我便總帶著一大袋糯米粉上學(xué)。但是母親生育太多了,我是長子,后來又生了兩個弟弟、三個妹妹,還有兩個妹妹很小就夭折了。母親一向難產(chǎn),她實在怕生孩子,也曾用土法打過兩次胎,死去活來,從此身體一直非常壞,長年地病。父親忙學(xué)校的事,忙種田的事,忙祠堂里的事,因他是吳氏宗祠的會計。后來母親病倒,他又要忙燒飯洗衣了。他在家做家務(wù)便圍上母親用的圍裙,有時門外突然有人來找,呼喊“吳先生”或“大先生”(他是老大),他首先匆忙解掉圍裙,然后出門見客。他是村上少有的識字先生,學(xué)堂里的老師,是頭面人物,圍著女人燒飯用的圍裙太失體面。
顯然,父親自己種不了家里的十幾畝水田。早年,當(dāng)他到玉祁去教書時,田都出租。后來回鄉(xiāng)教書,便出租部分,另一部分自己種,雇短工或長工。我記得家里曾換過幾次長工或短工,我能記事時,印象最深的一個長工叫九斤。父親和母親對長工很好,讓他吃得飽飽的,蒸了咸肉的時候,將最好的留給我,其次就款待九斤了,他們自己吃最次的,甚至不吃。九斤種田很賣力,耙田、施肥、插秧,樣樣能干,我們家田里的稻禾也總長得分外茂盛,綠油油一大片,很易同別家的區(qū)分。九斤對我很好,我們的友誼主要建立在水車棚內(nèi)。草頂?shù)乃嚺锒冀ㄔ诤影短镞?,棚?nèi)牛拉著巨大的車盤轉(zhuǎn),車盤帶動長長的水車將小河里的水戽上岸來灌進水田去。凡是戽水的日子,我總跟著九斤到水車棚里去,坐在車盤上讓牛拉著團團轉(zhuǎn),那比在北京兒童游戲場里坐小飛機更自在,高興時往牛屁股上加一鞭,它便跑得飛快。有時它突然停下不肯走,加鞭也不走,我叫九斤,九斤正在近旁耘田,一看情形立即拿了長柄糞勺來對準(zhǔn)牛肚皮,牲口嘩嘩撒尿了。緊依著水車棚有兩棵大柳樹,盛夏,每聽到知了在樹巔高唱,我立即爬下車盤,用長蘆葦稈制的蛛網(wǎng)套去黏知了。像戰(zhàn)士的武器,我總隨身帶著這支蘆葦長槍。九斤的家據(jù)說原來住在草棚子里,他家是江北(蘇北)佬。蘇北一帶地瘠人窮,又常鬧災(zāi)荒,不少人逃荒到富饒的江南來,來賣苦力,都住在草棚子里。本地人瞧不起他們,稱之為“江北佬”,同他們說話時學(xué)他們的音腔,其中包含著戲弄與譏諷。我沒有見過九斤的家,也沒聽說過他父母的情況,好像他早就是孤兒了。他來江南已很久,說一口地道的本地話。但是他娶不到老婆,誰家的姑娘也不肯嫁給他,他自己也沒有定居,一年一年輪流著在各家?guī)投坦ぃ?dāng)長工,在我家是住得最久的了。
吳冠中作品《憶江南》。
有一個老頭“江北佬”在楝樹港搖渡船,早早晚晚給人擺渡。楝樹港離我家一里路,是最近的小街,有魚市、豆腐店、小雜貨鋪、餛飩店、茶館……早晨有燒餅和油條。村里的人們在路上相遇,總互問:“上街嗎?”指的便是去不去楝樹港。楝樹港跨在大河的兩岸,我們北渠村在東面,西面便通姑爹家漁村,我搭渡船擺渡時,大都是去姑爹家。早晨,渡船里總是擠得滿滿的。人雖多,大都是熟悉的,伯公、伯婆、表姨、表舅、叔公……加上扁擔(dān)籮筐、生豬活鴨,擠而亂,但彼此相讓互助,客客氣氣,不爭吵。下午人就少了,即使只一個人要過渡,“江北佬”照樣搖渡船。夜晚、深夜要過渡,就高喊一聲,他就睡在河邊一間極小的草棚里。替代渡船,60年代造了木橋,70年代改建成水泥橋,“江北佬”早不知去向了。從無錫或常州到宜興縣城的輪船都必經(jīng)楝樹港,當(dāng)“啪啪啪啪”的輪船將要靠碼頭時,碼頭上便聚了不少看熱鬧的人,想看下鄉(xiāng)來的上海人。上海是天堂吧,到上海幫人家的(當(dāng)保姆)及做廠的(女工)婦女回鄉(xiāng)探親時都吃得白胖白胖,還帶回筒子裝的餅干、美女牌葡萄干、美女月份牌……
早先,店鋪都集中在河西,河?xùn)|較冷落,幾乎不成街。后來河?xùn)|要蓋新街了,征求股份參加,出了錢便可分一間店面。父親和母親天天商議,那時我已有兩個弟弟,父親計算日后我們兄弟分家,一人分三畝來地,如何過日子呢?便下狠心湊錢,借債,爭取預(yù)定下一間店面,將來我們兄弟中便可有一人去開店。簡陋的新街順利地落成了,我迫不及待先到新街上自家的新屋內(nèi)住了幾夜,街上有了家,也可算街上人了。父親于是同一位剃頭的合伙,讓剃頭的在我們店內(nèi)開業(yè),同時兼顧賣雜貨,雜貨是我們家的。家里的一張舊方桌搬到了店里,準(zhǔn)備讓客人沽了酒坐下慢慢喝。母親在家炸豆瓣,用舊報紙包成小包小包油炸豆瓣,拿到店里賣做下酒菜。雖然父親常去店里,但主要還只能靠那個剃頭的,結(jié)果小店仍賺不了錢,好像沒有多久,店鋪連同房子就整個轉(zhuǎn)讓了。
到楝樹港開店是下策,父親經(jīng)常說要我念好書,最好將來到外面當(dāng)個教員,在家里是沒出息的。我上學(xué)了,就在父親當(dāng)校長的私立吳氏初級小學(xué)。小同學(xué)都是本村的,個個相識,大家很相好,他們力氣大都比我大,但念書不如我,他們的父母便說我回家后有父親教,其實父親在家里忙著呢,根本沒工夫再教我。開學(xué)后第一件事是學(xué)著做國旗,是紅、黃、藍、白、黑五色旗,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用五色的蠟光紙裁成條條后再拼貼起來,很好做,又好看,大家樂意做。由于教員太少,往往兩個班合一個教室上課,教員上課時給一個班講課,同時安排另一班做習(xí)題。不自覺的學(xué)生便不好好做作業(yè),偷偷玩蚱蜢、知了,有時候知了忽然會在誰的抽屜里高唱起來。冬天太冷,同學(xué)們手上腳上長了凍瘡,臉上凍成一條條發(fā)白的瘢痕,有點像切碎的蘿卜絲,幾乎人人都長“蘿卜絲”。有的家里較富裕的女生便帶著腳爐來上課,上課時腳踩在腳爐上。大部分同學(xué)沒有腳爐,一下課便踢毽子取暖。踢毽子是最普及的運動。毽子越做越講究,黑雞毛、白雞毛、紅雞毛、蘆花雞毛等各種顏色的毽子滿院子飛。后來父親居然在和橋鎮(zhèn)上給我買回來一個皮球,我快活極了,同學(xué)們也非常羨慕,我拍一陣,也給相好的同學(xué)拍,但一人只許拍幾下。夜晚睡覺,我將皮球放在自己的枕頭邊。但后來皮球癟了下去,沒氣了,必須到和橋鎮(zhèn)上才能打氣,我天天盼著父親上和橋去。一天,父親突然上和橋去了,但他忘了帶皮球,我發(fā)覺后拿著癟皮球追上去,一直追到楝樹港,追過了渡船,向南遙望,完全不見父親的背影,到和橋有十里路,我不敢再追了,哭著回家。自從上學(xué)以后,我從來不缺課,不逃學(xué),也不能逃學(xué),因為父親也天天到學(xué)校去。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難走,父親便背著我上學(xué),我背著書包伏在他背上,雙手撐起一把結(jié)結(jié)實實的大黃油布雨傘。他扎緊褲腳,穿一雙深筒釘鞋,將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條極長的粉綠色絲綢汗巾可以圍腰二三圈,還是母親出嫁時的陪嫁呢。學(xué)校里的事也都要父親操心,開學(xué)時他到和橋書店買課本、算術(shù)習(xí)題本、粉筆……他買任何東西都要講價,一分一厘地討價還價;他真愛惜東西,教室里用剩的粉筆頭也都要收回去。后來我到無錫師范念初中時,教室里剩下的粉筆頭滿地亂扔,誰也不撿,我于是選較長的撿起來,學(xué)期終了時積了兩大匣,帶回家交給父親用。有一次開全區(qū)小學(xué)的運動會,在和橋開,我們學(xué)校也要派代表隊參加,我被選入了代表隊。為了參加運動會,父親帶我去和橋做了一身操衣(制服)。操衣連褲子上都有扣子,我從來沒穿過有扣子的褲子,小同學(xué)們也都好奇地來摸我褲子上的扣子。
初小畢業(yè)時,宜興縣舉辦全縣初小畢業(yè)會考,我考了總分七十幾分,屬第三等。我在學(xué)校里雖是絕對拔尖的,但到全縣范圍一比,還遠不如人家。要上高小,必須到和橋去念縣立鵝山小學(xué)。和橋是宜興的一個大鎮(zhèn),有三座漂亮的大石拱橋連接大河兩岸的上塘和下塘。河上船只密集,街上店鋪林立,一派繁華景象,比宜興城里更顯得熱鬧。和橋豆腐干味道極鮮,可保存久,是有名的特產(chǎn),至今盛譽不衰。鵝山小學(xué)就在鎮(zhèn)頭,是當(dāng)年全縣最有名聲的縣立完全小學(xué),設(shè)備齊全,教師陣容強,方圓三十里之內(nèi)的學(xué)生都爭著來上鵝山。因此要上鵝山高小不容易,須通過入學(xué)的競爭考試。我考取了。要住在鵝山當(dāng)寄宿生,要繳飯費、宿費、學(xué)雜費,書本費也貴了,于是家里糶稻,賣豬,每學(xué)期開學(xué)要湊一筆不小的錢。錢,很緊,但家里愿意將錢都花在我身上。我拿著湊來的錢去繳學(xué)費,感到十分心酸。父親送我到校,替我鋪好床被,他回家時,我偷偷哭了。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與在家時撒嬌的哭、發(fā)脾氣的哭、吵架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樣,是人生道路中品嘗到新滋味了!
我只能以用功學(xué)習(xí),爭取最優(yōu)異的成績來爭氣。我發(fā)現(xiàn),會考中以90分以上獲得第一名的朱自道及好幾位80分以上的優(yōu)等生都是鵝山小學(xué)的,如今我同他們同班了。這幾位成績出色的同學(xué)都是和橋街上人,他們是走讀生,中午回家吃飯,晚上回家住。寄宿生有夜自修,而且在電燈下自修,雖然那電燈也是暗淡淡的,但我是頭次用電燈,感到稱心如意,珍惜燈光,每晚在燈光下仔細地做完每天各門課的習(xí)題。在家時從不做夜課,家里只有一盞帶玻璃罩的煤油燈,燈心捻得很小很小,火如豆,父親在如豆的燈下記學(xué)校的賬目,打算盤。另外我們只用一盞豆油燈,點上幾根燈草,老祖母還常嚕蘇,說她早年只點一根燈草,后來她眼瞎了,便管不著點幾根燈草了。寄宿生的宿舍原是谷倉倉庫隔成的,窗戶都很小,有點像牢房,一間房里擺滿許多雙層床,我從未睡過雙層床,喜歡爬到上層去睡,仿佛睡到了樓上。我家沒有樓,一向羨慕舅舅家和陳培之家有樓。學(xué)校里有校園,園里有花有樹,我每天大清早起床到校園里讀書,背書,也可以隨便摸摸這些花,我似乎已闊氣起來,花也有我的份了。小皮球也不稀奇了,有大籃球,有籃球場,不過我個子小,從來投不進籃,倒是喜歡滾鐵環(huán),在龐大的操場上飛奔著滾鐵環(huán)很痛快,只是鐵環(huán)不多,想借的人多,不易借到。
寄宿生們大都家在離校十里以上的村子里或村鎮(zhèn)上,每星期六下午上完課,便都背個書包或藤包喜洋洋地回家去,彼此道聲“再會,再會”!我出了校門,到街上慢慢看,有很大的醬園、綢布店、南貨店。南貨店里賣的都是好吃的,不是中秋節(jié)也有月餅賣。我尤其記得有一家中藥鋪,壁上都是小抽屜,抽屜里裝的全是藥,朝奉(店員)用一桿很小的秤稱藥。有幾回我母親要吃的藥在楝樹港買不齊,便由我將藥方帶到和橋這家大藥店里去配。我爬上大石橋,看橋下大船和小船互相擁擠,南北往來的船只排成長隊等候通過,桅桿睡倒了,帆落成一堆,纜索糾纏不清,船員們吵鬧,呼喊,亂成一片,這仿佛是《清明上河圖》的藍本。出了鎮(zhèn),漸漸冷落起來,一條石板大道沿河直往北去,沿途人來人往,大都是挑擔(dān)的,空手人很少,至少都帶著雨傘,往往出門時大晴天,突然變天便下雨了,一路沒處躲雨。說是大道,是指通途,其實路并不寬,一面臨河,一邊沿水田,行人相交錯往往需側(cè)過身子。當(dāng)遇到拉纖的纖夫,我便早早找個合適之點躲讓。有時只一人拉纖,拉只小船;極大的船便好幾人一同拉,邊拉邊哼哼,有時還唱,口音都是江北腔。出和橋鎮(zhèn)三里,便過一高橋,因面前一條支流灌入大河,高橋便騎跨在支流上。往往我們好幾個同路的同學(xué)一同回家,到高橋上便憩下來玩一陣,欣賞大河上下的風(fēng)光,之后就分道了。從高橋上俯瞰大河里往返的帆船,景象很動人,有白帆、黑帆、棕色的帆,也有的小船用一塊蘆席做帆。帆影近大遠小,一眼看到遙遠處,船和帆便成了一個小點,這是我最早接觸到的透視現(xiàn)象了。一路上遠遠近近的村莊都是黑瓦白墻,都有水牛,都有水車棚,車棚也緊依著大柳樹,彼此非常相似,常常有到家了的錯覺。及走到了楝樹港,真是非常興奮,我像是遠方歸來的游子,感到一切都分外親切了,跳入渡船,便同擺渡的“江北佬”攀談,但他永遠顯得有些麻木,并沒有注意到我那異乎尋常的熱情。一到家,父親和母親高興極了,弟弟也特別親我。母親問我在校吃得好不好,我說八個人一桌,米沒有家里的白,但盡管吃飽,菜不多,剛吃一碗飯便沒菜了,后兩碗便吃白飯。母親聽了很難過,眼睛濕了,我后悔不該告訴她。只過一夜,第二天星期天下午便又返校了。母親給我做了許多菜帶到學(xué)校去吃,我不肯帶,說帶去也不能拿出來吃,同學(xué)太多不好分,老師見了也不好意思。老師同我們在同一飯?zhí)美锍燥垼麄冎欢嘁粋€葷菜。父親也認為還是不帶好,母親便炒些蠶豆給我?guī)ё摺;氐剿奚崂?,同學(xué)們也都陸續(xù)到齊,幾乎都從家里帶來一些吃的,有蠶豆、菱角、荸薺、山芋;蠶豆最多,有炒豆、煮豆、發(fā)芽豆,唯有一個山里的同學(xué)帶來栗子,分給每人幾個,特別好吃。父親有時到和橋,也買點糕餅給我吃,有一次買了一包干蝦,告訴我每次放幾只在粥里吃。母親很少到和橋,有一次她搭姑爹的船到了和橋,特意買了一包雞蛋糕到學(xué)校找我,但太不湊巧,那天老師組織我們遠足登山去了,母親不放心將蛋糕交給號房(傳達室),遺憾地帶回去了,留給我星期天回家吃。
第一學(xué)期結(jié)束,根據(jù)總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高興極了,主要是可以給父親和母親一個天大的喜訊了。我拿著級任老師孫德如簽名蓋章,又加蓋了縣立鵝山小學(xué)校章的成績單回家,路走得比平???,路上還又取出成績單來重看一遍那緊要的欄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這對父親確是意外的喜訊,他接著問:“那朱自道呢?”他很注意全縣會考第一名朱自道,也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了。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闭每娮鎴蚶蠋熞苍谖覀兗遥矘烽_了:“爌北(父親的名),茅草窩里要出筍了!”
之后,我雖并非每學(xué)期都得第一,但基本上是名列前茅,對付課業(yè)已完全不費勁,于是開始在課余看小說?!堆θ寿F征東》、《七劍十三俠》、《封神榜》……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因眼睛好,在昏暗的燈光下仍看得很入迷。有天突然傳來一個轟動全校的消息:“在彭城中學(xué)操場演影戲(電影),全校師生整隊去看?!毖莸木褪莻b客斗劍、神仙騰云、隱身術(shù)……我高興極了,也常?;孟肽苡龅缴裣芍更c法術(shù)。后來又看到一次電影,是演養(yǎng)蠶,這我很熟悉,大蠶吃葉時沙沙有聲,但電影里一大群蠶吃桑葉一點聲音也沒有,因為無聲所以叫“影”戲吧,仿佛是影子戲。
我功課好,守紀律,可以算好學(xué)生,老師也常表揚,但有一次卻被打手心了。鵝山小學(xué)一進門的院子里有兩棵巨大又古老的銀杏樹,綠陰蔽天,遮掩了整個院子,每年結(jié)無數(shù)白果。成熟的白果掉到地面上“啪”的一聲,像掉下一只大杏子,白果被包裹在肥厚的杏子似的果肉里。我們每撿到白果,便交給老師,不準(zhǔn)自己拿走。我知道炒白果好吃,春節(jié)孩子們賭博時以菱角、花生和白果做賭注。有一位同學(xué)的父親是中醫(yī),我們一同撿白果的時候他告訴我,說白果可以治癆病(肺結(jié)核),是聽他父親說的。我想起了母親的病,她的病老不好,咳嗽,痰里出現(xiàn)過血,吃了許多藥也不見效,大家也有點懷疑會不會是肺病呢(后來證實不是)!她聽人勸告喝過童便,即小孩的尿,弟弟的尿。白果治肺病的說法立即打動了我的心。白果,樹上那么多白果,但不是我的,我動了偷的念頭,偷許多白果帶回去給母親吃。我串通了幾個同學(xué)一起偷白果,但不肯說出母親的病,因當(dāng)時癆病是可怕的死癥。我們趁一個狂風(fēng)暴雨之夜半夜起床,摸黑到院里偷白果。風(fēng)雨將白果打落滿地,黑暗中我們一把一把地抓,我摸到一處特別多,自己裝不完,便低聲叫伙伴:“旋南,旋南,到這邊來!”就是這一聲泄漏天機,被睡在近旁的訓(xùn)育主任聽到了,第二天他叫旋南和我二人到辦公室,立即破了案,交出了白果,幾個伙伴各人打了十板手心。一向表揚我的級任孫德如老師也在辦公室,看我挨打,我特別感到羞愧得無地自容。
光陰荏苒,兩年高小念完,我畢業(yè)了。畢業(yè)時同學(xué)們互相打聽各人的出路。父親當(dāng)中醫(yī)的那位同學(xué)早有打算,回家學(xué)中醫(yī),繼父業(yè);好幾位家在和橋街上開店的便學(xué)做生意;大部分回農(nóng)村捏鋤頭柄(種田);同我一起偷白果也挨了十板手心的吳旋南是高才生,但家里很窮,也只得回家種田;有些家里富裕的不種田,繼續(xù)上學(xué),但他們的功課大都較差,考不上正規(guī)的省立中學(xué),便進私立中學(xué)去。大家稱某些私立中學(xué)為“野雞”中學(xué),繳錢就能進,入學(xué)考試完全是形式,考零蛋也錄取,但學(xué)費很貴很貴。無錫洛社鎮(zhèn)有一所洛社鄉(xiāng)村師范學(xué)校,招小學(xué)畢業(yè)生,四年后畢業(yè)當(dāng)鄉(xiāng)村初小的教師。因入學(xué)后全部公費,投考的人非常之多,水平也極高,是有名的學(xué)校。我班高才生邵化南考取了該校,很令同學(xué)們羨慕。不花錢的學(xué)校太少太少了,似乎就只洛社有這一所,是窮學(xué)生們最理想的出路,故而聞名于無錫、常州、溧陽及宜興一帶。父親早二年就打洛社鄉(xiāng)師的主意了,但我漸漸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愿在農(nóng)村當(dāng)初小的教員,想進省立無錫師范,是高師,高師畢業(yè)可當(dāng)高小的教員,譬如鵝山的教員。父親當(dāng)然嘉許我的志向,但上無錫師范之前需先上三年初中,初中要繳費,家里便計劃如何更加省吃儉用,并多養(yǎng)幾只豬來竭力支持我這艱難的三年。舅舅家田多,母親也曾幻想回娘家試試舅舅能否幫點忙。父親畢竟世故深,說不可能的,不讓母親去丟臉。我在數(shù)百人的競爭考試中考取了無錫師范初中。因洛社鄉(xiāng)師和錫師同時招考,只能參加一邊,但縣立宜興中學(xué)在這之前招考,故我先也考了宜中,以防萬一錫師落榜。我唯一的法寶就是憑考試,從未落過榜,宜中也不例外。
1992年,吳冠中重返故鄉(xiāng)宜興,和鄉(xiāng)親們在一起。
為了節(jié)省路費,父親向姑爹借了他家的小小漁船,同姑爹兩人搖船送我到無錫去投考。招生值暑天,為避免炎熱,夜晚便開船,父親和姑爹輪換搖櫓,讓我在小艙里睡覺。但我也睡不好,因確確實實已意識到考不取的嚴重性,自然更未能領(lǐng)略到滿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緩緩夜行的詩畫意境。小船既節(jié)省了旅費又兼做宿店和飯店,船上備一只泥灶,自己煮飯吃。但船不敢停到無錫師范附近,怕被別的考生及家長們見了嘲笑。從停船處走到無錫師范,有很長一段路程,經(jīng)過一家書店。父親曾來此替小學(xué)校里買過一架風(fēng)琴,認得店里的一位伙計,便進去問路。那伙計倒還算熱情,引我們到路口代叫了一輛人力車。因事先沒講好價,車夫看父親那土佬兒模樣,敲了點竹杠,父親為此事一直嘮叨不止,怨那伙計:“見鬼,我要坐車何必向他問路,坐車哪有不先講價錢的!”
老天不負苦心人,他的兒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學(xué)的時候,依舊是那只小船,依舊是姑爹和父親輪換搖船,不過父親不搖櫓的時候,便抓緊時間為我縫補棉被,因我那長期臥病的母親未能給我備齊行裝。我從艙里往外看,父親那彎腰低頭縫補的背影擋住了我的視線。后來我讀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這個船艙里的背影便也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不僅是背影時時在我眼前顯現(xiàn),魯迅筆底的烏篷船對我也永遠是那么親切,雖然姑爹小船上蓋的只是破舊的篷,遠比不上紹興的烏篷船精致。慶賀我考進了頗有名聲的無錫師范,父親在臨離無錫回家時,給我買了瓶汽水喝,我以為汽水必定是甜甜的涼水,但喝到口,麻辣麻辣的,太難喝了。店伙計笑了:“以后住下來變了城里人,便愛喝了!”然而我至今不愛喝汽水。
師范畢業(yè)當(dāng)個高小的教員,這是父親對我的最高期望。但師范生等于稀飯生,同學(xué)們都這樣自我嘲諷,我終于轉(zhuǎn)入了極難考進的浙江大學(xué)代辦的工業(yè)學(xué)校電機科,工業(yè)救國是大道,至少畢業(yè)后職業(yè)是有保障的。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的客觀原因,我接觸到了杭州藝專,瘋狂地愛上了美術(shù)。正值那感情似野馬的年齡,為了愛,不聽父親的勸告,不考慮今后的出路,毅然轉(zhuǎn)入了杭州藝專。下海了,從此隱入茫無邊際的藝術(shù)苦海,去掙扎吧,去喝那一口一口失業(yè)和窮困的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親和母親看著兒子落魄潦倒。我羨慕?jīng)]有父母,沒有人關(guān)懷的孤兒、浪子,自己只屬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