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 三十歲
居憂山中,二月,吳寬來訪。
吳寬《家藏集》卷三十四“記”《得月亭記》:“湖中多山,其最大者亦以洞庭號之?!瓍?,固吾鄉(xiāng)也。往嘗過友人王翰林濟之。水行出胥口。”
吳寬此記約作于成化十六年,《家藏集》卷三十三“記”《興福寺記》言“成化十五年二月既望,予與李兵部應(yīng)禎為東洞庭之游”;卷六“詩” 又有《與李貞伯游洞庭六首》組詩,包括《舟行出胥口》、《興福寺小憩》等,蓋指此。時吳寬丁父憂在家。吳寬,據(jù)本集卷二十二“碑”《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xué)士贈太子太保謚文定吳公神道碑》,吳寬,字原博,世為蘇之長洲人。屢試應(yīng)天不利,以歲貢入太學(xué)。后陳選以御史提學(xué)南畿,以禮敦遣吳寬入試,吳寬不得已入試,名列鄉(xiāng)試第三,成化壬辰(八年,1472),會試第一,入試大廷,又第一。時為右春坊右諭德。
秋,同年吳縣令文貴來訪。作《登莫釐峰記》。
本集卷十五“記”《登莫釐峰記》:“成化戊戌,予歸自翰林。文吳縣天爵過予于山中,相與窮溪山之勝,行至法海,仰見異峰。寺僧進曰:‘是所謂莫釐者也。’文振衣以升,眾皆繼之,或后或先,或喘或顛,至乎絕頂?!枰允侵獙W(xué)之無窮,故記之。”
沈周《石田稿》之《莫釐登高卷》小序云:“己亥秋,吳邑文明府天爵訪王翰林濟之于洞庭,同登莫釐之峰,二公各有記。”
莫釐峰,《(崇禎)吳縣志》卷四“山下”:“東洞庭周五十余里……一名莫里山(今呼為莫釐),相傳隋莫釐將軍居之,因名?!瓥|洞庭之峰,莫釐最高?!狈ê?,《(正德)姑蘇志》卷二十九“寺觀上”:“法海寺,在洞庭東山,隋莫釐將軍舍宅建?!蔽奶炀?,即文貴,《(崇禎)吳縣志》卷三十一“職員三?知縣”:“文貴,字天爵,遼東廣寧左屯衛(wèi)人。進士。成化十一年任,十七年(1481)選御史?!睋?jù)張朝瑞《皇明貢舉考》卷五“乙未成化十一年會試”,第三甲二百二名賜同進士出身中有文貴,遼東廣寧衛(wèi)。蓋王鏊同年進士也。《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震澤集》誤作“文應(yīng)爵”。沈周,據(jù)本集卷二十九“志銘”《石田先生墓志銘》,沈周,字啟南,世稱石田先生,世家蘇州長洲相城里。其書法、繪畫時稱二絕。
與弟王銓在洞庭山下,太湖之上作靜觀樓。樓成,作記《靜觀樓記》,作詩《靜觀樓成眾山忽見》、《登樓諸山忽不見蓋為云霧所隱》。
《靜觀樓記》見本集卷十五“記”,又見《太原家譜》卷二十七“雜文類上編”,名《靜觀樓后記》。其記云:“太湖之山七十二,其最大者兩洞庭,分峙湖心,……樓在山之下,湖之上,又盡得湖山之勝焉?!m值予故土,予得專而有之,豈天設(shè)地造,特以為拙者之適靜之觀乎?故名其樓曰‘靜觀’而為之記。”
王琬《靜觀樓記》:“歲丁酉之三月,予解政歸自光化。明年戊戌,子鏊自翰林來歸省,侍之暇,與其弟銓謀為講誦之所。予曰:‘于此有異處焉?!赐ブ矗疄I,爰辟其地,爰表其位。樓之未作,草木崇翳;樓之既作,山水咸異?!?/p>
《靜觀樓成眾山忽見》、《登樓諸山忽不見蓋為云霧所隱》均見本集卷一“詩”,蓋靜觀樓初建成時所作也。
作詩《風琴》、《青山》、《登西馬塢》、《云山圖二首》。
均見本集卷一“詩”。此四首詩蓋游覽湖山時所作也。
西馬塢,即嘶馬塢,吳人音訛也。據(jù)蔡昇、王鏊《震澤編》卷四“雜紀”,東洞庭者有塢七,嘶馬塢其一也。
作詩《棄婦怨》、《相城謠》、《聽人彈琴》、《望海行》。
均見本集卷一“詩”。
《相城謠》小序曰:“通判邵侯福蒞吳之三年,相城民有以曲防告者,侯為鋤去之,民甚快焉?!毕喑?,《(正德)姑蘇志》卷三十三“古跡“:“相城在長洲縣東北五十里,相傳子胥初筑城時先于此相地……其地因名。”曲防,即遍設(shè)堤防?!睹献?告子下》:“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敝祆浼ⅲ骸盁o曲防,不得曲為堤防,壅泉激水,以專小利,病鄰國也。”此詩蓋為蘇州通判邵福所作也,其人未詳。
作記《五湖記》、《七十二峰記》。
《五湖記》見本集卷十五“記”。
五湖,據(jù)本記,乃太湖之泛稱,以湖中又有菱湖、莫湖、游湖、貢湖、胥湖五湖也。參見《(正德)姑蘇志》卷十“水”與《(崇禎)吳縣志》卷五“水”。
《七十二峰記》見本集卷十五“記”。
七十二峰,據(jù)本記,“湖之西北為山十有四,馬跡最大;又東為山四十有一,西洞庭最大;又東為山十有七,東洞庭最大?!眳⒁姟叮ㄕ拢┕锰K志》卷八“山上”、卷九“山下”與《(崇禎)吳縣志》卷三“山上”、卷四“山下”。
作書《與人論攝生書》。
見本集卷三十六“書”。
書中未提對方為誰,從書中言“有自城來者言足下遇異人得長生久視之術(shù)”、“足下出宰百里”推斷,對方或即吳縣知縣文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