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勤勞持家,一意舉業(yè)

黃宗羲長傳 作者:方祖猷 編


第12章 勤勞持家,一意舉業(yè)

黃宗羲是家中長子,他既要主持家事,挑起生活重擔,又須出外讀書和應試。其時,上有老母姚氏,妻葉氏;弟四人:宗炎、宗會、宗轅、宗彝;子三:百藥、正誼、百學(后改名百家)。一家十口,生活、子弟的教育乃至婚事,都需他一肩挑。他自己說:吾母五子,唯不孝親乳。先忠端公殉節(jié)之后,室如懸磬。不孝支撐外侮,鞅掌家塾;吾母課壟畝,省廩窖,婚嫁有無,棺槨重復,無一日之暇。壬午(崇禎十五年)冬,吾弟皆以授室,食指繁多,遂別晨舂,然夏稅秋糧,猶不孝一人辦之?!度返谑畠浴段峄诩}辭》。黃百家后來也談到他父親的家務之重:“叔父輩四人,王父被難時,四叔父司輿、五叔父孝先更幼,讀書任之外傅;二叔父晦木年十一、三叔父擇望年九,府君身自教之?!苏嬗钪骈g之勞人也!”《全集》第十一冊黃百家《先遺獻文孝公梨洲府君行略》。所以,在他三十四歲明亡以前,雖然后來弟弟分居,但他又要扶養(yǎng)自己的子女,不但“勞”,而且家境并不好。除此外,他又要葬父,遷墓,建祠。對他一家打擊最重的是崇禎十三年(1640)點解南糧事。

原來明朝征田賦,采取“里甲催征,糧戶上納,糧長收解,州縣監(jiān)收”《明史》卷七十八《食貨二》。的措施。由于土地兼并,富者田多而賦輕,貧者田去而賦存,甚者貧民逃亡而賦仍在。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其實都名實不符。但明政府仍按冊征收,“不復比較經(jīng)催里甲負糧人戶,但立限敲撲糧長,令下鄉(xiāng)追征”。糧長如果有勢力,“則大斛倍收,多方索取,所至雞犬為空”。糧長如果沒有勢力,則為豪強地主欺凌,“耽延欺賴,不免變產(chǎn)補納”,甚至“一人逋負,株連親屬”,“州縣一年之間,輒破中人百家之產(chǎn)”。

黃宗羲恰好在那一年,成了“點解南糧”的糧長。而且余姚連年受災害之后,那里收得到糧?全家只好相向而泣,不知怎么辦才好。黃百家說:庚辰(崇禎十三年),點解南糧,充是役者,家無不覆。又值歲連大祲,叔祖輩皆相向而泣。府君告糴黃巖,一身竭蹶,又值遏禁甚嚴,馳驅(qū)臺、越間,謀于王峨云、倪鴻寶、祁世培三先生,而其事得集?!度返谑粌渣S百家《先遺獻文孝公梨洲府君行略》。倪鴻寶即倪元璐,上虞人,歷任戶、禮兩部尚書;祁世培即祁彪佳,山陰人,右僉都御史,巡撫蘇松。王峨云,待考。他們都是高官,有錢有勢,更重要的是,他們或為黃尊素所提拔,或是黃宗羲友人,且都是紹興府人。王峨云在黃巖,所以他“馳驅(qū)臺越間”告糴,在他們幫助下,終于避免破產(chǎn)。

在奔波臺越間時,他曾至臨海,拜訪往年在杭州讀書社時認識的故人、曾任靖江知府的陳函輝(木叔)。并游天臺雁巖,有《臺宕紀游》。

是年,次子黃正誼(直方)生。

此后,黃宗羲繼續(xù)過著讀書、應舉的生活。十四年,他因南京親戚黃居中七旬大壽,至南京祝賀,得以盡閱其千頃齋藏書。這一次他看得比較徹底,“番閱殆遍”。當然,他是邊看邊抄,千頃齋藏書后來成了黃宗羲續(xù)鈔堂藏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他還到南京城內(nèi)的著名道觀朝天宮閱《道藏》,“自《易》學以外,干涉山川者,皆手抄之,矻矻窮日”《全集》第二冊《四明山志》卷五《丹山圖詠》。所抄包括以四明山名勝為內(nèi)容的《丹山圖詠》。他又聽說南京的焦氏藏書欲出售,急往詢問,而對方僅愿整體出售,索價二千金,他無力購買,求助于在南京做官的往年文昌社盟主之一的馮元飆,然未成。

其時,《南都防亂公揭》參加者梅郎中在南京,黃宗羲借宿于鷲峰寺,與梅郎中或于雨花臺賦詩,或至觀音閣聽鳥聲,或同看書畫、賞紅葉,或上燕子磯看漁舟集岸,斜陽掛網(wǎng),相處共晨夕有數(shù)月之久,交誼日篤。

馮元那時主南京通政司,時馮京第與吳應箕同入南京國子監(jiān),他們也常相過從。黃宗羲后來有詩記他與梅郎中、馮京第、吳應箕在南京所過的這段愉快的日子:重九南都看葉紅,留將好句廣場中。雨花臺上詩雖少,壓倒清涼數(shù)十通。

天街月色爛如銀,共上酒樓四五人。不道霜花猶抱樹,瞥然重見病中身。

小窗風味絕塵囂,未畫幽蘭香在毫。一紙風波投絳燭,只因曾與共登高?!度返谑粌浴赌侠自姎v》卷三《紅葉本事詩》。正在他吟風弄月之中,忽然接到岳父葉六桐逝世噩耗,匆匆回里。是年十一月葬于余姚西龍蟠山。

崇禎十五年(1642),黃宗羲三十三歲。他因在杭州、南京多次鄉(xiāng)試不中,這次北上,到北京應試,與陸符共讀書于萬駙馬北湖園約半年。萬駙馬即萬煒,為萬泰族父。李文胤《孝廉萬先生墓碣銘》說:萬泰“有族父曰‘煒’,尚長公主。主賢,而都尉雅折節(jié)喜士”。李文胤《杲堂詩文集》,《杲堂文鈔》卷六《孝廉萬先生墓碣銘》。萬泰當年至京應試,也館于萬煒處。由于這一年朝廷有保舉之旨,浙江學使原推薦萬泰,萬泰辭不受,轉(zhuǎn)薦陸符。陸符與黃宗羲都是萬泰知交,故萬泰介紹他倆館于萬煒府第。黃宗羲與陸符因而相交益深,他倆“生平凡事不相隱”《全集》第一冊《思舊錄·陸符》。

這是黃宗羲在崇禎元年為父袖錐訟冤十六年后,第一次至北京。在京重逢故交,也結(jié)識新友。周鑣、方以智、馮京第、惲日初、顧玉書都是老朋友。關于《防亂公揭》南中與吳中有分歧,吳中獨周鑣不欲寬恕阮大鋮事,就是周鑣在這一年告訴他的《全集》第一冊《思舊錄·周鑣》。舊友中有一位為馮元子馮沛祖,馮沛祖是在順治年間力救黃宗炎于寧波死獄的主要人物。新識則為時任僉都御史的金光房,他是列名《公揭》的金光辰之兄,特地從二十里外至駙馬府來訪。當時天啟死難者朝廷尚未賜謚號,黃宗羲遂公疏請他上奏補謚。他答應了,后來因京師戒嚴而未果天啟死難者的謚號,在南明弘光元年已補謚,黃尊素謚“忠端”。見黃宗羲《弘光實錄鈔》卷一?!赌曜V》說:“后十七年,管侍御紹寧疏請,得謚‘忠端’”。有誤。

北京應試榜發(fā),黃宗羲仍不舉。時內(nèi)閣首輔周延儒欲推薦他為中書舍人,他堅辭。于此年十一月離京回里,與宗炎、宗會在大雪中游四明山,回來后作《四明山志》。

崇禎十六年(1643),黃宗羲三十四歲,浙西崇德澄社社員孫爽來訪,于是共至京口(鎮(zhèn)江),在金陵別離,是為他與孫爽結(jié)識之始。

此年,他為母五十祝壽,副院施邦曜先期以文來祝。劉宗周、徐石麒也有文來。劉宗周的祝文由其子劉汋帶來。此外尚有方震孺(孩未)、瞿式耜、孫嘉績的詩。方震孺在崇禎十四年與他相識,孫嘉績?yōu)橛嘁θ?,后為浙東抗清義兵主帥,他也是劉宗周弟子。而陸符與萬泰則如期親至黃竹浦祝賀。祝賀時尚演出《鳳鳴記》一劇。

黃宗羲參加復社的“黨人”時期約十五年左右,正是他的青壯年時期,這段經(jīng)歷,對他以后一生有重要影響。復社原是以“文章道義”杜登春《社事始末》說,復社、幾社諸君子以“文章道義、互相切劘”。掀動天下。由于復社的文章,主于應付科舉的時文,雖然標榜“復興古學”,然在時文下復興古學,必然膚淺。而科舉得捷,則將他們繼承東林的“道義”滲透到地方乃至朝廷結(jié)成一股巨大的政治勢力,而這股勢力,使他們足以自上至下,與以溫體仁、薛國觀等閹黨余孽展開斗爭,以實現(xiàn)他們的“道義”。這樣文社與政社就合而為一,發(fā)展為明末的一次政治運動。

從黃宗羲個人講,這段時間的確為他的“文章”打下了基礎。但專攻時文,則使他疏于對蕺山理學的了解。他十余年應舉,而十余年不得一售,他是過來人,使他在明亡后,痛感科舉之失,為他以后批判科舉制度的深切反思,創(chuàng)造了前提和條件。

綜觀黃宗羲在復社的始末,他并非復社的首要者。復社幾次大會,崇禎元年的成鈞大會,二年的尹山大會,他尚未入社。三年的金陵大會,他才初入社,自然影響不大。崇禎五年的虎丘大會,他也沒有參與。復社名士在朝廷與閹黨余孽溫體仁、薛國觀之流的斗爭,更沒有見他的身影。只是到了崇禎九年以后,他才在南都參加桃葉渡大會、《南都防亂公揭》大會和國門廣業(yè)社秦淮河大會等反對閹黨余孽阮大鋮的斗爭。但就是這幾次大會,他也并非是重要人物。桃葉渡大會主角是冒襄,次為魏學濂、陳則梁,《南都防亂公揭》主角為吳應箕、顧杲、陳貞慧。然而人們尊敬他、同情他、幫助他、鼓勵他,與他相濡以沫,是因為他是天啟死難于閹黨的東林子弟。從“道義”上講,他的確受到繼承東林遺風的復社這塊土地的養(yǎng)料而成長。然而從根本上來說,是他家庭的慘變所激起的仇恨,使他積極投身到這一揚正驅(qū)邪的政治改革運動中來。

崇禎末年,阮大鋮是入“逆案”的重要分子。但他后來的確想討好復社,多次哀求,桃葉渡大會后討好侯方域,遭拒;于是他“日夜自贖”,甚至向復社表態(tài):“茍使大鋮得改事諸君,所謂先死而肉骨也。”《全集》第十冊《陳定生先生墓志銘》。向他們“乞好以輸平生未有間”。吳偉業(yè)《梅村文集》卷三十六《冒辟疆五十壽序》。又為所拒。阮大鋮得知《南都防亂公揭》將發(fā),他再次“以書來,書且哀”,再為周鑣所拒。拒則拒矣,而拒的手段為“醉而且罵且稱善”冒襄《同人集》卷二陳維松《奉賀冒巢民老伯暨伯母蘇孺人五十雙壽序》。、“撫掌狂笑,達旦不休”,且罵其為“珰兒媼子”,對其來書,“不啟視就使者焚之”陳貞慧《書事七則·防亂公揭本末》。阮大鋮人品的確很壞,但這種做法,是將本來可以利用的助力,不僅僅化為阻力,而且推向死敵了。果然,阮大鋮只好求助于當時為相的周延儒,推薦馬士英任鳳陽總督。這就為后來南明弘光之立及馬士英與阮大鋮聯(lián)手捕殺復社人士的張本。

當然,復社中也有一部人看到這一問題,崇禎十四年周延儒為相,是張溥等人設法推薦上去的,目的在于有利于與閹黨余孽的斗爭,在朝廷推行他們的政策。據(jù)說在這件事上阮大鋮也參與,助銀萬兩文秉《烈皇小識》卷七。張溥、吳昌時、楊維斗等之所以不同意南中對阮大鋮太決裂,恐也有怕打亂他們整個步驟的緣故。

黃宗羲在南中與吳中諸子的分歧中,是傾向南中的,以他后來對此事的說法可以證明,他說阮大鋮在南都“溺灰陽焰”,沈壽民保舉入京劾楊嗣昌時,“并及大鋮妄畫條陳,鼓煽豐芑”,《公揭》出來后,“大鋮咋舌欲死”《全集》第十冊《陳定生先生墓志銘》。等,他還在秦淮河畔與侯朝宗、冒襄、沈昆銅、梅郎中一起罵阮大鋮,邊飲酒,“邊咀嚼大鋮為樂”。仇恨使他失去了黃尊素“深識遠慮”的政治目光。后來全祖望指出,黃宗羲生平受人“余議”有二,“其一,則黨人習氣未盡,蓋少年即入社會(社集、文會),門戶之見深入,而不可猝去”。全祖望《鮚埼亭集外編》卷四十四《答諸生問南雷學術帖子》。這一評論是中肯的。正是他深刻的“黨人習氣”,使他失去了父親的“深識遠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