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鋒》——看梅蘭芳的三出戲之一
很早就想對梅蘭芳先生所表演的幾出重要作品做點分析記錄的工作,可是因為看戲不多,能力限制,這工作始終沒有進行。在這方面存在著兩種困難:記錄什么?怎樣記錄?這兩個問題始終不能解決。經(jīng)過一年多以來的思索,在我自己說來,總算逐漸有些眉目了。
首先是記錄什么的問題?要選擇哪幾出戲呢?
梅先生幾十年來演出的節(jié)目,將近一百出。有很多出是我根本沒有看過,或雖看過也已事隔多年,印象淡薄了的。要在這許多節(jié)目中間,選出代表作來,的確也不是容易的事。
如果從青衣、花衫、刀馬旦、時裝、古裝、昆曲這些方面來著眼分類,自然也不失為一個方法。不過這方法多少有些“形式主義”,很難從中抓住梅先生在中國京戲舞臺上達到的高度成就的精粹。
梅先生今天還經(jīng)常上演的,大約有十個節(jié)目。經(jīng)過仔細的思索,事實上這十個節(jié)目也就主要地概括了他幾十年的舞臺實踐。讓我們來看一下,從角色的身份說,有貴妃、丞相之女、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傳奇性的女英雄,一直到市井婦女以神話人物面貌出現(xiàn)的白蛇。這,就主要地概括了封建社會中各個階層的婦女人物。
再從角色的年齡來看,有十八懷春的少女,有浸淫在幸福的新婚生活中的少婦,也有十分成熟了的女性,有的還是以久歷風霜、有著充足的社會經(jīng)驗的寡婦身份出現(xiàn)的。
雖然他所表演的角色如此廣泛、復雜,可是這一連串人物,就她們的精神生活來說,幾乎完全是一致的,她們都是在封建社會中遭受無情迫害的人物,她們都對封建社會抱著堅決反抗的心情,雖然由于出身、環(huán)境的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反抗方式彼此并不一樣。
這就是梅先生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家的偉大的地方。他真正繼承并發(fā)揚了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的中國古典戲劇的傳統(tǒng),他用具體的舞臺實踐概括地表現(xiàn)了中國婦女勤勞、勇敢、熱愛自由、堅韌的性格。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選擇代表作的工作也許就并不十分困難和茫無頭緒了。
其次,就是怎樣記錄的問題。這是個具體的技術問題,是更為復雜、困難也更多的。
幾百年來,曾經(jīng)流傳下來不少曲譜(或工尺譜),是記錄演員唱腔的;也流傳著一些身段譜,特別是梨園抄本的曲子中間,保留的這種身段譜最多。這是記錄舞臺上的動作的,是專家的工作,也是戲劇工作者(內(nèi)行)的工作。在我們外行說來是困難的。
我曾經(jīng)嘗試過仔細進行記錄身段的工作,結果并不理想,顧此失彼,記錄不完,最后終于達到了“眼花繚亂口難言”的地步,在最豐富多彩的地方往往沒有留下一字。演后追憶,只有惘然。先前總以為是看得少,就多看幾遍,其實也并不能解決問題。有時候追尋得愈細膩,發(fā)現(xiàn)得也就愈多。
曾經(jīng)想向幾位看梅先生戲最多的他的學生請教,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也是在困惑的情況當中。因為她們都是專家內(nèi)行,身段地位摸得熟了,卻每每在再看一遍的時候,又發(fā)現(xiàn)了不同的地位與表情,很使她們無從捉摸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很好地說明了梅先生現(xiàn)在的表演是已經(jīng)達到充分掌握了規(guī)矩,因此,突破、活用了規(guī)矩的地步。換句話說,今天他在臺上,已經(jīng)不完全是在演戲,他充分地使用了多少年來掌握的熟練技巧,自如地在創(chuàng)造著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了。
自然,在許多次表演當中,不可能是完全一絲不動的。
一張照片可以復印多少張,完全不變,可是一張藝術作品,就不可能有同樣的多少張,有時候看見畫家展覽在作品上聲明可以訂件,照樣再畫若干張的情形,總覺得非常奇怪。莫非這位畫家已經(jīng)改行做攝影家了嗎?同樣,如果要求一位表演藝術家在他每次完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創(chuàng)作時完全不走樣,豈不也是同樣天真的要求嗎?
有一次和梅先生談天,朋友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代表學生說出了困惑的所在。梅先生笑了,他說了很可寶貴的意見。自然,他是不習慣用我們批評家的術語的,他說得自然、生動極了。
我在臺上作戲,并不能扣準了說準做到哪兒,有時候,做到了那個地方,非笑出來不可了,就笑了;有時候逼到那兒,不禁不由得就要笑,我可沒有記住到這地方非笑不可。有時候沒有笑,那是當時臺上的情形能早收住就早收住了。其實并不是我覺得該嚴肅了。
他說的是《醉酒》里面一個極為細微的地方,是他的一個非常細心的學生看出來的。這正好說明了他最近演出的《醉酒》,已經(jīng)不是演員在演楊玉環(huán),而實在是楊玉環(huán)在舞臺上了。我當時覺得非常感動。這豈不就是他自己說明了已經(jīng)進入了角色完全浸入在角色的精神生活里面了嗎?底下他又提到另外的一點:
在臺上演戲,有時候得看對方(指同臺的演員)怎么樣,有時候他使勁了,我才能用出力量來;要是他沒使什么勁了,我倒拼命用力,那就不對了。
他的這一段話也是很有意思的。他這是說舞臺上的諧和。演員必須注意這種諧和,才能替演出帶來真實的感覺,不會使觀眾感到哪個是在突出地作戲。自然,他是不贊成某些演員的松弛的,因為這就會把整個的演出給拉下來,可是他也不能自顧自地突出,說這是前輩藝術家的風度自然可以,更應該著重的是他對現(xiàn)實主義表演的體會與掌握,和他對演出的整體的尊重。
這兩段話對許多學習他的藝術的人說來,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已經(jīng)應該在一腔一字、一個身段、一個笑靨之外,更多地注意他對整個戲劇、人物的掌握,摸索他的現(xiàn)實主義表演的軌跡了。
自然,這并不是否認基本動作的重要性,正相反,只有充分掌握了這樣的武器之后才有條件談到進一步的學習。這些,想在后面較詳細地提到。
在今天,對梅先生的表演藝術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整理,應該是適當?shù)臅r機了。這里,就把我個人的初步的、淺薄的看法寫出來,希望得到多方面的指教,好讓我進行更好的修改。
關于劇本
《宇宙鋒》是梅蘭芳先生的代表作,這無論是公眾還是他自己都承認的。他對這出戲所下的功夫最大,修改也最多,今天,確定下一個正規(guī)的舞臺本,是很有必要的。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輯的《京劇叢刊》(以下簡稱《叢刊》)第十一集里,收有《宇宙鋒》。這個本子和梅先生最近的演出本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譬如,“修本”一場的反二黃八句,梅先生很早以前就已經(jīng)減為六句了,這在他的《舞臺生活四十年》第一集里有很詳細的說明??墒窃凇秴部繁纠飬s依舊保留了“猛然間又只見天昏地暗,許多的怨魂鬼站立面前”兩句,這個本子可能是為了供應一般演出時參考的。
除了這兩句之外,比較大的差別,有下面這幾處。
首先,在趙女得知趙高要將她送進宮去之后,《叢刊》本有:
趙女 你待怎講?
趙高 送進宮去。
演出本沒有了,緊接起“叫頭”,“爹爹呀!”是比較緊湊的。趙女對父親的作風是深知的,因此,趙高這種荒謬的舉動,也就并不是意外的了。接下來的兩句散板,《叢刊》本作:
兒自幼曾讀過圣賢經(jīng)傳,
豈做那失節(jié)婦遺臭萬年。
演出本作:
老爹爹在朝中官高爵顯,
卻為何貪富貴不顧羞慚。
這里演出本是好的,不是消極的為了圣賢經(jīng)傳而守節(jié),卻主動地斥責父親的無恥,斗爭性是更強的。然而卻并未強到了喊口號的地步,同時,用大臣的身份來作為理由,也正和歷史情況符合。就是用“封建道德”的標準衡量起來也是完全說得通的。
其次是“招頭”的問題了?!秴部繁荆郝f是圣旨,就是一把鋼刀,將女兒首級斫(讀為“招”)了下來,也是不能從命的了哇!
這一次的演出,凡是“招”都改作“斬”了?!绊健笔欠裼小罢小敝灰?,還不知道那根據(jù),總之,《宇宙鋒》是由民間藝人創(chuàng)造的劇本,只要看那老本文字不好的地方比比皆是就能明白;它既非出自文人之手如“臨川四夢”,也并未經(jīng)過士大夫怎樣的加工,因此它是素樸的、富有生命力的。要說“斫”字一定有什么“招”之一讀,翻出寶貝的古書來加以考據(jù),是不免要落空的。改作“斬”自然也好,照舊路讀“招”,也是可以的,我覺得“斬”和“招”只是一音之轉,這種衍化原來是很可能的。
下面是《叢刊》本的:
見此情倒叫我難以分辯,
必須要定巧計才得安然。
演出本上句作:
見此情我這里不敢怠慢,
這是比較合理的。那分別也是一個主動一個被動。是無法分辯才想辦法呢,還是看到事機緊迫,只有馬上設法應付呢?這中間的優(yōu)劣是不必多說的。
其次:
他那里道我瘋我隨機應變,(《叢刊》本)
聽說瘋我這里隨機應變。(演出本)
不但在詞句上,在情勢上演出本也是更為緊湊貫穿的,就正像抽刀砍不斷的水流,和隨機應變的語氣是更合拍的。
底下是《金殿》一場:
趙女 啶!我乃玉皇之女,法力無邊,豈容你等大膽,放肆!還不與我退下了!(《叢刊》本)
趙女 嘟!我把你們這些狐假虎威的強盜,狗仗人勢的奴才!我乃丞相之女,指揮老爺之妻,豈容你們這等放肆、大膽!哎呀,記責啦?。ㄑ莩霰荆?/span>
論裝瘋,自然是玉皇大帝云云頗有瘋氣,然而演出本卻更有深刻的涵義。照我的體會,梅先生這出戲的好處,就正在并非一無破綻地裝成完全瘋子。像趙女這樣的人物,并非老于世故,可以變幻莫測的人物,她的裝瘋,是迫不得已、極為苦痛的事。提心吊膽,處處怕露出馬腳,而偏偏有些破綻。而且,在裝瘋的過程當中,突然碰上了解決不了的困難,不是裝瘋所能拖下去的時候,就有極大的可能乞靈于此外的力量,來抵制當前的困難。就像這里,裝瘋的結果是架起了“刀門”,顯然,皇帝是想不管真瘋假瘋,使用武力了。如果還照樣裝下去,那效果就不大。于是,她只有想到自己的身份,到底還是丞相趙高的女兒、匡家的媳婦,在封建社會中,這兩個頭銜還是有些用處的。
這時趙女的心境,在底下四句散板里是表現(xiàn)得很清楚的。正是裝瘋與真實面目糅合的地方。
“記責啦!”這三個字是極妙的,它表現(xiàn)了女性的柔媚,用昵昵的兒女聲口把忽然并不瘋癲的破綻,極不費力地就又過渡到瘋狂情況里,而且沒有些微的痕跡。同時提醒觀眾,發(fā)表了一大篇義正詞嚴的議論的是一個弱女子,無疑,效果是極好的。
再下面:
趙女 哎呀呀。我也不知你這皇帝老官,有多大前程,動不動就要斫頭來見。我且問你,一個人的頭斫了下來,還長得上么?(《叢刊》本)
這一段,梅先生最近參照了德珺如先生的舊本改作了下面的樣子:
趙女 哦喲喲,我也不知這皇帝老官,有多大的臉面,動不動就要斬人的首級,你可曉得,一個人的首級斬了下來,他是還能長得上的喲。
這個舊本是保留了更強烈、明朗的斗爭性的。在這里,趙女說的是反話,然而趙高卻并不理解。這才是趙女的真正悲哀所在,她真情流露地又叫出“老爹爹”來,馬上又感到不對,轉口“我的兒?。 毖陲椓诉^去。人物心理的變化、跳動,在這簡單的幾個字里,表現(xiàn)得真是明確極了。
那一段義正詞嚴的說白,開頭的幾句:
想先皇當年,東巡岱海,西建阿房,南修五嶺,北造萬里長城。(《叢刊》本)
現(xiàn)在是也有一些變動的。原劇作者,提出秦始皇帝的這一些業(yè)績來說明“先皇”的建樹,在今天來看,也的確有他的見解。不過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皷|巡岱?!钡脑~是“東平大?!?,現(xiàn)在舞臺本是“東封泰岱”,有了典據(jù),音色念起來也響亮。“西建阿房”卻并不能算是怎樣的“德政”,值不得提出來夸耀。梅先生現(xiàn)在改念“西建咸陽”,是改得好的?!澳闲尬鍘X”,初看實在有些羌無故實之感,“五嶺”是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見《廣州記》?!妒酚洝せ茨贤醢矀鳌酚校骸扒厥刮举⒂馕鍘X,攻百越。”如果把“南修五嶺”改為“南攻五嶺”,就完全合理了。這雖然是小問題,可是梅先生曾經(jīng)屢次提出,覺得不妥當,希望改正,現(xiàn)在終于做了較好的修改,他這種不怕麻煩,盡力想把劇本改好的精神,是值得佩服的。
關于劇本部分,現(xiàn)在就先談到這里。
關于表演
現(xiàn)在想就“修本”和“金殿”兩場,談談梅先生的表演。
梅先生在《舞臺生活四十年》當中,對這兩場有過很仔細的分析。他在創(chuàng)造趙女這個人物時,經(jīng)過了不少辛勤的勞動,使我們今天懷著敬意來看這個演出。我們從這兩場里可以看到他具有代表意義的表演藝術的各個方面。
在趙高坐下說完道白,命門官傳話,請“小姐出堂”以后,臺下整個地肅靜了下來,觀眾用沉重的心情迎接走出臺來的這個不幸的女性。穿著藍地白團花的衣服,發(fā)髻上束著白的趙女,移著沉重的步子從后堂出來的時候,就給觀眾帶來了一種低沉的感覺。典型環(huán)境里的典型人物,只在這最初的一瞬間,就奠定了整個演出的基調(diào)。
梅先生特有的凝重,給舞臺帶來了無可比擬的壓抑的感覺,使人感到好像暴風雨來臨之前的滿天墨云,這時候大地是靜止的,可是任何一點動靜都可能挑起這場天氣的變化。
我說“特有的凝重”,并不是夸張的說法,這是演員的氣質和舞臺經(jīng)驗結合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已在最初一瞬間,就清楚地為人物下了定義,確定了這是丞相之女而不是別的;這是個幾乎失去了所有幸福的可能,因此也就有可能扔開一切顧慮、束縛,堅決進行戰(zhàn)斗的女性而不是別的。
面前坐著的是犧牲了自己、已經(jīng)事實上成為敵人了的父親。
這兩場戲的發(fā)展是非常緊湊的,幾乎沒有留下一些松弛的余地。一開始就密集了的墨云,只有在最初的一瞬間多少裂開了一條隙縫,漏出一條狹小的日光。這就是趙女臉上出現(xiàn)過的僅有的笑容。
這就是當趙高說預備修本,奏免匡家罪名的時候。是演員的才能使人物從絕望的深淵邊緣拉了回來,她的身上跳動著激動的喜悅。這四句西皮原板中間,充分傳達了人物內(nèi)心的動蕩。她命令啞奴濃墨伺候以后,忍不住地微笑著,站在那里不肯馬上就座,用水袖指著修本的父親唱出了第一句。然后在第二、三句中間,幾次窺視本章寫到何處、本上寫些什么,和啞奴交換著幸福的眼色,她掩飾不住心頭的喜悅,流露出一個矜持的少婦的沒有洗凈的嬌憨,更表示了朝夕相處的啞奴和她的親密的關系。事實上,這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僅有的唯一的一個可以親近的人。
這個輕松的場面是一閃即逝的。下面我們來看沖突發(fā)生時的情形。
在“恭喜我兒,賀喜我兒”之后,趙高說出了“明日早朝,送進宮去”的計劃,趙女在驚訝之余,一連有三個叫頭,把緊張的局勢一直推到無路可走的地步。趙高使用了兩件武器,都是封建時代最兇狠的“法寶”:“父命”和“圣旨”,照例,祭起了這樣兩件“法寶”以后,應該是無堅不克的了,除了屈服,就只剩下斗爭的一條路了。
下面就是“裝瘋”。這里我們來看一下啞奴的作用。
誰都知道,裝瘋是啞奴最初給趙女的提示。然而趙女卻也并非愚蠢到了那樣的地步,沒有這個提線的,就一些都裝不下去了的。
在梅先生的演出中,我們看到兩個地方,一個是在反二黃“搖搖擺,擺擺搖,扭捏向前”一句之前,趙女不等啞奴提示,就已經(jīng)明白了要做些什么,只用一個嬌癡的抖袖,就帶過去了這一次的指導。
還有一次是在“隨兒到紅羅帳……”之前,《舞臺生活四十年》里所說的那個用水袖打掉了的手勢,在今天的演出里就根本沒有了,是用極端痛苦的心情,水袖兩拂把啞奴還不曾比劃出來的手勢壓回去了的。
我們說,啞奴在演出中間的責任是給趙女在裝瘋賣傻之余顯露真實痛苦面目的一個方便,她并不是導演,而是把趙女滿腔悲憤傳達給觀眾的一個媒介。因為在這種特別的情況下面,原有的背弓方式已經(jīng)不勝負荷了。
在這里,我們不能不接觸到一個問題:應該不應該庸俗地用西洋的話劇眼光來向中國古典歌舞劇要求“加強現(xiàn)實性”呢?這個問題,用《宇宙鋒》為例,就是應該強調(diào)裝瘋裝得活靈活現(xiàn)呢,還是應該強調(diào)把主要的力量放在刻畫趙女復雜的心理上?細膩,不應該強調(diào)成為自然主義的搬運,自然生活中的形形色色在移植到舞臺上來的時候,是必須加以挑選的,特別是移植到歌劇的舞臺上,那挑選就必須更嚴格。如果整個的表演是中國歌劇的形式,而在其中的某些章節(jié),突出地做了過分的真實的抒寫而使整體受到了損傷,其實是并不協(xié)調(diào)的。就像在一幅潑墨的米家山水中間,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著色的工筆美人,那情況是滑稽的。
牽連著這個問題的是中國歌舞劇特有的表演方式。在前面,我提到不應該一招一式地刻板地要求舞臺動作的摹撫,因為這是一條死路。就像中國的文人畫發(fā)展到清初的“四王”,就走上了絕境一樣,“四王”不是沒有功力,然而他們沒有生活,胸中沒有丘壑,只是規(guī)撫前代作者的作品,這樣就使他們的作品成為僵死的東西。然而“四王”也還有他們的地位,就是因為他們有一套純熟的技巧,他們的錯誤是只要抄襲而不創(chuàng)作。如果在一個連基本畫法還沒有掌握好的“畫家”面前,就先強調(diào)批判“四王”,也是失之過早的。
在中國的古典歌劇里,是也有那么一套程式的,這些程式是前輩藝人辛勤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藝術表現(xiàn)方法的總結,只有掌握了這樣的工具,才能在舞臺上進行創(chuàng)造、刻畫人物的工作。如果脫離了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渾身都是這樣的程式,那是不可取的行為;可是不問青紅皂白,一見面就說這是形式主義的手法,這樣的“批評家”恰恰證明了他們本身就是形式主義者。
梅先生在《宇宙鋒》里運用得非常巧妙的程式化動作,可以舉出幾個突出的例子加以說明。
首先讓我們想起的是水袖。它可以幫助演員傳達種種內(nèi)心的情感。在趙女聽見父親答應修本奏免匡家罪案的時候,趙女的水袖活動地前后甩了三下,這就大大地幫助了她的內(nèi)心輕快激動的刻畫,使我們想起所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意境。
在趙女向父親激烈地爭辯的時候,三次“叫頭”“爹爹呀!”之后,趙女都有上前幾步,一頓,然后把水袖拂在趙高身上的動作。觀眾好像從水袖這樣的一拂之中,清楚地看到了做女兒的滿腔憤懣都從袖管里傾瀉在趙高身上了。
在“抓花容脫繡鞋扯破衣衫”一句里,趙女微側了身子,一只手的水袖高舉,另一只手微傾向下,將袖口微微一拂,就恰好說明了“脫繡鞋”的動作。和這個身段相似而尺寸較小的是“搖搖擺,擺擺搖……”,同時這個身段又是放在遲緩的行進當中的,就造成了舞姿中間搖擺的形象。
至于表示不屑,嬌嗔、微慍、激怒……這些不同的情感狀態(tài)時,輔助、補充,終于完成了面部表情的就都是水袖。
其次,是圓場。
在中國古典歌劇中間,圓場的效用真是大極了。它是構成舞蹈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它可以把或大或小的空間緊縮在舞臺面上,使觀眾完全了解劇本所需要傳達的內(nèi)容。它的使用也是極為自由的,可以是整個舞臺那樣大的圓場,也可以是一個轉身這樣小的圓場(姑且把它也歸入圓場的范疇當中)。
金殿一場,趙女初見二世,有這樣一句,“有道是,這大人不下位,我生員么,喏,是不跪的喲!”梅先生在念這一句當中,那身段是微微搖晃著身子,右手在提起的膝蓋上微微一拍,再在唇口上一掃,接著是一個小圓場,正好在念完的時候依舊回到原來的位置。每次演到這里,一定會得到臺下熱烈的歡迎。這樣的圓場,除了消極地解決了僵立死念的局面,同時又造成了趙女在金殿上自由活動的印象,就好像整個的丹墀都成了她游戲的場所一樣。
同樣,在念到“東封泰岱……北造萬里長城”的時候,也有一個小圓場,觀眾的視野,于是就隨著趙女的動作擴大了,好像真的看到了秦始皇帝締造的整個美麗的山河。
在六句反二黃里,幾乎在每一個整身段當中,都運用了圓場的動作。圓場替身段的起伏帶來了完整的感覺。
由圓場聯(lián)想起來的“三笑”,這就更是一個突出的程式化動作。京劇里的笑,永遠是起伏地三個階段,原來創(chuàng)造這樣的程式的時候,是有很強的真實根據(jù)的。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遇到好笑的事,往往是先微笑,再忍不住地笑,最后才是放聲地大笑了。這就是歌劇中間的“三笑”。在“我要上天”“我要入地”兩個身段以后都有“三笑”,和“三笑”在一起的是拍手走一個小圓場。梅先生自己說,三個笑很不容易,做不好就會破壞了整個的氣氛。這是真正的經(jīng)驗之談。趙女在這怎么能笑得出來的情況下,偏要勉強地笑,而且還得狂笑,這笑聲中間是飽含著眼淚的。
為什么說現(xiàn)實的生活需要經(jīng)過提煉,才能放在表演藝術里去?那原因就在舞臺上需要的是最濃縮、最集中的表現(xiàn),而不是如實的生活的堆砌。在一共不過十句的唱詞當中,藝術家要通過作者的意圖,把趙女瘋狂的模擬夸張到極強烈的地步。同時還得顧到角色的身份,和她同時出現(xiàn)、完全不同的另一真實面貌。在這里出現(xiàn)了最強烈的表現(xiàn)感情的手段,笑,在青衣說來,是并不多有的。對父親說出“隨兒到紅羅帳……”這樣的話來,就更是大膽的處理。這個處理是大膽的,也是合理的,對趙高說,是有最強烈的說服性的,使他相信女兒的確是瘋狂了。因為是出于他親手的策劃,才使匡家滿門剿滅,奪去了趙女的丈夫。一個新婚的少婦失去了愛人是陷入瘋狂的絕對可能的理由。趙女必須在這里表現(xiàn)出對丈夫的激情,同時又要表現(xiàn)出對自己父親說出這樣的話來的困難,以及她勉強克服這種困難的努力。梅先生在幾十年中間處理這個場合的蛻變,最足以說明他體會刻畫人物的努力的軌跡。
最后,我想提一下梅先生對一些小動作的講究。藝術家就是在構成舞蹈姿態(tài)最細小的地方也都不肯放松的,不能容忍全身上下有些微的破綻。在《舞臺生活四十年》當中,他提到:趙女在“三笑”以后,有一個身段,是雙手把趙高胡子捧住,用蘭花式的指法,假做抽出幾根胡須…… 這是一個很美妙的動作,凡是看過《宇宙鋒》的觀眾都不會忘記的,構成這個美妙動作的重要因素就正是那“蘭花式的指法”。不是一把抓住,也不是用兩根指頭捏住,而是用參差的蘭花式的指法夾住,抽出了胡須。想想我們的藝術家在自己的手從長長的水袖下面出現(xiàn)的極少的剎那,也要使它好看,發(fā)揮正面的作用,幫助構成整體的美,真使人引起虔敬的心情。
這樣的情況還不只是這里。在趙女念“慢說是圣旨,就是一把鋼刀,將兒的首級斬了下來,也是斷斷不能依從的喲”的時候,右手從水袖中間伸出,也是用極美妙的姿態(tài)指向自己的頸部的。同時,在唱到“那邊廂又來了牛頭馬面”的句子,也有兩個身段,牛頭是雙手放在頭部上方,中指和食指伸出,做出牛角的樣子;馬面則將雙手拉下,在下頷下面伸出。
凡是這種運用手指的處所,梅先生總要盡量把它處理得美妙。藝術家仔細地觀察自然界的現(xiàn)象,加以合理的運用,安置在舞蹈姿式中間,成為必不可少、多種多樣的組成部分。這正是值得寶貴的經(jīng)驗,如果把這些看作形式主義的,事實上就是給藝術創(chuàng)造加上偏狹的桎梏,成為不折不扣的“封條主義”了。
趙女在金殿上對秦二世做了不屈不撓決死的斗爭,幾度緊張的局面都應付過去了,幾次破綻都遮掩住了,這個堅強的女性在強大的敵人面前一直是勇敢、堅韌的,可是到底也筋疲力盡了。最后好容易被“趕下殿去”,趙女在出去的時候,還強振精神對武士們示威,可是一眼看見迎上前來的啞奴,她堅持了許久的偽裝崩潰了,她的真實情感暴露了。她在敵人面前堅強,可是在親人的懷抱里就完全顯露了一個女孩子的柔弱,戲到了這里,真讓人有凄涼絕代的感覺。梅先生在這里表示了歷史的真實,創(chuàng)造了最高的悲劇的氣氛,不平凡的結尾,使這個著名的悲劇更為完整、更為動人。
1954年5月
《醉酒》——看梅蘭芳的三出戲之二
在梅蘭芳、周信芳舞臺生活五十年的紀念會上,梅先生的致辭里,有一段這樣的話:
歐陽先生(予倩)說得一點不錯,我在舞臺生活上所以有這樣一些微小成就,并沒有什么特別竅門,只是“勞動的積累”。
這幾句誠懇的話值得我們仔細地體會。梅、周兩位先生和所有偉大的藝術家一樣,都是經(jīng)過漫長、艱苦的勞動過程,才取得了藝術上的輝煌成就的。從這兩句簡單樸實的話里,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他對勞動的感情。這應該是每個表演藝術家不可缺少的優(yōu)秀本質。
我想用幾十年來梅先生學習、改進《貴妃醉酒》(以下簡稱《醉酒》)這出戲的過程,說明這個事實,也說明他具體地體現(xiàn)了“推陳出新”的實踐過程。
楊貴妃的故事一向就是戲曲作者喜愛的題材。遠在元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秋夜梧桐雨》這樣的作品,諸宮調(diào)里也有著王伯成所作的《天寶遺事》,明末有鈕少雅的《磨塵鑒》,到了清初又出現(xiàn)了洪昇的《長生殿》,但是梅先生所演的“醉酒”,卻和這些劇本沒有什么關系。它的來源,是“時劇”的《醉楊妃》。
“時劇”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東西,現(xiàn)在也還不能下十分明確的界說。不過,根據(jù)清乾隆刻本的《弦索調(diào)時劇新譜》,可以知道這么幾件事。它所收的完全是所謂“時曲”,有時候“文義是極其鄙俚”(見該書“凡例”)的。像《思凡》《花子拾金》《花鼓》《借靴》這些節(jié)目,原來都是所謂“時曲”。它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演唱形式,盛行于清初,可能受到明末的一些“雜戲”的影響,是最初企圖從昆曲高度凝固的規(guī)矩里掙扎出來的表演形式。它也有曲牌,可是并不完整,而且只是一些普通常用的牌子,如“山坡羊”“掛真兒”(殆即“掛枝兒”)“駐云飛”……是一般的演員最熟習的套子。演員們自己想創(chuàng)作新的節(jié)目,或者想把民間流行的小曲搬上舞臺,又得不到作家的幫助(當時的作家們是很少肯替演員寫這種“低級”玩意兒的),只能運用自己熟習的曲牌,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當然不可能依照,也主觀地不愿意依照那些嚴謹?shù)母衤?,于是就產(chǎn)生了“時劇”。
在“時劇”當中,往往一出戲里只有一個或兩個牌子,此外就只用“前腔”解決問題。像《醉楊妃》,開頭是“新水令”,結尾是“清江引”,中間大段唱詞就完全是自由運腔,別無牌名的根據(jù)的。
至于《醉楊妃》的根源,我覺得倒多少和諸宮調(diào)《天寶遺事》有些關涉。只要看看《雍熙樂府》里所選錄的那些片段,就分明可以看出,作者特別抓住了楊玉環(huán)和安祿山的關系在著意描寫。也許是經(jīng)過了《弦索調(diào)時劇新譜》(以下簡稱《時劇新譜》)的編者的刪改罷,在《醉楊妃》里,色情的描寫是較少了,可是依然提到安祿山,也正有著和高、裴二力士調(diào)笑的描寫??梢钥闯鏊鼜摹短鞂氝z事》里所獲得的一定的影響。
不過,有一點是必須指出的?!皶r劇”《醉楊妃》里雖然夾雜著這些不健康的描寫和穿插,那主題卻是極為鮮明的。它特別突出了一個在封建制度迫害下的女性楊玉環(huán)的苦悶和反抗心情。正因為楊玉環(huán)是貴妃,環(huán)境是帝王的宮闈,矛盾的對方是當今皇帝的李三郎,那反抗意義就更具有典型性,有更高的暴露性。如果我們撇掉那些不健康的成分,更深刻地來看問題,就可以發(fā)現(xiàn)《醉楊妃》是有著鮮明、豐富的人民性的。
我們所熟悉的偉大古典戲曲作者洪昇所寫的《長生殿》,就對楊貴妃故事做了正確的處理,擴展了劇本的主題,通過戲劇本身反映了時代的脈搏。他雖然沒有采用《醉酒》這樣特定的細節(jié),可是同樣地,他也在自己的自序里提出了這樣的口號:“史家穢書概削不書?!彼谌倌昵熬吞岢鰜硪C清長遠糾纏在楊玉環(huán)身上的淫穢描寫。
這使我們聯(lián)想到梅蘭芳先生對《醉酒》的改革工作,他們在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梅先生在《舞臺生活四十年》第二集里詳細地敘述了他逐步修改《醉酒》的經(jīng)過。從他的敘述中間,我們可以體會出一個優(yōu)秀的表演藝術家的工作態(tài)度和方法。
沒有例外,梅先生想保留修改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節(jié)目,首先是出發(fā)于對遺產(chǎn)的熱愛。他向路三寶先生學習了這出戲,他認為這是一出典型的舞臺名劇,中間又包含了多少前輩藝人可貴的舞蹈演技創(chuàng)造,在舊戲里是一個創(chuàng)格,于是對它發(fā)生了熱愛。
然而他又看到,這出戲在一些主題掌握得不正確的演員身上,被演成了一出黃色淫蕩的戲,在一般觀眾心里也造成了不正確的印象,以為是不能保留的壞節(jié)目了,覺得是極大的損失,因為他對這出戲的反封建意義有深刻的理解,就逐漸在歷年的表演當中努力進行修改。
他的修改也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多少年來,他就在舞臺上逐漸進行修改的醞釀,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對這些不合理的表演“陸續(xù)加以沖淡”。
不是對劇本主題有著深刻的認識,對戲劇工作本身的意義有著正確的理解,有著濃郁的演員責任感的人,是不可能理解這種心情的。作為一個演員,沒有什么事情比被迫在臺上歪曲角色、歪曲戲劇主題再痛苦的事了。
我們可以用梅先生在另一出戲里創(chuàng)造的一個身段的經(jīng)過來說明演員的這種感情。在《宇宙鋒》里,啞奴指示趙女裝瘋的過程當中,在趙女唱“隨兒到紅羅帳倒鳳顛鸞”之前,啞奴有一個手勢。梅先生說他每次演到這里都覺得不舒服,可是并沒有什么具體修改的辦法,忽然有一次在臺上,又到了這里,啞奴還不曾做出手勢,臺上的趙女就已經(jīng)有了厭惡的預感,突然一個水袖正打在啞奴的手上,把這個演員和觀眾都不愿意看見的動作遮掉了。
這樣的創(chuàng)造,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也正是梅先生在《醉酒》當中進行“沖淡”的具體說明。正是陸續(xù)積累了這樣細小的改革,才有了唱詞念白徹底的改革。
從梅先生最近的演出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出面貌全新的《醉酒》。如果我們承認“時劇”《醉楊妃》是它的祖本的話,對比一下,是會發(fā)現(xiàn)這中間是有著本質不同的改動的。
從《醉楊妃》到光緒中從漢劇衍化出來的《醉酒》之間,已經(jīng)有了不少的變化。除了開頭的“新水令”和結尾的“清江引”一直到今天還幾乎保存著原狀以外,變化最大的是當中的一大段。《時劇新譜》在唱詞旁邊只注工尺而不注身段,所以不可能明確地知道當日的演出情況,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時劇”本子里并沒有唐明皇約定和楊玉環(huán)在百花亭飲宴而爽約的情節(jié),也沒有后來高、裴“誆駕”的情節(jié),只是楊貴妃自己獨飲,怨恨留戀梅妃的李三郎而已。
《醉楊妃》主要的唱詞,除了交代高力士敬酒的細節(jié)以外,是完全用來描摹楊玉環(huán)的內(nèi)心活動的。這是《時劇新譜》里所收諸劇的共同特色,場面的變動是較少的?,F(xiàn)在我們選出當中兩節(jié)來,看看那改動的痕跡。
《醉楊妃》:
楊貴妃,離月宮,似神女,下巫峰,直吃到日沉海底,沉醉東風。頭一杯通宵酒,玉手捧金鐘,想人生在世如春夢,遇酒不開懷總是空。想當初杜康造酒與劉伶,能遣高興,能消悶懷,直吃到日沉海底,沉醉東風。日沉海底,沉醉東風。高力士殷勤奉,你那里殷勤遣我的陶情勉強的飲數(shù)鐘。
這一段是在貴妃經(jīng)過玉石橋,觀魚看雁,進入了百花亭以后。并沒有交代唐明皇的爽約,沒有能在開場之初立刻提出尖銳的矛盾來?!蹲砭啤防镆呀?jīng)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又把唱詞中間的敘述過程變成了舞臺上的動作。最后才提到的“高力士殷勤奉”,改在前面,變成了高力士、裴力士和宮娥的三次敬酒。
原詞里有一段:“適才飲酒之間,只見那宮娥彩女,一個個交頭接耳,唧唧噥噥,多管是取笑與奴家。宮人呵,非是我愛飲劉伶,也只為無樂兒遣興。若要我悶懷消,酒來除非是醉可除?!保ā蹲項铄罚?/p>
這一段正是今天舞臺上宮娥敬酒衍化的依據(jù)。原作者的用意是借宮娥們的竊竊私語,揭露貴妃的心情,手法是很好的。
梅先生在這里用三次不同的飲酒姿態(tài)的刻畫,襯托出貴妃一貫的郁悶的心緒,比舊本的內(nèi)容是豐富得多了?!叭松谑廊绱簤簟毕旅娴囊痪?,也從“遇酒不開懷總是空”改成了“且自開懷飲幾鍾”。梅先生在敘述當中,著重指出了前人所改動的這句句子的出色的地方。即使是簡單的修改吧,卻在人物性格上留下了不同的烙印,把人物從消極虛無的性格里挽救出來了。
底下我們再引一段《醉楊妃》里的原詞,在貴妃回憶安祿山、怨恨安祿山以后,忽然又展開了另一個境界:
忽聽得耳邊廂聲相送,驚得我好夢兒也難成。多應是主公憐念我冷冷清清,孤苦伶仃,我和你并入在宮闈里,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這種人物心情的轉換,也是很高明的寫法。指出人物的幻想,寫出她在絕望當中的希望,揭露了人物內(nèi)心的復雜性。使人物性格更為真實,更為豐滿。
在今天的舞臺上,這一段是用高、裴二力士“誆駕”的情節(jié)來代替的。貴妃聽到這個消息以后的驚喜,以及發(fā)現(xiàn)真相以后的空虛,簡單的動作里面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心生活。這正是用動作之間的“潛臺詞”代替了內(nèi)心描述,是舞臺藝術上的一種進展。
梅先生在這里改動了唱詞,把上面那后面兩句改成了“這才是酒入愁腸人已醉,平白誆駕為何情,啊啊啊為何情?!蓖瑫r也改動了表情,把老的表演方法處理得十分孤立的“誆駕”加以豐富。這就正說明了他對劇本出色的理解,使不同階段的衍化最后達到了更完整的境界。
以上所舉的兩節(jié),是梅先生正確地體會了從《醉楊妃》衍變到舊本《醉酒》的過程,肯定了改編者企圖從正確方面而加以鞏固的例子。下面,我想再舉出另外的一種情況來:
不覺的酒興兒高,色興兒漸漸迷。安祿山在何處,想當初那樣的恩情,到如今一旦忘恩義。自古道,癡心腸的婦人,狠心腸的男子。你那里負心人自有天鑒知。(《醉楊妃》)
安祿山卿家在哪里?想當初你進宮之時,娘娘是何等的待你,何等愛你。到如今你一旦無情忘恩負義。我與你今后兩分離。(舊本《醉酒》)
楊玉環(huán)今宵如夢里,想當初你進宮之時,萬歲是何等的待你,何等愛你。到如今一旦無情,明夸暗棄,難道說從今后兩分離?。犯谋尽蹲砭啤罚?/span>
看了這三段不同階段的改本,不用費太多的話,就可以看出最后的改本的巧妙了。
楊玉環(huán)與安祿山的關系(即使只有野史里提到),以及她在這個具體場合對安祿山的回憶都是完全有可能的。不過作為一個作者或表演者,都有必要考慮到主題的完整性。在這里展開的,主要是楊玉環(huán)和李隆基的矛盾,就應該緊緊抓住了這個矛盾來進行刻畫,不應該把問題再扯開來,扯到安祿山或梅妃甚至是李白的身上去。過去就曾經(jīng)有過這樣處理的作者,遭到了失敗的命運。
梅先生的修改,主要的成就就正在這里。附帶地也解決了刪去“穢書”的作用。更妙的是修改本原詞依舊與舊本大體相似,只是把安祿山換作了李隆基。同時運用了人物自白、自問的形式,更使角色顯出了非凡的跳躍性。最后一句“難道說從今后兩分離”就更妙,這正是楊玉環(huán)這種人物的徘徊的心情的具體表現(xiàn)。她是具有反抗性的,可是絕不能想象她會革命、會勇敢地跳出這個宮闈的牢籠。在怨恨中間有依戀,是人物的一種“斬不斷,理還亂”的復雜的心理過程。
附帶說明一下,梅先生改動舊詞,往往是采用這樣的方法的。這是運用得最妙的一個例子。
《貴妃醉酒》是梅先生直到最近還經(jīng)常演出的節(jié)目,他的修改工作,一直到最近還在繼續(xù)著。這篇文章只粗略地談到了劇本的改動。至于舞蹈身段上的改動,就來不及仔細地談。梅先生說,去年春初,他在朝鮮和廣東省做慰問演出的時候,連續(xù)表演《醉酒》近一百場,在這樣連續(xù)不斷的認真演出中,使他確定了很多新的身段,比過去的演出有了更鮮明的進步。我愿意重復文章開始時提到的他自己的那句話,“勞動的積累”是他在今天獲得這樣輝煌成就的主要因素。希望我們的藝術家們都能向他學習這種優(yōu)秀的品質,替人民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精神財富。
1955年4月
附:《醉酒》小記
記不起這是第幾次看梅蘭芳先生的《醉酒》了。每看一次總有一次新的感受。我總覺得他的表演,越來越貼近生活了。
比如,聽說唐明皇駕轉西宮,楊玉環(huán)前行兩步,以扇遮面,說道“且自由他!”用手一指,那種包含了怨、妒、負氣……復雜的無可奈何的情懷,都在這一指之中泄露無余了??吹臅r候給我以鮮明的印象,久久不能忘懷。
可是,這一指又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和前此不由自主的驚惱,后此的強做鎮(zhèn)靜、故示坦然結合得十分緊密,不可分割。于是使人感到,這一指固然鮮明而又含意甚深,但卻是連續(xù)的生活細節(jié)中的一個片段,是楊玉環(huán)激蕩起伏的情感中的一個洄波,而不是演員在那里故作驚人之筆。所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應該就是揭示這樣一種境界。
梅先生在舞臺上塑造的古代女性形象,是豐富多樣的。比如,同是處身宮闈的孫尚香和楊玉環(huán),在她們出臺的一剎那,雖然都穿了宮裝,卻立即可以使人辨識得清清楚楚:一個是郡主,另一個則是貴妃;一個是三國東吳的郡主,一個是唐明皇的寵妃。
當楊玉環(huán)入座以后,擺弄著手里的扇子,念完“后宮寵愛三千眾,三千寵愛一身專!”以后,得意地轉動著,隨即關上了手里的扇子。她那既未逾越貴妃身份而又十分流動的姿態(tài),就立即確定了人物的面貌。在一個女性身上,這種尺度的適當掌握,是塑造人物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梅先生在這種地方是掌握得極精確的。
如果要對《醉酒》進行精密的表演藝術分析,那應該有幾十百倍的話好說。這里卻不是適宜的場合。我只愿意說出我自己感謝的心情。感謝梅先生的表演,我仿佛真正接觸了一個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真實的女性的靈魂,為她的不幸遭遇而深深感動了。我們自然不可能看到真正的楊玉環(huán),我們只能通過歷史記載構成自己想象中楊玉環(huán)的形象?,F(xiàn)在梅先生在《醉酒》里的表演,已經(jīng)幫助我確定了想象中人物的形象。我覺得她不應該有另外的姿態(tài)、神情。更有趣的是,梅先生的表演,把我過去對楊玉環(huán)曾經(jīng)有過的一些不好的印象沖淡了。我理解她、同情她,覺得這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女性,是一個真正的女人。
在這里,我感到了現(xiàn)實主義表演的力量。
《穆柯寨》——看梅蘭芳的三出戲之三
穆桂英是楊家將傳說中一個極為可愛的人物。傳說的創(chuàng)造者(這里應該體會作傳說流行多少年間的人民群眾),自由、大膽地塑造了這個女英雄,充分使用了美麗的想象。她后來是成為宋朝對遼作戰(zhàn)的主將的,可是這位女元帥、天波楊府的兒媳婦,出身卻是“山寇之女”。她從小居住的穆柯寨,就在山東沂水。1951年的夏天,我參加革命老根據(jù)地的慰問工作,從魯南沂水的縣城里出發(fā),沿著汶河一直南行,走過風景十分秀麗的北大山,到了一個叫作岸堤的小鎮(zhèn),解放戰(zhàn)爭中曾經(jīng)取得輝煌勝利的孟良崮,就在這附近。據(jù)當?shù)厝说目陬^傳說,那兒就是當年孟良占山為王的所在。他的火葫蘆就是在這里得到的;再過去三十多里,就是穆柯寨,現(xiàn)在還有穆桂英的點將臺的遺址。這使我感到很大的興趣,我當然并無考證的企圖,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穆桂英、孟良……這些英雄人物,到今天依舊活在人民的心里。
在舊戲中,和《穆柯寨》風格相似的戲,我們可以舉出《樊江關》《虹霓關》《得意緣》這樣幾出來。然而這些戲里的女主角,卻遠不及穆桂英的可愛。《樊江關》里也描寫了一個嬌縱的女孩子——薛金蓮,不過她是侯爺、是貴族的小姐,她的頑皮已經(jīng)近乎無理取鬧,雖然在人物性格刻畫上是成功的,可是作為一個觀眾,是不會給她與穆桂英一樣的同情的。《虹霓關》里的東方氏和王伯當陣前相愛的情節(jié),似乎與《穆柯寨》的情節(jié)頗為近似,同時東方氏的舉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對封建禮教的冒犯,可是這到底是不能和穆桂英少女的初戀相比的。《得意緣》里的女主角,也是“山寇之女”,戲劇也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的婚姻碰上了封建勢力的折磨,也成功地描寫了人物內(nèi)心的矛盾??墒悄抢锏恼杏H還是父母之命,一對小夫婦和封建勢力進行斗爭,所用的柔情多于武力,這些地方就都不免露出了弱點。
和這些戲比起來,我們就不能不感到《穆柯寨》的可貴。
作者在戲里描寫了一個真正生野的女孩子,在她身上幾乎找不到封建的氣息。她熱情、勇敢、天真爛漫,可是她又是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并不是虛構的人物。
我們再看作者的處理,雖然通過了喜劇的形式,可是也寫出為了爭取婚姻自由和封建主義的沖突。貫串全劇的是非常健康的情感,對封建主義,則采取了蔑視的態(tài)度,加以無情的嘲諷。不同于一般舊戲所寫的女性處于被動地位,遭到了迫害才挺身抗拒的情況,穆桂英在戲里是完全主動的。無論是戀愛、求婚、作戰(zhàn)還是后來的回營請罪為丈夫向公爹求情,雖然舉動上都不外于封建社會的人情,可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是極為堅強的。這樣的氣魄,應該說是極為難得的。作者在這里使用了適當?shù)目鋸埵址?,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三個有連續(xù)性的短劇,在整個楊家將的故事中是有完全獨立性的插曲,那主題是放在和封建主義的斗爭上的。
我們說穆桂英是個生野的女性,是說她的個性的熱情、豪放以及非常樂觀地堅持自己健康的想法,而不能理解為她已經(jīng)完全脫離了封建社會的人情。否則,這個人物就不可能這樣完整、生動和有這樣強烈的生活氣息了。
無論是在《穆柯寨》還是在后面的《破洪州》《天門陣》里,楊宗保都只能算作次等的人物,比起他的配偶來,是大為遜色的。作者把他寫得非常單純,雖然并不頑固,可是封建思想的感染還是相當濃重的。作者讓穆桂英用十分尖銳的批評,把楊宗保那一套封建思想的教條打擊得體無完膚,就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非常鋒利的。
那是在穆桂英把楊宗保擒上山來,當面求婚被拒之后,楊宗保堅持一死,忠孝雙全。穆桂英就立刻加以駁斥:
你聽我告訴你,你若死在山寨,宋營無有降龍木,破不了天門陣,敗在蕭邦之手,大宋江山一旦付與他人,請問你的忠在哪兒?
楊宗保只能回答:“這個……”她接著又指出:
就是老元戎不能為國報效,你楊家世代英名付于流水,哥哥啊哥哥,我請問你的孝又在什么地方哪?
這里對于忠孝的解釋,都不是庸俗的傳統(tǒng)看法(如楊宗保所堅持的那種看法),而是通過那個時代最尖銳的民族問題來說明的,于是就構成了極有說服力的理由。腐朽得近于崩潰的封建教條,在穆桂英這樣充滿著新鮮活力的女孩子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不堪一擊,是表現(xiàn)了這個劇本有著高度思想性的地方。
這是我在看了梅蘭芳先生的表演之后,對這個劇本的體會。
梅蘭芳的表演,成功地傳達出這樣一個穆桂英的氣息。他演得她單純,完全是一個未經(jīng)世故的女孩子,是封建社會里一個嶄新的女性,那種嬌憨、大方,是最可貴的。
這個女孩子對新鮮事物有極大的興趣。對于雁,對于孟良、焦贊這樣的黑紅二將,對于楊宗保,她都有興趣??墒窃谶@中間,就有著顯明的差別,鮮明地展開了一個少女的精神世界。
在這里,應該指出梅蘭芳在表演當中突出地描寫了少女的嬌憨。
穆桂英是女將,而且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將,不用說是武藝超群,騎起馬來是飛快的,作起戰(zhàn)來是勇猛的,可是在這中間,卻都脫不開嬌憨。她聽見丫鬟的報告,說:“姑娘,雁來啦?!边@時候她在眼神里就顯露出初步的激動,她翻轉身去看雁,接過了丫鬟遞上來的弓箭,搭上箭,試了兩試,走一個小小的圓場,把弓放在背后,傾側著放出箭去?;剡^頭來正好讓觀眾看見她得意的一笑。然后用極穩(wěn)重的步子、遲緩的節(jié)奏,走一個“S”下場。
這里的射箭,不是那種“開弓秋月樣”的正規(guī)射法,而是嬌巧的背射;用得意的微笑說明射中了雁,極緩極穩(wěn)的下場,卻寫出了一個在馬背上疾馳的少女的身影,處處都離不開戲耍,因此,處處都不是正規(guī)的程式。
和焦、孟對戰(zhàn)的一場,下場時笑著招手、點頭,傳達出來這個女孩子在碰到一個新的問題時的興趣,這表現(xiàn)在下一場的獨白中:
黑紅二將殺法厲害,他若來時,紅絨套索傷他!
等到遇見了楊宗保,她臉上就又增加了新的驚喜和笑,動作中間更增加了新的跳動,少女的心情不像平常那樣的平靜了。在初見面以后,就說出了她對楊宗保的欣賞與想弄清對方底細的焦急:
這員小將真不錯,威風凜凜似韋陀。因何打我山前過,快把名兒對我說。
經(jīng)過了京戲的特殊藝術樣式,在對槍中間靜止、彼此凝視以后,她心里有了新的決定,她一直是有絕對的樂觀精神的,她一直相信自己的企圖是會一定成功的。她決定捕獲這個比起天上的雁重要到不知道若干倍的獵物了。
等到這個獵物捕獲以后,她又焦急地走近去對他進行仔細的觀察,她走到背梏了手的宗保面前,她的槍的纓子為宗保踏住了。她抽不出槍來,她急了,背著人向他拱手求情,不理,又用翎子拂在他的臉上,然后一推,才抽出槍來,轉身,把翎子咬在嘴里,嬌癡地笑著,下場,招手叫宗保隨自己來。這一連串的動作,細膩地寫出了一個少女心理的激動、變化,這些動作,都顯明的是小兒女的戲謔,并不是什么調(diào)情,雖然從這當中也可以看出愛情的滋長來。
造成穆桂英性格可愛的另一方面,是她在一連串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間,從來沒有表現(xiàn)出羞澀的神氣。這是傳達人物健康的情感的關鍵,在這里,無論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的嬌羞,都不曾出現(xiàn)過一點。
她一直保持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她一直有著絕對的把握,不相信自己的意圖有些微失敗的可能。在她的對白中間,到處都流露出了樂觀的氣氛。
在“槍挑穆天王”的開始,為了著重通過語言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穆桂英改念京白。梅先生在運用口齒清楚、干凈里帶著甜柔的京白時,也造成了最好的效果?!罢f親”一場的京白,既不過于剛硬得失去了少女聲口,也不過分柔媚得削弱了角色的身份。
可以舉開始時的一段獨白為例:
且喜宗保被我擒上山來,押在后山,我有心跟他提起婚姻之事,他要是答應我的親事,我就攜同家小,帶了降龍木一同投奔宋營;他要是不答應呀……
在這里,稍作一下遲鈍,輕輕地咳嗽一聲,接念:
說不定我可也許把他給殺了!
聽了這句白口的觀眾,好像已經(jīng)聽見了穆桂英激動的心跳。
把楊宗保帶了上來以后,就派穆瓜去探問,問他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穆桂英和觀眾心里,都是毫不奇怪的):
你去問那小將,他既然被咱們擒住啦,他是愿意死呀,還是愿意活著?
想不到得到的回答也是非常奇怪的:
俺既被擒,速求一死,何必多言!
穆桂英叫穆瓜去說的底下一句話:
穆瓜你告訴他,可是活著好得多呀!
這一句簡單的話,把她在心里盤算了很久的兩個人共同的幸福生活向觀眾公開了。這是劇作者的最好的句子,也是演員在舞臺上念出來的最美麗的語言。
“槍挑穆天王”用一個喜劇的高潮收尾。
在整個的戲里,穆桂英都不曾生過氣,就是在和焦、孟對陣,焦贊說出了極不客氣的話以后也不曾怎樣的生氣。只是在聽了穆瓜的報告,說父親和宋營的將官打了起來,并且挨了罵以后,她生氣了,這是全劇唯一的地方,在穆桂英的身上涂得較濃的一筆。
一直到和楊延昭交手,一槍把他挑下馬來,從背后抓住了他:
哈哈,你家元帥派將也不派個有能耐的來,單派你這個酒囊飯袋,今日被你姑娘打下馬來,干脆,你叫我一聲大姑,我饒了你,你叫大姑!叫大姑,叫大姑……
這中間只是極短的一剎那,她心里那點郁怒已經(jīng)完全消失了。她到底還是個女孩子,這里活生生地刻畫了一個女孩子爭吵勝利了的滿足??墒菍Ψ絽s正是她的公爹,這個情況由宗保說穿以后,她只能焦急地說了一句:
老爺子,您怎么早不說實話呀!然后就跑掉了。
梅蘭芳對這個劇本的體會與再現(xiàn)是成功的??催^戲以后,使人在腦子里產(chǎn)生了一個鮮明的穆桂英的形象。我覺得,好像和這個人物已經(jīng)非常熟悉,知道了更多在舞臺上沒有來得及表演的事,沒有來得及說的內(nèi)心語言。
1954年5月25日
《別姬》
近來人們又起勁地談論起“霸王”來了,幾乎把他當作目無群眾,高高在上,一個人說了算,倒行逆施,最后終于落得個垮臺下場的人物的代名詞。人們就把這種不光彩的下場稱之為“別姬”,實在形象得很。
人們也都知道梅蘭芳有一出名劇——《霸王別姬》。
明沈采撰《千金記》,就是演的這同一個故事。我曾看見過大興傅氏所藏萬歷中金陵刻本的《仇實父繪像千金記》二卷,有十幅插圖,極為精美。其中就有《夜宴》《別姬》諸幅,可見這是古已有之的了,并非梅蘭芳的創(chuàng)作。但據(jù)祁彪佳評論,“紀楚漢事甚豪暢,但所演皆英雄本色,閨閣處便覺寂寥”。可見沈作是偏重于政治、軍事斗爭的描寫的。突出了英雄兒女的情節(jié),著重加以刻畫,則無疑是梅的創(chuàng)作。
多年來,這出戲在梅劇團演出時的賣座率是最高的,遠遠超過《宇宙鋒》等。這也說明,觀眾是喜歡這個故事,愛看它的舞臺演出的。
有一次在綴玉軒中,偶然談到了《霸王別姬》,一位朋友問梅,多年來和你一起演出過的霸王有許多位了,你覺得哪一位最滿意?梅思索了一下,答道:“楊小樓?!边@回答并不出人意料。楊小樓是著名演員,又是梅的前輩。我曾看過他們合作演出此戲,的確十分精彩的。他確是最理想的霸王。
這話似乎有些語病,項羽不曾留下照片來,怎能知道他的真容而形成頭腦中的“理想”的呢?這也確是一個難于回答的問題。按照司馬遷的記載,項羽初起兵時,年方二十四歲;到烏江自刎,也不過三十一歲。他其實應該是一位英俊、勇猛、粗直、爽朗的年輕將軍。楊小樓的霸王是打了黑白相間的“十字門”、面額各有一個斜“壽”(?)字花紋臉譜的武將,而且有一部大胡子。似乎有些離開了真實。然而不然,我覺得項羽就應該是這個樣兒的。如果有誰主張用小生來扮演項羽,那我是堅決反對的,當年虞姬所愛的,也必非油頭粉面的什么“勇猛武生”,這也是確鑿無疑的。
后來梅又解釋了為什么說楊小樓是理想的霸王。那大意是這樣的。
演員在臺上演出,正像斗蟋蟀,要勢均力敵,才能出現(xiàn)精彩的表演。如果一交手,其中之一馬上落荒而逃,或逃出罐外,那還有什么好看!演員也有演員的“分量”,就和比賽以前蟋蟀要過秤一般,如果真是棋逢對手,咬起來不放,那才好看。
他舉了個實例。他說,和楊老板演《霸王別姬》,最后舞劍之前,虞姬慢步后退,霸王則步步緊逼了相送,雙目直注虞姬。梅說:“真像過電一樣,每演到此處,我眼睛里是有淚水的。”他還說,對方這時好像有一股力量向你撲過來,使你不能不也拿出相似的“力”來和他取得平衡。和前輩演員演出,最容易提高,那道理就在此。梅還說,演到此處,我背對著觀眾,但我的背上也是有戲的。
梅畹華這一節(jié)話說得好極了。生動、豐富、真實,十分深刻。項羽知道,虞姬這次是最后的舞劍。他緊逼著送她,雖然只是幾步,而且沒有任何話語,但那訣別之前的最后的依戀,霸王的而非其他任何男性所能有的依戀,就用眼神、步履完全傳達出來了。他不愿,但不能不終于失去虞姬,這種復雜的情感,也完全表達出來了??墒且话愕陌酝?,這時卻只顧回過身去休息,甚至喝水。好像可以暫時脫身,臺上只剩下虞姬的任務了。嗚呼,豈不謬哉!
梅的《霸王別姬》最初寫成的舞臺本和晚年的演出本是不同的,后者精練得多了。這是不奇怪的,是經(jīng)過反復的實踐檢驗之后,逐步修改、刪易、提高的結果。但有一個故事值得一記,此戲初稿,是霸王的戲重,虞姬顯然處于配角地位。但楊小樓和梅蘭芳合演了許多場以后,就逐步減輕了霸王的分量。如戲的結末,按原本,虞姬“伏劍而死”以后,霸王還要與漢兵大戰(zhàn)一場,楊小樓在這里是要顯顯本領的。但觀眾往往看見虞姬一死,紛紛“抽簽”而去,更不關心霸王的命運。幾次以后,楊小樓不得不嘆口氣,刪去了最后的場次,成為今天的樣子。
1978年10月
繼往開來的藝術大師
在偉大的表演藝術家梅蘭芳逝世二十年的日子里,我國的廣大觀眾和戲劇工作者將以感激的心情追懷這位藝術巨匠,追憶他在漫長的舞臺生活中為觀眾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閃光的舞臺形象,追憶他為人民帶來的難忘的美的享受,同時也將強烈地感受藝術家的人格力量,他那貫穿一生的,通過對祖國人民及其文化藝術的熱愛而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
大師一生到底曾經(jīng)塑造過多少藝術形象,一時很難具體說清了。不過,從他多年來經(jīng)常演出、持續(xù)加工、最后在晚年趨于定型的少量節(jié)目中,還是可以獲得一種清晰的概念。出現(xiàn)在八九個保留節(jié)目中的人物,在藝術家看來,無疑是他所認定并愛重的偉大中國婦女形象在舞臺上的再現(xiàn),因此他花了畢生精力塑造她們,用飽滿的熱情歌頌她們身上的優(yōu)美、崇高的精神品質。再沒有什么比這能更清楚地說明藝術家的世界觀的了。
在這有限的劇目中出現(xiàn)了宮廷的貴妃、豪門的少女、大家的閨秀,一直到神話中的女妖、傳奇中的女將。這些人物都生存或產(chǎn)生于封建社會,經(jīng)過藝術家有意或無意的挑選、塑造;作為代表人物,她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經(jīng)歷、命運,都有著相同的反抗封建壓迫的勇敢斗爭精神。這正是藝術家企圖著重告訴觀眾的,是必須予以重視的。
除了穆柯寨里出身的女將穆桂英之外,其余的人物,不論她們的社會身份如何,通通是有著不幸命運的女性。她們的斗爭也都帶有爭取解放、爭取生活權利的共同色彩。即使是皇帝的寵妃楊玉環(huán)、丞相趙高的小姐趙艷容也毫無例外地不能逃脫這種不幸的命運。這就深刻地揭露了這種社會斗爭的普遍性和嚴重性。以女妖身份出現(xiàn)的白蛇,她的故事其實是代表著出現(xiàn)于社會下層、普通的市民中間的不幸的。雷峰塔的終于倒掉,象征的正是封建勢力的最后破滅。藝術家的選取這一劇目,使他所精心繪制的歷史畫卷補足了濃重的一筆,概括性因而大大加強,這也是不容忽視的。
所有遭逢不幸的人物,都對壓迫而奮起斗爭,這是最重要的。當然,她們的斗爭方式、方法因客觀條件的差異,而各有不同,并未采取雷同的模式。在有的觀眾看來,有的甚至還說不上是斗爭。楊玉環(huán)的撒酒瘋、杜麗娘的春夢,是不能與白娘子的真刀真槍相提并論的。但這不也正說明了藝術家反映社會斗爭的視野是廣闊的,發(fā)掘是深刻的嗎?有時出現(xiàn)在人物精神世界中的斗爭比起真正的戰(zhàn)斗場面還要來得激劇。藝術家在為不同劇目加工時所花費的不同勞動也可以從側面反映這一事實,在《舞臺生活四十年》中曾詳細記下來他為改造《醉酒》花了怎樣的氣力。應該承認,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加工,《醉酒》已不再是他從師傅那里接下來的《醉酒》了。
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梅蘭芳是中國傳統(tǒng)戲劇藝術的繼承者,也是發(fā)展者和改革者。他的一生是京劇藝術改革家的一生。他的實踐說明了他確信一個真理,任何事物如果停滯了,沒有發(fā)展、變化,它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從清末直到新中國成立,梅蘭芳生活在這一整個急劇動蕩的時代里。在這半個多世紀里,京劇的面貌確是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有許多東西,我們今天視為當然的,在過去卻往往是“離經(jīng)叛道”的。我們決不可輕視甚至譏笑前人一步步走過來的改革的路子。梅蘭芳是這種改革運動的先驅,并一直堅持到最后。試想他第一次取消檢場人所遇到的阻力吧。這種阻力來自內(nèi)外行,甚至包括了不少觀眾。他是最早排演時裝新戲者之一,他把社會問題劇帶進了古老京劇藝術的王國。今天,還不能不佩服他這種嘗試的勇敢與作為一個正直藝術家的正義感。
他的改革有的成功了,被觀眾和演員接受下來,成為京劇藝術中新的財富。這種改革成果是多方面的。但也有的失敗了,作為經(jīng)驗教訓,也為京劇藝術的改革、發(fā)展,提供了可貴的參考。20世紀50年代初,他曾試圖總結多年成功失敗的經(jīng)驗,歸納為“移步而不換形”幾個字。對此,是曾經(jīng)有過不同的理解和爭論的。照我的體會,他提出的是一個有群眾觀點的切實的改革方法。改革必須顧及群眾能否接受,改革也不是推倒重來。有時表面看來緩慢,但卻切實的措施反而更能收到實效。梅蘭芳在這里表現(xiàn)了他的膽大心細,有勇有謀,穩(wěn)扎穩(wěn)打,決不莽撞。他善于從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群中謙虛地吸收意見,隨時爭取擴大自己的眼界,打開樊籠,走向世界。他是率領劇團到西歐、北美、日本去的最早的文化使節(jié)。他的這些努力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企圖進一步改革、發(fā)展從前輩手里接下來的傳統(tǒng)京劇藝術。事實證明,他是一位始終不渝、腳踏實地的改革者。
梅蘭芳在新中國生活、工作了十二年。比起過去,他的演出活動和政治活動空前地頻繁并擴大了。他贏得了過去所不能想象的更廣大、眾多的觀眾,人民給了他更大的榮譽。他寫下了一部藝術家的自傳;他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也沒有停止演出,為廣大觀眾和戲劇工作者提供了精湛的演出范本;他用很大力量從事藝術教育,他的影響遠遠越出了京劇界甚至戲劇界。特別值得提起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兩年,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創(chuàng)作了《穆桂英掛帥》。
對穆桂英這個人物,梅蘭芳是很喜歡的。他在晚年也還偶爾演出過《穆柯寨》和《槍挑穆天王》,我聽他說過,他要演出這兩折戲,和演《宇宙鋒》一樣,是為了“過癮”。譯成普通話就是他希望在舞臺上重新再現(xiàn)自己所愛的人物,并享受創(chuàng)造的喜悅。可以理解,這樣一個蔑視并擺脫了封建束縛的充滿了“野性”的少女是怎樣激動了一位偉大演員的心,他多么希望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人物畫廊中添加這么一位別具一格的少女的形象。在藝術家的晚年,他會自然地想到,脫離戎馬生活二十年后的穆桂英該是怎樣的呢?在她身上,那些天真、愛嬌……自然已經(jīng)洗凈了,但她的向往勝利、蔑視困難、樂觀的一往無前的戰(zhàn)斗精神是永遠也不會褪色的。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召喚一位久歷沙場、建立了不朽功勛的年邁女將重新披掛上陣的時候,穆桂英將是怎樣的呢?
這是演員心頭縈繞著的好夢,也是藝術家自己噴薄欲出的激越心情。他在抗日戰(zhàn)爭前夕塑造了擂鼓戰(zhàn)金兵的梁紅玉、從軍的雌木蘭,接著是八年的蓄須隱居,表現(xiàn)了一位偉大藝術家的高風亮節(jié)。在生命結束前的沖刺中,表現(xiàn)的正是同樣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一切匯成了他畢生藝術活動中貫徹始終的一個主要旋律。
人民的藝術家必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里。
《憶藝術大師梅蘭芳》序
海寧許姬傳、許源來兄弟在梅畹華身邊前后工作了四五十年。在他們畢生工作中間最有意義的應該說是協(xié)助梅先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表演藝術家的自傳。在這以前,中國戲劇史上還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的作品,自《舞臺生活四十年》問世以后,不少表演藝術家都繼起做不同的努力,產(chǎn)生了一大批很有價值的藝術傳記作品,記錄了他們的藝術生活、表演經(jīng)驗,為后輩演員保留了珍貴的學習資料;為中國戲劇史近代篇積累了難得的素材;為廣大觀眾提供了親切而有益的知識。凡此種種,都不能不使我們記起前行者的勞績,在開創(chuàng)這一自傳形式中所花費的艱苦勞動,不能不想到“二許”的貢獻。現(xiàn)在他們的《憶藝術大師梅蘭芳》即將出版了,這部書可以看作《舞臺生活四十年》的補充,因為種種原因和梅先生的過早逝世,這部表演藝術家的自傳沒有能按原訂的計劃最后完成,使廣大讀者和藝術學徒都感到惋惜。限于體例,有許多積累的素材也未能在“自傳”中全部加以利用?,F(xiàn)在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是在梅先生身后作者追憶故人,緬懷往事所作。不拘一格,寫來要較自由,從第三者的立場對梅先生的藝術生活的許多方面加以研究、記錄、評價。這是出于朝夕相處數(shù)十年、參與了許多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者之手的回憶,對了解這位偉大的藝術家一定有許多值得參考的處所,這是沒有疑義的。
我因為參加過一點《舞臺生活四十年》的組織和撰寫的事務工作,所以在三十年前和作者開始接觸,并進而成為頗為熟悉的朋友。從工作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友誼是值得憶念的。因此,當姬傳先生要我為他們的著作寫一點序跋之類的文字時,我是不好推辭的。當然我明白,我其實是沒有資格狂妄地在他們的新作前面說話的。
值得痛惜的是,當這本新書問世之際,源來先生因飽經(jīng)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離開我們已經(jīng)三年了。
姬傳先生要經(jīng)常留在梅先生身邊,住在上海的時候很少,因此《舞臺生活四十年》在日報上排日發(fā)表時,和我來往商榷更多的是源來先生。今天回憶當年工作的情況,依舊是使人感到非比一般的親切。姬傳從北京或外地寄了原稿來,由源來加工,這不只是單純的文字加工,要補充、核對史實,要把大量的素材組織成有系統(tǒng)、有節(jié)奏的篇章;要訪問梅先生的舊友和同伴;要訪求許多文獻資料,包括戲單、照片、唱片等許多事物。這并不是簡單、輕松的工作,當年卻是由一兩個人全力以赴地完成的。源來當時已是五十許人,他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他的工作熱情與細心謹慎都是使我不易忘記的。
論年紀我比他們兩位要年輕二十歲,論學養(yǎng)、趣味……也有很大距離。以一個年輕而外行的記者協(xié)助進行這樣并無前例可循的工作,實在使我們感到了異常的困難。我與源來之間,開始時是曾有過許多不同的看法與矛盾的。不過這卻未能使工作受到阻礙,到后來合作得是非常好的。因為我們的水平和能力,《舞臺生活四十年》可能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想起我們曾為之付出的勞動,是直到今天想起也會使人高興的。
姬傳、源來都出生于舊家,從小就受到濃郁的文學藝術的熏染,他們都有對過去的文化遺產(chǎn)豐富的知識和非凡的興趣。他們的興趣是多方面的。金石、書畫、戲劇等等方面都是當行出色的行家。當然,他們與戲劇界的關系更深。源來能吹一口極好的滿口笛,我在俞振飛、言慧珠座上聽到過,成就不亞于有“笛王”之號的許伯遒。源來收藏書畫有許多精品,天泉閣中有不少“銘心絕品”,如此書中談到明末陳定生、冒辟疆(巢民)等“四公子”的書畫立軸,我在他們的書房中曾多次看到過。他家的“家庖”也是極精致的。這并非“海陸雜陳”,只是平常的幾味時新蔬果,但別有佳致。我說起這些瑣細的小事,也只是想說明他們是生活在怎樣一種文化氣氛之中,這是培養(yǎng)、滋育藝術家的十分必要的條件。
1958年以后,有一個時期,我已經(jīng)處于交游零落、離群索居的狀況。這時,僅有的友人,可以偶爾談天、得共杯酒的好像就只剩下了源來。這是使我到今天想起來也還感到溫暖的。我們之間的交往是平平常常的,有時一起到畫店里去看畫,到戲院里觀劇,還一起到常熟去旅行過。談話也總離不開戲曲、書畫、詩文。這中間,我時常聽他說起梅劇團頻繁的演出活動的種種,還傳來了梅先生對我的關心、問候,這都是極可珍貴的訊息,當然也使我感念不忘。
幾年以后,我又約請源來寫過幾篇紀念梅先生的文字,這些也都收在集內(nèi)。還共同商討過一些篇章的文字與內(nèi)容,猶如 1950年頃一起工作時一樣。
“十年動亂”之中,大約是1969年的冬天吧,我們一些人奉命到鄉(xiāng)下的干校去。臨行之前的一個下午,我到源來的寓所去探望。這時我們已有年把不相往來了。走進門去,就發(fā)現(xiàn)應門的阿姨的面色有些異樣。登樓以后走進他的書室兼臥室時,才吃驚地發(fā)現(xiàn),不但是書畫,就連一桌一椅也都沒有了。源來披了一件棉裘,頹然地坐在一把破椅子上,袖著手,沒有話,連眼神都呆滯了。這時我才知道一天以前他遭受了一次“毀滅性”的抄家。坐了一會兒就告辭,好像還是他提出了我的造訪對自己沒有什么好處之類的話。這一次的會面的種種到今天也還是依然在目。
這以后就是我們被一些可怕的“神話”纏在一起,為了清理辯明這“神話”,大約花了十年的歲月。
1978年,我又在他的書室里看見他,壁上又掛起了發(fā)還的部分書畫,有陳定生、冒辟疆的畫幅,還有周亮工的楹帖。他的精神很好,還寫出了新的文字給我看。卻不知這時他的病已很深,沒有多久就去世了。我還是從他的孩子的通知中知道這不幸的消息的。這就是我們交往的始末。
姬傳在來信里說希望我寫一點關于源來的事情。我雖然和他相熟,但說不上是故交。雖然三十年不能說是很短了,但到底還是不能說對他有深刻的了解。他在書畫、藝文、戲劇方面的素養(yǎng)也了解得不夠。但我覺得他是做了值得人們記住并感謝的工作的,沒有他,《舞臺生活四十年》就沒有可能出現(xiàn)。這一點,我是可以確說的。
交稿的限期迫促,沒有從容思考的余裕,只能用這草率的文字為故友的紀念。姬傳今年已經(jīng)八十三歲了,但清健如昔,寫作不輟。他肚子里還藏著許多有關梅先生和關于戲曲的掌故、珍聞。深盼他能續(xù)有所作,奮力完成文集的續(xù)編,這將是人們所希望的,蓋不只個人的切望而已。
1982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