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上最美的名字

情到深處人孤獨:納蘭容若詞傳 作者:慕容素衣 著


世上最美的名字

不是人間富貴花,卻生在人間富貴家。

容若出身于一個顯赫的家族,他是滿洲正黃旗人,是血統(tǒng)純正的貴族子弟。

從父系來看,其始祖來自蒙古,本姓土默特,名星懇達爾漢。明朝初年,這個來自草原的部落滅了呼倫河流域的女真族納蘭部落,占了納蘭部的領(lǐng)土,于是改姓納蘭。后來他們逐漸強大后,改遷至東北的葉赫河岸,號稱“葉赫國”。現(xiàn)在我們終于明白了,納蘭其實就是那拉的另一種音譯,容若的先祖,正是赫赫有名的葉赫那拉氏。在女真語里,那拉是“太陽”的意思,葉赫那拉,意即“葉赫河邊的太陽”。

從母系來看,更加了不得。史書中記載,容若的母親姓覺羅氏,也就是清朝最顯貴的家族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的后代。愛新覺羅,在滿語中就是像金子一樣高貴的覺羅族。

愛新覺羅氏和葉赫那拉氏屬于“相愛相殺”的兩大家族,既是世仇,也是姻親。明朝時滿洲逐漸崛起,以三大部落勢力最強,分別是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葉赫部正是海西女真的盟主,努爾哈赤則是建州女真最杰出的領(lǐng)袖。

任何部落的發(fā)展都是從分裂逐漸走向統(tǒng)一,代價則是戰(zhàn)爭與征服。當(dāng)努爾哈赤試圖稱雄時,一場面向葉赫部的殺戮在所難免。林海雪原間兩個最強大的部落不得不揮戈相向,在公元1593年的正面對決中,努爾哈赤指揮自若,將以葉赫部為首的海西女真打得落花流水。葉赫國東西兩城俱破,首領(lǐng)金臺什在城破之前含恨自焚,這位失敗而不屈的英雄,正是明珠的祖父、容若的曾祖。

據(jù)說,葉赫部的貝勒布揚古投降后被努爾哈赤處死,臨死前憤憤不平地詛咒說:“我葉赫部的子孫就算只剩下一個女子,也一定要覆滅滿洲?!比俣嗄旰?,葉赫那拉氏果然出了一個手腕通天的女子,統(tǒng)治清朝長達數(shù)十年,也一手葬送了努爾哈赤打下的江山,她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慈禧太后,這是后話了。

當(dāng)時,努爾哈赤為了更好地駕馭海西女真,并沒有乘機將葉赫部一網(wǎng)打盡,反而迎娶了金臺什的妹妹孟古格格。孟古后來生下了皇太極,正是他建立了大清國,史稱清太宗?;侍珮O事母至孝,對母親一系的族人也頗為優(yōu)待。葉赫那拉一族的地位不斷提升,到了順治年間,已經(jīng)位列滿洲八大家族之一,其子女與皇室頻頻通婚,地位已尊崇無比。

容若的父親明珠,是金臺什兒子尼雅哈的次子,娶了阿濟格的女兒覺羅氏為妻。阿濟格,正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也是多爾袞的哥哥。如此算來,覺羅氏和順治一樣都是努爾哈赤的孫輩,他們生下的孩子——容若和康熙,從血緣上來看,是一對表兄弟。

可見到了容若出生時,祖輩的血海深仇早已深埋,可敏感如他,并沒有遺忘那段血與火交織的殘酷歷史。他出巡關(guān)外時,曾特意赴祖先的經(jīng)營地憑吊,在那里寫下了一首感嘆興亡的《滿庭芳》,下闋是這樣寫的:

須知古今事,棋枰勝負,翻覆如斯。嘆紛紛蠻觸,回首成非。剩得幾行青史,斜陽下,斷碣殘碑。年華共,混同江水,流去幾時回。

詞中提到的混同江也就是今天的松花江,葉赫部的人曾在這里繁衍生息,卻在兼并的廝殺中險遭滅族。那滾滾流動的江水之中,曾混合了多少祖先流下的血淚。

納蘭,這個尊貴的姓氏,予以容若的,不僅是無上的榮光,還有不能觸碰的隱恨。祖先的遭遇提醒著他,興亡成敗,無非是一翻一覆之間的事,他們這一族的命運,始終仰仗于更為強大的愛新覺羅氏。

愛新覺羅家族的確強大,這種強大不僅表現(xiàn)在武力上,更表現(xiàn)在智力上。古代的漢人一貫輕視少數(shù)民族,將他們視為未開化的“蠻族”,而漢人自身則以文化人自居。漫長的歷史證明,每次只要“蠻族”們一入侵,漢文化就會遭受一次慘無人道的蹂躪。

漢人們一定還記得,當(dāng)金人的鐵蹄踏進大宋都城汴京時,這座當(dāng)時世界上最繁華美麗的城市頃刻間化為修羅場,金人們戲稱這次征伐為“北狩”,而他們狩獵的對象,就是大宋的皇族和子民。在燒殺擄掠之后,他們還將宋室美麗的后妃們帶回金國享用。

南宋末年蒙古人的入侵更是險些對漢文化造成滅頂之災(zāi)。元朝一度廢除了科舉,后來雖然恢復(fù)了卻也形同虛設(shè),九十多年間只舉行了十六次科舉,將蒙語定為官方語言,漢人幾乎得不到仕進的機會。元朝的統(tǒng)治者從骨子里并不接受漢文化,他們只是把中國看成自己的附屬國,后來一看風(fēng)聲不對就趕緊撤回到漠北的老巢。

滿人不一樣,他們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融合。從他們的兼并史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土默特占領(lǐng)那拉族,還是努爾哈赤滅葉赫部,都是從征服開始,以融合結(jié)束,或者說征服只是手段,融合才是目的。他們早就意識到,戰(zhàn)爭只能取得一時之勝,要想鞏固統(tǒng)治,還是得靠融合。

所以自清人入關(guān)以來,盡管也有過“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類的血腥暴行,但很快就向懷柔、融合的路線轉(zhuǎn)化了。對于漢文化,多數(shù)滿人懷有真正的親近之心,他們尊崇儒家文化,喜愛漢人的詩書。相傳努爾哈赤最愛讀的書就是《三國演義》,他把這部小說當(dāng)成了兵法圣書,不僅自己讀,還推薦給子孫們讀。從康熙到乾隆,都對漢文化傾慕不已。清朝的皇帝一個個飽讀詩書,多才多藝,從對漢文化的精通程度來看,他們堪與宋朝的皇帝媲美。

從白山黑水到入主中原,滿人也實現(xiàn)了從野蠻到文明的蛻變。到容若誕生時,滿人的漢化程度已經(jīng)極深,這從他的名字就可以略窺一斑。

早期的滿族人給孩子取名,還保留著游牧民族的“原生態(tài)”和隨意性,他們喜歡用動物、數(shù)字、排行等來稱呼孩子。如“努爾哈赤”在滿語中的意思就是“野豬皮”,可能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像野豬皮一樣堅韌。多爾袞的意思是“獾”,名將楞格里名字的意思是“碩鼠”。他們還喜歡直接用數(shù)字來取名,如著名的美人烏云珠,滿語含義其實是“九十”。幸好這些名字都是音譯,若直接意譯過來,估計會引得漢人們好一頓嗤笑,讓英雄、美人們?yōu)橹尚摺?/p>

明珠父子,取名就是漢化的典型。當(dāng)長子降生后,初為人父的明珠欣喜若狂,想為孩子取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他翻遍了典籍,終于選定了“成德”這兩個字,語出《易經(jīng)》。

納蘭成德。這才是本書主人公的大名。

當(dāng)他還在牙牙學(xué)語時,父親明珠就開始給他講解名字背后的含義:“你的名字是成德,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p>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的行為是以完成品德修養(yǎng)為目的的,具體表現(xiàn)在每天的行為舉止上。

小小年紀(jì)的他,對這句話還似懂非懂,不大明白父親所說的含義,但他很早就讀懂了父親對他的期待,他知道,父親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君子。

也許名字是人的一生最初的讖語,里面隱含著一個人最終的命運。父親明珠,如他的名字所形容的那樣,終于成為康熙一朝最閃耀的明珠。兒子成德,也如他的名字所寓意的那樣,成了一名篤誠君子。“謙謙君子,其溫如玉”,沒有人比他更適合這八個字。

在他二十歲那年,也就是康熙十四年(1675),皇子保成被立為太子,為避太子的名諱,成德改名為性德?!凹{蘭性德”這個名字只用了一年就改回來了,因為太子很快改名為胤礽,也就不需要再避諱了。

容若,其實是他成年后為自己取的字。這又是漢人的風(fēng)俗了。他傾慕的那些漢人,除了姓名之外,還會給自己取字,比如李白字太白,王維字摩詰,蘇軾字子瞻等。身為一名漢文化的仰慕者,當(dāng)他給自己取字時,選用了“容若”二字。

他的靈感,可能來自《楚辭》,在湘江沅水之畔,生長著一種叫作“杜若”的植物,香氣濃郁,屈原寫下過這樣的詩句,“山中人兮芳杜若”。出生于北方的納蘭,一直神往南方,也許是他喜愛這種素未謀面的馥郁芳草,才以它為自己命名。

在給朋友們的信里,他常常效法漢人的稱謂,稱自己為“容若”,有時還以“成”為姓,署名“成容若”。他可能是第一個給自己取漢名的滿洲貴族了。后來這一風(fēng)氣被人爭相模仿,同樣是滿族的女詞人西林春,也給自己取了個漢人名字,叫“顧太清”。

“男中成容若,女中顧太清”,正是有清一代最有名的兩位男女詞人。有趣的是,他們都是不折不扣的滿族人。

后世的讀者則習(xí)慣稱成德為“納蘭容若”,當(dāng)容若之名,冠以納蘭之姓,一個美得不可方物的名字就誕生了。納蘭和容若的組合是如此神奇,一加一的效果遠遠大于二,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項,或者是以“那拉”來代替“納蘭”,以“成德”來代替“容若”,都會讓這個名字的動人程度大打折扣。

盡管容若在世時,從未在書信中稱自己為“納蘭容若”,但實在不必再去糾正那些稱呼他為“納蘭容若”的人,更不必恥笑他們。他們只是不由自主地陶醉在這個名字營造的美感之中。

而美,是容若和他的追隨者所共同信奉的宗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