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江花月夜

彩圖全解唐詩三百首 作者:[清] 蘅塘退士 著;思履 編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11]。誰家今夜扁舟子[12]?何處相思明月樓[13]?可憐樓上月徘徊[14],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15]。玉戶簾中卷不去[16],搗衣砧上拂還來[17]。此時相望不相聞[18],愿逐月華流照君[19]。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20]。昨夜閑潭夢落花[21],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22]。不知乘月幾人歸[23],落月?lián)u情滿江樹[24]。

【注釋】

①滟(yàn)滟:波光閃動的光彩。②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③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④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這里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蕩,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yáng)。⑤?。╰īnɡ):水邊平地,小洲。⑥纖塵:微細(xì)的灰塵。⑦月輪:指月亮,因月圓時像車輪,故稱月輪。⑧窮已:窮盡。⑨但見:只見、僅見。⑩悠悠:渺茫、深遠(yuǎn)。[11]青楓浦:在今湖南瀏陽瀏水中,一名雙鳳浦。這里泛指遙遠(yuǎn)的水邊之地。浦,水邊。[12]扁舟:孤舟,小船。[13]明月樓:明月照耀下的樓房,這里指思婦閨樓。[14]月徘徊:指月光移動。[15]離人:此處指思婦。妝鏡臺:梳妝臺。[16]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17]搗衣砧(zhēn):搗衣石、捶布石。[18]相聞:互通音信。[19]逐:跟從、跟隨。月華:月光。[20]文:同“紋”。[21]閑潭:寂靜的水潭。[22]碣石:山名,在渤海邊,為古今觀海勝地。瀟湘:湘江與瀟水。二水在湖南省零陵合流,北入洞庭湖,故稱。碣石、瀟湘一北一南,借喻離人相距之遠(yuǎn)。無限路:言離人相去很遠(yuǎn)。[23]乘月:趁著月光。[24]搖情:激蕩情思,猶言牽情。

【譯文】

春天浩蕩的江潮水和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仿佛是隨著潮水一起涌現(xiàn)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滟滟的光華隨著萬里的水波閃動,奔流的江水都無不閃耀著明亮的月光。江流彎彎曲曲地繞著長滿花草的原野,月光照耀著無邊的花草林木,好像著了一層細(xì)密的雪珠。在如水的月空下無從覺察到霜飛,小洲上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讓人看不分明。江水和天空成了一個顏色,纖塵未染一般純凈,皎潔的天空中一輪孤月高懸著。江畔是何人最初看見明月,江月又是何年最初照耀著世人?人生世世代代沒有個窮盡,只有江月年復(fù)一年地總是相似。不知江月在等待著何人,只見長江日日夜夜不停地滾滾東流。離去的一片白云悠悠飄蕩,青楓浦上送別的人不勝憂愁。誰家的游子在今夜春江上劃著一葉小舟?何處有人在明月樓上升起相思?可憐明月在樓上徘徊不去,應(yīng)該會照到那處于離別中的人兒的梳妝鏡臺。月光照進(jìn)思婦的門簾,卷簾亦不走,照在搗衣砧上,拂去又還來。此時彼此共望同一輪月卻無法聽到對方的聲音,愿隨著多情的月光流走來照耀君子你啊。鴻雁長久不停地飛翔也飛不出這無邊的月光世界,月光下水中的魚龍?zhí)S,泛起陣陣波紋。昨夜夢見繁花落在幽靜的水潭上,可憐春天已經(jīng)過去了一半,人還未歸還家鄉(xiāng)。江水帶著春光流走,將到盡頭了,江潭上的月亮又復(fù)將西落。西斜的月亮漸漸下沉,藏在茫茫的海霧里,渤海的碣石和瀟湘之間隔著無限遙遠(yuǎn)的路程。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歸還,落月?lián)u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這是一首宮體詩,被聞一多先生譽(yù)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孤篇,壓過全唐?!按航ㄔ乱埂睘闃犯f題,屬《清商曲·吳聲歌》。相傳始于南朝陳后主,但本詩除了曲調(diào)名沿用舊體外,內(nèi)容和風(fēng)格都與以前供宮廷娛樂的歌曲大異其趣。

在一個月光皎潔的晴澈夜晚,詩人張若虛臨于春江邊,看著浩瀚無垠的江潮及月光下那片澄澈無際的世界,牽動起無限情思。詩人謳歌優(yōu)美的自然,贊頌純潔的愛情,將詩情畫意與哲理熔于一爐,營造出一片幽深渺遠(yuǎn)的意境。

開篇寫景,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詩人把“月華”作為主體,作為情感的紐帶,從“明月共潮生”寫到“落月?lián)u情滿江樹”,以月的運(yùn)行來布局,展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心路歷程。在月光的照耀下,哪一處春江不反射著明月的光輝呢。詩人神思飛躍,在寫景的同時又在探索著宇宙和人生的奧秘,個體的生命雖然短暫有限,但人類的存在卻同那日日升起在江上的明月一樣,綿延不息。緊接著,詩人便向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具體的人生圖景,一幅思婦游子的人生圖景,引入愛情這一飄蕩在人世間永恒的旋律,將景與情巧妙相連,引人入勝!春、江、花、月、夜,這五種藝術(shù)形象集中體現(xiàn)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gòu)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

沈德潛云:前半見人有變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與月同無盡也。后半寫思婦悵惘之情,曲折三致。題中五字安放自然,猶是王、楊、盧、駱之體。(《唐詩別裁集》)

⊙作者簡介⊙

張若虛,揚(yáng)州(今屬江蘇)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其詩僅存二首于《全唐詩》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