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滕王閣詩

彩圖全解唐詩三百首 作者:[清] 蘅塘退士 著;思履 編


滕王閣詩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注釋】

①滕王高閣:故址在今江西新建縣章江門上,西鄰贛江。唐高宗顯慶四年(659),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嬰為洪州都督時所建。江渚:江中的小洲。②佩玉鳴鸞:指滕王身系佩玉乘車鳴鑾而去。他曾“在太宗喪,集官屬燕飲歌舞”(《新唐書》本傳),后“轉(zhuǎn)洪州都督,又數(shù)犯憲章”(《舊唐書》本傳),終日征歌逐舞。其人一去則歌舞止歇。鸞,通“鑾”,系在馬勒或車前橫木上的鈴。③物換星移:形容時代的變遷、萬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④帝子:指滕王李元嬰。

【譯文】

高高的滕王閣靠近江邊,有著玉佩撞擊的叮當聲、如鸞鳥相鳴的鑾鈴聲的豪華歌舞已停歇了。早晨,彩繪的棟梁上飛來南浦的云霞;傍晚,珠簾卷入西山飄過來的雨。悠閑的白云投影在江水中,歲月悠悠不盡;景物改變,星辰移動,不知度過多少個春秋了。閣中的滕王現(xiàn)在哪里呢?欄桿外的長江空自流淌不息。

【賞析】

《滕王閣詩》作于《滕王閣序》之后,用含蓄、凝練的筆調(diào),營造出了一個變換無際的時空。

滕王閣臨江而立,氣勢恢宏,景色宜人。昔時,建閣人滕王李元嬰常在此大宴賓客,場面豪華壯觀。但如今那建閣之人已經(jīng)長辭于世了,如今只剩下欄桿外的長江水在空自流淌。本詩寄慨遙深,通過對滕王閣今昔對比的描摹,抒發(fā)了人生盛衰無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滕王閣詩》為唐詩中的精品,寫作手法對后代詩人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其對表示時間和空間的辭章的有序排列,對大量實詞的得當運用都表現(xiàn)出了詩人高超的作詩技藝與獨特的匠心。

⊙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著名學者王通的孫子,為“初唐四杰”之一。才華早露,被譽為神童。乾封(666)初被征為沛王李賢的王府侍讀,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去交趾省父,渡海溺水,驚悸而死。有《王子安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