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15年深秋,我們到伊朗旅行,導(dǎo)游是位名叫余粟的陽光小伙。一路上,他對伊朗歷史文化和風(fēng)土人情細致入微的講解,時時吸引著我們;但當大家得知他的妻子是一位名叫哈梅德·塔哈維的伊朗女子時,翹首期待的,一下子轉(zhuǎn)為更具“聽點”的異國婚戀故事。
“怎么就娶了一位伊朗姑娘呢?”我們問。
“哦,說來話長……”我們直截了當?shù)膯栐?,讓一向快人快語的陽光小伙余粟也踟躕了片刻:“不過,我們的婚禮真的就那么突然降臨了。”
余粟原本說好的伊朗旅游,在告別德黑蘭的前一天突然變成了婚禮,雖說其間確實有暗中“預(yù)謀”的成分,但對于和眼前這位漂亮的波斯美女結(jié)為終身伴侶,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認了。盡管此前他還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這是一段委婉傳奇的故事,恰如一部頗為精彩有趣的伊朗社會文化歷史演義。你大概找不到一本現(xiàn)成的文字讀物,能夠像余粟的故事一樣,讓你自然而然地貼近伊朗這個文明古國。特別是在今天“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這個很私人性的故事,有了幾分宏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