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贛中之行
●只見發(fā)票存根上寫著:鄧小平等2人,交來伙食費0.64元,糧票6兩。
●鄧小平說:“你們在這里辛苦。過去毛主席在這里干革命窮,現(xiàn)在還是窮,以后會好的。”
●鄧小平說:“農(nóng)業(yè)機械化是個方向,你們還要研究農(nóng)業(yè)機械化。”
鄧小平走訪清江樟樹鎮(zhèn)
1972年11月12日,這是初冬的一個星期天,天氣顯得很晴朗。天剛蒙蒙亮時,一輛灰色的“伏爾加”車駛出原福州軍區(qū)南昌步兵學校的大院,就奔馳在贛中大地上。
車上坐著鄧小平。鄧小平此行是經(jīng)過中央批準的,他是要到井岡山、贛南、景德鎮(zhèn)等地進行社會調(diào)查。這是鄧小平被下放三年多來,第一次外出參觀,因此,他顯得精神特別飽滿。
那還是在1969年10月18日,因為戰(zhàn)備的原因,一大批老干部被“疏散”出北京。
原來,鄧小平住在中南海自己的住處。10月20日,鄧小平偕夫人卓琳到達南昌。
幾天后,鄧小平被“安排”到江西新建縣拖拉機修配廠勞動。鄧小平由一位黨和國家的領(lǐng)導(dǎo)人,“改行”當了一位已過退休年齡的老鉗工。
在鄧小平出行的前幾天,江西省委負責人黃知真來到望城崗,傳達了中央和周恩來的指示。
安排鄧小平去井岡山等地參觀,并順便到泰和縣考察農(nóng)業(yè)機械化。
鄧小平欣然同意這一安排。
1972年11月12日上午,鄧小平乘車途經(jīng)素有“藥都”之稱的江西清江縣樟樹鎮(zhèn),參觀江西鹽礦和四特酒廠,實地了解工業(yè)生產(chǎn)的真實狀況。
在10時左右,轎車駛進清江縣招待所的小院內(nèi)。
車門打開,第二輛車上下來的是穿著淡色中山裝的鄧小平和夫人卓琳。
走進二樓接待室后,鄧小平選了個朝東的位置落座。
負責接待鄧小平的是清江縣委管生產(chǎn)的副書記陳祉川。
陳祉川向鄧小平介紹縣里情況時,只具體說了些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事。
陳祉川的心意,很快為睿智的鄧小平所理解,他莞爾一笑,靜靜地注視著陳祉川。
聽到偌大的清江縣當年工業(yè)產(chǎn)值僅有2600多萬元,鄧小平眉頭微微一蹩,輕嘆一聲,意味深長地對陳祉川說:“看來,你們縣的潛力還大得很啰!”
簡單談完縣里的情況,陳祉川隨即陪鄧小平去參觀縣城南郊的江西鹽礦。
在鹽礦,鄧小平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歡迎。
這天,恰好是星期日,礦里五六百名輪休的職工,從清晨起,自動匯聚在通往礦辦公樓的十分潔凈的道路兩邊,等候著鄧小平的到來。
原來,在頭天傍晚,礦黨委書記齊志亭、礦長王海清,接到省里關(guān)于鄧小平第二天要來鹽礦看看的電話通知后,這兩位建國前參加革命的老共產(chǎn)黨員,在興奮之下,居然忘了上面有關(guān)保密的指示,就馬上將鄧小平來礦的喜訊,告訴了礦里的職工。而且,他們還親自拿起掃帚,帶領(lǐng)大家,奮戰(zhàn)了半夜,把整個礦區(qū)打掃得干干凈凈的。
12日11時許,鄧小平來了。
當看見礦里這么多人來迎接他,鄧小平深為感動。他趕緊下車,向簇擁在他周圍的神情激動的男女老少們,他舉著雙手,不斷與大家打招呼,不斷與大家點頭,微笑,并親切地說:“謝謝大家!謝謝大家……”
鄧小平先后觀看了江西鹽礦的鹵水庫、平鍋熬鹽、鹽倉和真空制鹽車間。
江西鹽礦建礦于1970年,條件十分簡陋,鄧小平看到礦上工人在簡易工棚中,揮汗如雨,艱苦勞作,努力生產(chǎn)的感人場面,禁不住上前緊握著一雙雙工人的手,動情地說:
你們的精神太值得學習!
大家現(xiàn)在的工作很辛苦,以后實現(xiàn)了機械化,就好了!
江西過去缺鹽,紅軍在井岡山時,就沒有鹽吃。
如今有鹽了,老表有鹽吃了,這非常好!
鄧小平離開江西鹽礦時,齊志亭代表全礦職工,送給他數(shù)小包精制食鹽。
禮輕情意重。鄧小平心頭立即感到一股暖流,他鄭重地收下了這份凝聚著全體江西鹽礦工人特殊情意的珍貴禮物。
從鹽礦回到縣招待所后,鄧小平的心情比剛來時好了許多。
在午飯前,在招待所接待室里,陳祉川問鄧小平喝點什么酒。
望著眼前這名質(zhì)樸的基層干部,當時很少喝酒的鄧小平,立即朗聲笑道:“到了樟樹,當然是喝你們自己的四特!”
于是,兩瓶冰清玉潔的四特酒擺上了桌面。
席上的話題,主要是談四特酒。
鄧小平一邊細細地品嘗著杯中的四特酒,一邊饒有興趣地向陳祉川等人詢問著四特酒的歷史淵源、釀造工藝及其特點等等。
在座的人因無一是釀酒內(nèi)行,均答不完整,便你一言我一語地湊著答案。有時都覺得自己的答案正確無誤,竟還爭執(zhí)不休起來。
每到這時,鄧小平就顯示他所獨具的寬厚長者的慈祥笑容。
陳祉川望著鄧小平喝四特酒時,那有滋有味的神色,就忍不住問:“小平同志,您覺得我們這四特酒的味道怎樣?”
鄧小平端起酒杯,深喝了一口,打著手勢,滿意地回答:“很好,很合我的口味,名副其實,是酒中佳品!”
邊喝邊談,邊談邊笑。不知不覺間,鄧小平已喝下3杯四特酒,卓琳也喝了大半杯。
鄧小平喝酒時,只吃一點用面粉裹的油炸小魚和兩三樣蔬菜下酒。
鄧小平不但自己喝,還多次向陳祉川勸酒。鄧小平慈眉笑眼,高興地說:“這酒好,這四特好,你們年輕人要多喝幾杯,多喝幾杯!”
吃飯過程中,鄧小平還提到樟樹的藥。鄧小平說“樟樹的藥材很有名?!?0年代,我在蘇區(qū)時,便聽說過‘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這句話,老祖宗傳下來的寶物,可不能失傳??!”
飯后,鄧小平不顧陳祉川等人的再三勸阻,執(zhí)意按規(guī)定交了伙食費和糧票,表現(xiàn)了一位老革命家的廉潔風貌和高尚情懷。
只見當年的發(fā)票存根上寫著:
鄧小平等2人,交來伙食費0.64元,糧票6兩。
這張發(fā)票的存根編號是0005776,發(fā)票存根的時間是1972年11月12日。
這張彌足珍貴的發(fā)票存根,雖已年深月久,但字跡卻依然清晰如新。
鄧小平多年前的樟樹之行,后來卻成為了樟樹人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直到多少年后,人們還津津樂道地談起鄧小平在樟樹的故事,依然顯得那么親切和動人,好像又看到了鄧小平的音容笑貌。人們就以這種方式惦記著鄧小平。
鄧小平走訪吉安寧岡
1972年11月12日下午,鄧小平一行到達吉安交際處,下榻在毛澤東在1965年曾經(jīng)居住過的“一號房”。
交際處位于贛江江畔,門口是一條幽靜的小街,吉安市名勝之一、南宋淳祐年間建成的“白兔書院”便在鄰近。
鄧小平與井岡山地委的同志在客廳里交談起來。聽到主人那純正的山西口音,鄧小平感到格外親近,仿佛又回到了曾經(jīng)生活和戰(zhàn)斗過的太行山區(qū)。
鄧小平詢問遂川、萬安、泰和等縣,各有多少人口及其他鄉(xiāng)情。
鄧小平回憶起宛希先烈士,建國后第一任江西省委書記陳正人和他在二野時的老部下張國華將軍。鄧小平不時地表露出對老區(qū)人民的深厚感情。
地委負責人向鄧小平介紹當?shù)氐那闆r,鄧小平聽著、思索著,感慨地說:“好多年沒有出來了,這次出來什么都新鮮。”
當聽到林彪企圖篡改井岡山的歷史時,鄧小平兩眼凝視著客廳門外的兩棵大楓樹,平靜地說:“這是不可能的,歷史還是歷史,歷史不能篡改?!?/p>
當晚,在吉安交際處一號房的燈光,直到深夜還未熄滅。
11月13日上午,鄧小平來到永新縣三灣村。
在楓樹坪,三灣的群眾驚訝地看著正在參觀的這位賓客身穿灰色中山裝,腳穿一雙舊黑皮鞋,身材不高,卻很精神,偶爾流露出四川口音。
三灣的群眾們越看越覺得面熟。
鄧小平來三灣了。
昨天通知要來參觀的原來是鄧小平。
人們奔走相告,從家中,從地頭,群眾們自發(fā)地聚集到三灣招待所的大門附近。用期望好奇的目光,注視著幾年來已銷聲匿跡的鄧小平。
鄧小平也看到了許許多多純厚樸實的“老表”們。
雖然此時還是初冬時節(jié),但在山區(qū)就相當冷了??墒沁@里的群眾們僅僅穿著一條單褲,衣衫襤褸,而且大部分是自織的土布。
在望城崗工作時,鄧小平從平日與拖拉機配件廠的工友們交往中,已經(jīng)了解到老區(qū)的條件仍很艱苦,那里的群眾生活仍很貧困。
今天,自己親眼見到這些艱難的境況,鄧小平的眼眶濕潤了。他對曾經(jīng)為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老區(qū)人民,至今還這樣窮,這樣苦,他心里感到十分地難過,一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鄧小平的心頭。
“伏爾加”車在永新至寧岡的公路上奔馳。
鄧小平坐在車里,吸著煙,默默無語地望著窗外。陰沉沉的天,夾雜著小雨,使人感到格外地壓抑。
鄧小平深深地吸了一口即將燃盡的香煙,搖下車窗,把煙蒂扔出窗外,一陣冷風帶著新鮮的空氣,進入車內(nèi)。
鄧小平看到沿途的村莊,處處仍是當年的土屋,只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更添一層陳舊。
在寧岡縣茅坪,鄧小平參觀了湘贛邊“一大”會議、八角樓等舊址舊居。這些舊址舊居,分布在與三灣相似的窮困的村莊中。
在參觀毛澤東舊居后,鄧小平說:“當時蠻艱苦,革命真不容易。”
鄧小平看到在農(nóng)舍的墻上,還保存著革命標語。寧岡縣的干部忙向鄧小平介紹茅坪有多少人家,有多少舊址舊居,這些革命標語是怎樣保存下來的。
“老表們現(xiàn)在的生活怎么樣?”卓琳突然問了一句。
寧岡縣的干部面面相覷,不知怎么回答才好,他們早已知道鄧小平的認真是出了名的,也不愿對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說違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