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四首之四)
世有伯樂(1),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2),駢死于槽櫪之間(3),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5),食之不能盡其材(6),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眴韬簦∑湔鏌o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注釋】
(1)伯樂:春秋時期秦國人,姓孫名陽,字伯樂,善于馭馬、相馬。
(2)只辱于奴隸人之手:辱,指不給予應(yīng)得的待遇。奴隸,指替主人牧養(yǎng)或駕馭馬匹的人。
(3)駢死于槽櫪之間:駢死,一同死去。槽櫪,馬匹吃料、睡眠的地方。
(4)食,同“飼”,即喂養(yǎng)。
(5)策:馬鞭之類用具,這里作為動詞,為鞭策、駕馭之意。
(6)食之不能盡其材:不能按馬能有的食量來喂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