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托斯卡納的一棵樹(代序)

白方禮:一個人的愛心長征 作者:徐向林 著


托斯卡納的一棵樹(代序)

1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遠方,遠方是承載夢想的舟楫,遠方是點綴春天的花開,遠方是荒漠戈壁的駝鈴聲聲。

白方禮的遠方在哪兒?他的遠方是一輪明月,裝飾著別人的窗欞;他的遠方是一支蠟燭,燭照著別人的光輝;他的遠方是一條永恒的起跑線,鈐印著別人向往的遠方!

翻開白方禮的人生履歷,簡潔得不能再簡潔,他只是天津海河邊上騎了一輩子三輪車的老人。不管是在舊社會還是新社會,三輪車夫無疑都是社會最底層的平民,他們通過艱辛的體力付出所掙到的錢,也只夠養(yǎng)家糊口??伤?,為了支持教育事業(yè),18年間累計向貧困生捐資35萬元!

他是一個一輩子都在風(fēng)里雨里蹬三輪車直到病倒不能站起來的車夫!

他是一個死去時無數(shù)人為他送靈為他落淚一生一世都不能忘記的善人!

他是一個辭世多年仍被網(wǎng)友和人們自發(fā)地爭相傳頌久久不能忘懷的好人!

那一年,他本可以回到故里安享晚年,但當看到孩子們沒錢上學(xué)的窘境時,他毅然慷慨捐出了5000元的全部積蓄助學(xué),并且決定用老邁的雙腳蹬一輩子的三輪車,掙下來的錢一分不留,全部捐給孩子們讀書。

那一年,他74歲。

如果一個人的青年時代是洶涌澎湃的江水,中年是驚濤拍岸的浪潮,那么一個人的老年則應(yīng)回歸到波瀾不驚的源頭。但流轉(zhuǎn)的年輪卻逆轉(zhuǎn)了白方禮的人生秩序,他的老年似江水、似海潮,滿懷激情,一無所求地奉獻著。

有人把奉獻者比作春蠶,可白方禮不是春蠶,因為春蠶要喂養(yǎng)大量的桑葉方能吐絲;有人把奉獻者比作奶牛,可白方禮不是奶牛,因為奶牛要吃大量的飼料方能產(chǎn)下優(yōu)質(zhì)牛奶。而白方禮的付出沒有任何索求!

他曾經(jīng)在天津站人流熙攘的道路旁,一個幾平方米的地盤上建起一個小小的鐵皮亭子,白天蹬車,晚上困了就蜷縮在里面1.5米長的木板上。他一年四季從頭到腳穿戴的總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從街頭或垃圾堆里撿來的。他對這“百家衣”倒是頗為滿意。他曾對人說:“我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的穿戴沒有一件是花錢買的,今兒撿一樣,明兒撿一樣,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他每天在外的午飯總是兩個饅頭一碗白開水,有時候會往開水里倒一點兒醬油,那已是他的“美味”了。要是饞厲害了,他就在晚上睡覺時往嘴里放上一星肉,含著,慢慢品滋味……

對于社會而言,他不是消費者,而是“廢”者,他絕不會占用社會的有用資源,他覺得占用了就是浪費。他把自己的身體看得很賤,只要供應(yīng)最基本的衣、食就能對付了。但他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因為他多活一天,就能多賺一天的錢,就能向貧困學(xué)子多提供一天的資助。

即使在他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再也騎不動三輪車時,他還去車站幫人看車,把掙得的一角兩角硬幣積攢起來,每滿五百元就捐出去。老人還遺憾地說:“我干不動了,以后也許不能再捐了,這是我最后的一筆錢……”

他累計捐款35萬元,先后資助了三百多個大學(xué)生的學(xué)費與生活費。他為學(xué)生們送去的每一分錢,都是用自己的雙腳一腳高一腳低那么踩出來的,是他每日不分早晚,櫛風(fēng)沐雨,用淌下的一滴滴汗水積攢出來的,來之不易,來之艱辛!

2

來世我想做一棵樹,長在托斯卡納綠色山坡上的一棵樹……我的樹梢是尖尖的,在總是溫暖的綠色山坡上靜穆地指向天空……風(fēng)從我的樹枝里經(jīng)過,像梳子經(jīng)過長長的頭發(fā)……我在夏天的黃昏里像一個墨綠的影子一樣,只是將自己被夕陽拉長的樹影子投在驛道上……

每當讀到陳丹燕的《來世,我愿做托斯卡納的一棵樹》時,總讓人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而當我開始走近白方禮老人,開始為他寫書立傳時,我總會把白方禮當作托斯卡納的一棵樹!

扎根在大地的底層,枝葉伸向了云端,風(fēng)雨中巋然不動,它的品格與白方禮的品格何其相似??!

曾在中國扶貧基金會工作多年的李利,在接觸了形形色色扶貧濟困的義工和友善之士后,歸納總結(jié)了義工的五層境界:第一層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在幫助別人后,看到別人獲得快樂而自己因此也變得快樂,這是初為義工最深、最直接的感受。第二層是身為義工,心是義工。不論身在何處,不管人到哪里,離開了服務(wù)場所也處處留芳,為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幫助,服務(wù)社會。第三層是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愛自己。義工是愛的群體,把這種對服務(wù)對象的愛轉(zhuǎn)化為對自己的朋友、愛人、同事、家人的愛和關(guān)心,讓這個世界充滿溫暖。第四層是發(fā)動社會,服務(wù)社會。用個人的影響力去讓盡可能多的社會成員都來關(guān)心服務(wù)對象,進而關(guān)心整個社會。第五層是生命不息,奮斗不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做義工,一輩子!

對于白方禮而言,他的義工身份是毋庸置疑的,對照上面的標準,他顯然已經(jīng)達到了第五層境界。依照常理,像他這樣的古稀老人不僅無須再為別人做什么,倒是完全應(yīng)該接受別人的關(guān)心和照顧??伤麤]有,不僅絲毫沒有,而且把自己僅有的能為別人照亮的一截殘燭全部點燃,并且燃燒得如此明亮、如此璀璨!

20世紀50年代,《武訓(xùn)傳》公映后好評如潮。片中的主題歌這樣寫道:“世風(fēng)何薄,大陸日沉。誰啟我愚?誰濟我貧?大哉武訓(xùn),至勇至仁。行乞興學(xué),千古一人?!?/p>

熟知白方禮的人把他稱為“當代武訓(xùn)”。是的,如果單就身份和所做的事情而言,白方禮確是武訓(xùn)的“翻版”:武訓(xùn)是清末時期大字不識一個的貧民,白方禮也是幾乎不識字的三輪車夫;武訓(xùn)為了讓孩子們有學(xué)上,用乞討來的錢興辦私塾,白方禮也是用騎三輪車掙來的錢支教。

但他們卻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一,武訓(xùn)與白方禮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前者處于封建王朝沒落的黑暗時期,而后者則處于日新月異、氣象一新的新時期。其二,他們所資助的意義不同。過去私塾培養(yǎng)的都是應(yīng)試型人才,在倡導(dǎo)“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時代,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而我們當前的時代所培養(yǎng)的是綜合型人才,亦是推動經(jīng)濟振興、國家繁榮的有生力量。其三,他們所經(jīng)歷的風(fēng)雨不同。武訓(xùn)正逢國力衰弱、民不聊生之時,人民群眾處于水深火熱的艱難謀生階段,理想與現(xiàn)實的觸碰點小之又小。然而,現(xiàn)時國力昌盛、國富民強,老百姓的生活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從溫飽向小康邁進,進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白方禮在大部分人樂享安逸生活時卻追求著苦行僧式的生活,更顯得彌足珍貴。

3

淚水是感情的閘門,傷心時有悲淚縱橫,開心時有喜淚漣漣,酸楚時有淚雨滂沱,感動時有淚如泉涌。

每一個走近白方禮的人,每一個熟悉白方禮的人,每一個聽說過白方禮的人,無一例外地都會流下感動的淚水。

他騎行的里程或許算得出,而灑下的汗珠誰也算不出。他捐的錢款能精確到角分,而獻出的愛心卻無法衡量。大象舉起頗有重量的木頭固然令人贊嘆,而一只螞蟻所銜舉的蔞草雖然輕飄,卻是它自身體重的好幾倍,與大象相比,螞蟻才是舉世無雙的大力士。人們給予螞蟻的豈止是贊嘆,更是感動!

白方禮付出的正是超出其自身重量的螞蟻之力,這也是他最撼動人心的地方。用中國扶貧基金會一位負責(zé)人的話說:“白大爺捐出了35萬元的善款,可是在我心中,這些錢卻比某些千萬元的捐款更有分量,更為沉重!”

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八章中寫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段話的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于眾人不注意或者低微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處世要善于安居卑下,心地善于保持深沉,交友能相親相愛,說話恪守信用,為政善于治理處置,辦事善于發(fā)揮才能,行為善于伺機而動。正因為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會沒有煩惱。

也許,白方禮沒有讀過這些句子,也不一定能理解句中的含義,但他卻用實踐詮釋了這些句子??梢哉f,白方禮的精神與老子的思想達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完美統(tǒng)一!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于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例如水滴石穿,這就是“柔德”之所在。是水啊,飽含著藍色清澈泛影的粼光;是水啊,充盈著紅色霞光瀲滟的波瀾。

這上善之水,一直蜿蜒曲折于白方禮的心間!

白方禮給人以啟迪的地方太多太多,舊社會時他救濟比他更窮的窮人,新社會中他供侄兒上完大學(xué),并將自己的兒孫們培養(yǎng)成才,他勤儉持家的美德是白家的“傳家寶”……

白方禮讓人震撼的地方太多太多,他寧可餓著自己,卻將最后一塊充饑的饃送給別人;他寧可自己身上穿著不能擋寒的破衣服,卻將兒女們孝敬他的好衣服毫不遲疑地送給別人;他寧可自己一腳又一腳費力地蹬著三輪車,卻絕不會憑借身上已有的勞模等光環(huán)向國家伸一次手……

白方禮令人感動的地方太多太多,為了老家的孩子有書讀,他不惜捐出了自己的后半生;踏上支教路后,更是一路征程一路汗水,為了貧困學(xué)子們安心讀書,他不惜春冒寒雨夏頂烈日秋披嚴霜冬迎冷雪,將他的三輪車騎得飛快,三輪車每轉(zhuǎn)動一圈,笑容就會在他的臉上鐫刻一輪……

白方禮去世時,神州大地悲淚成河,作為平民英雄的他,在人們心中走向了青銅。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致敬“白方禮們”時說:“我們留給世界的不能只是背影,還應(yīng)該有我們的期待?!闭\如斯言,白方禮留給我們的既是讓人無限懷念的背影,更是對公益精神與情懷的無限期待。

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

白方禮,他是天津的名片,他是無私大愛的符號,他是當之無愧“感動中國”的人,他永遠活在那些被他感動了的人們的心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