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區(qū)的樂趣
全世界都在談論第六區(qū)(1)的那些賞心樂事,對此,我可沒有那個福分。
“塔布”,我相信我大概去過一次,也許兩次,不,我不認為我竟去過兩次。我去“兩個瓷人”、“花神”,很少很少。自從我寫出《廣島》(2)出了名,那也就告一結(jié)束,對那些要命的露天咖啡座只有退避三舍。我常去“利普”,那是因為費爾南代斯(3)一家人。不過,“四季”我是去的。
為什么呢?
因為驕傲。我個子非常之小,所以個頭大的女人去的地方我就避開不去。我的衣著每天都是老一套。我只有一件裙服,黑色的,戰(zhàn)時穿的那件,什么地方都穿,都行得通。我常常像年輕人那樣為不合“潮流”而深感羞愧。總之,因為種種原因,我這一生都讓羞愧籠罩不得解脫。
一生之中,去“塔布”或“兩個瓷人”,一轉(zhuǎn)眼就變得為時已晚,去不成了。公眾聚會的場合,或者是跳舞,以我所有的時間看,我是說,作為女人,這一切,轉(zhuǎn)眼之間,就宣告結(jié)束了。
(1) 即巴黎拉丁區(qū)。下文“塔布”、“兩個瓷人”、“花神”、“四季”均為第六區(qū)有名的咖啡館,“利普”是第六區(qū)一家著名的啤酒店,都是作家、藝術家、名人經(jīng)常出入之地。
(2) 指作者一九六〇年出版的電影劇本《廣島之戀》。
(3) Ramon Fernandez(1894—1944),法國文學理論家,以巴爾扎克研究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