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吳抗魏
內(nèi)憂外患的荊州
荊州的安寧,外因各路軍閥忙于自身的鞏固與擴展無暇爭奪荊州,內(nèi)則由于劉表團結(jié)荊州士人傭兵自保。建安八年(203年),荊州得以安寧的兩個條件已經(jīng)起了變化。
先說外部條件。
官渡之戰(zhàn),曹操奇兵大敗袁紹,在此之后,袁紹于建安七年憂憤離世。袁紹共有袁譚、袁熙、袁尚三個兒子。袁紹生前將長子袁譚派出去做青州刺史,任命二兒子袁熙為幽州刺史,而后妻劉氏寵愛小兒子袁尚,因此袁紹打算把他留在自己身邊,繼承自己的位置。袁紹死后,眾人都認為袁紹長子袁譚應(yīng)當繼位。袁譚也認為是自己繼位,從青州趕回。袁紹的老部下分為兩派,逢紀、審配支持袁尚,而辛評、郭圖則依附于袁譚。逢紀、審配怕袁譚繼位對自己不利,便搶先擁立袁尚為嗣。等到袁譚趕回,局面無法改變。袁譚便自稱車騎將軍,屯兵黎陽(今河南??h西南)。從此,兄弟二人矛盾更加深了。
袁譚、袁尚兄弟不和,則給了曹操北平冀州的機會。建安七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袁譚。大軍壓境,促成了袁譚、袁尚兄弟二人的暫時聯(lián)合。袁尚率領(lǐng)大軍助袁譚抵抗曹軍,使得曹操無法奪下冀州。建安八年,謀士郭嘉向曹操建議:“袁紹喜愛這兩個兒子,并沒有指明繼位的人選。有郭圖、逢紀這幾個謀臣在,袁譚、袁紹必定相互斗爭疏離。遇到緊急情況則聯(lián)合,情勢好轉(zhuǎn)之后又相互斗爭。您不如先向南征服荊州劉表,等待二人之間關(guān)系變化之后再出擊,就可以一舉拿下了?!辈懿俳邮芰斯蔚慕ㄗh,于是撤兵。
曹操于建安八年八月南征荊州,屯軍在西平(今河南西平西)。曹操這一舉動,有實有虛。虛的是,曹操想要減輕對袁譚、袁紹的壓力,讓二人矛盾重新激化。但是,曹操此舉也不完全是做做樣子,如果二袁之間沒有變化,或是遇到機會,曹操也會征伐荊州。
事實上,當曹操撤兵之后,袁氏兄弟果然紛爭又起,袁譚還曾派人向曹操求助??紤]到袁尚不足為慮,曹操本打算先征服劉表,但曹操手下許多謀士都建議曹操先攻打袁尚,于是曹操聽從眾人勸說,放下荊州,先北上攻打袁尚。
曹操在荊州北邊等待時機,而東面的孫權(quán)已經(jīng)采取了行動。建安五年,東吳政權(quán)的孫策在死前對黃祖的第二次討伐,實際上是向荊州拓展勢力。孫策死后,他弟弟孫權(quán)繼位掌管江東,東吳部下張昭、周瑜等人都認可孫權(quán),并盡心盡力地輔佐他。孫權(quán)用對待師傅的禮儀對待張昭,封周瑜、程普、呂范等人為將帥,又廣招才俊,奉魯肅、諸葛瑾等名仕為賓客。魯肅最開始見到孫權(quán)時,就建議他先剿除黃祖,然后討伐劉表,先將長江流域收歸,再建號稱帝謀取天下。孫權(quán)當時表示:如今我只想鞏固江東輔佐漢室,并沒有到你所說的那樣。孫權(quán)雖然這樣說,但并非不想占據(jù)荊州,只是覺得江東尚未鞏固,進取荊州是下一步的事。經(jīng)過幾年的時間鞏固了江東以后,孫權(quán)便開始實施魯肅的建議。
建安八年,孫權(quán)向西出兵討伐荊州夏口(今湖北武漢)守將黃祖。這一仗,吳軍雖然大破黃祖水軍,但因后方反叛,孫權(quán)還沒有攻破夏口城便撤軍了。
建安十二年,孫權(quán)再次西擊黃祖,“虜其人民而還”。
建安十三年,黃祖下屬甘寧投奔孫權(quán),促使孫權(quán)下決心再一次大規(guī)模征伐黃祖。
黃祖對孫吳的第三次進攻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為了抵御孫吳的進攻,他在沔(miǎn)口設(shè)下兩只艨艟大艦,用兩條粗大的棕櫚繩各系一塊巨石沉入江底,把兩條大艦牢牢固定住。每條大船上有千名射手,他們同時射箭,形成一道屏障,使吳軍不能通過沔口。吳國前鋒大將董襲和凌統(tǒng),各領(lǐng)百名敢死隊員,每人身穿兩層鎧甲,乘大舸船沖進去,逼近艨艟大艦。董襲揮刀接連砍斷兩條棕櫚繩,使兩條艨艟大艦失去了根基。這樣,兩條大船就失去了防衛(wèi)功能,吳國水軍一下涌進來。黃祖連忙命令都督陳就率水軍迎戰(zhàn),但被呂蒙斬殺。黃祖見大勢已去,開門逃走,被騎士馮則趕上,一刀殺死。這一仗,孫權(quán)大獲全勝,不但殺死了黃祖,還“虜其男女數(shù)萬口”。
北面的曹操,東面的孫權(quán),都想要得到荊州。而荊州內(nèi)部這時也并不穩(wěn)定,矛盾重重,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劉表家族內(nèi)部紛爭,主要指劉表兩個兒子劉琮、劉琦的繼承權(quán)問題;劉表政權(quán)內(nèi)部降曹與抗曹的對峙,主要指劉表自保荊州的主張與其臣下降曹派主張的分歧;荊州內(nèi)部劉表與劉備的矛盾,主要指劉表集團與客居荊州的劉備集團的矛盾。這三種矛盾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對荊州的局勢具有重要的影響。
劉琦與劉琮分別是劉表的長子和次子。最初由于劉琦是長子又很像劉表,劉表很喜歡這個兒子。但當次子劉琦與劉表后妻蔡氏侄女結(jié)婚后,蔡氏想讓劉琮繼位,于是聯(lián)合蔡瑁、張允等向劉表進讒言,漸漸地,劉表對劉琦的好感就減弱了。蔡氏與蔡瑁都屬于親曹派,而劉琦作為劉表長子則是堅持父親自保荊州的方針。
劉琦非常重視與自己同為抗曹派的諸葛亮,當被劉表逐漸疏遠時,劉琦內(nèi)心十分不安,便找諸葛亮幫忙出主意,以求自保。一開始,諸葛亮并未認真給他出主意,不是因為諸葛亮對劉琦不負責任,而是認為這件事情應(yīng)當謹慎處理。此時諸葛亮已加入劉備集團,如果此事處理不好,不僅會害了劉琦,而且會使劉備集團受到影響。諸葛亮希望想出一個既能保證劉琦安全,不讓荊州當局疑心,又對劉備集團有益的辦法。劉琦見諸葛亮遲遲不為自己出主意,心中十分著急。有一天,劉琦又請諸葛亮去他家里作客。諸葛亮知道劉琦又要向自己請教安保的方法,而此時,諸葛亮已經(jīng)想出了一條三全其美的辦法了。諸葛亮接受了劉琦的邀請到他家,給他講了一個春秋時期晉國的故事,暗暗告訴他只有離開襄陽去別處任職才是一條安全之策。劉琦很快就明白了諸葛亮的用意,他決定離開襄陽。諸葛亮走后,他便到父親劉表處,請求外出任職,恰好此時黃祖剛死,劉表便任劉琦為江夏太守。諸葛亮為劉琦出此計策,一方面是為了解決劉琦的危機,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劉備集團的利益。諸葛亮知道劉表內(nèi)部主張降曹的人不在少數(shù),萬一荊州有變,江夏可作為劉備集團的一塊立足之地。事實證明諸葛亮的猜想果然正確。
作為荊州的主人,劉表是不主張降曹的,他一生苦心經(jīng)營荊州,使荊州成為方圓數(shù)千里,有十多萬兵甲的小王國,這是他的心血,怎可輕易放手讓給別人呢!荊州內(nèi)部還有一些人同樣主張抗曹,但是主張降曹的人也有很多,有許多舉足輕重的人物都認為應(yīng)當投降曹操。建安十三年,劉表病重,劉琦從江夏趕回,蔡瑁、張允怕父子見面感動劉表,于是千方百計阻止攔住劉琦。劉琦無奈,只好流淚返回江夏,此事表明,荊州內(nèi)部降曹派已經(jīng)控制了政局。
此時,躲過了曹操,離開了袁紹的劉備客居荊州,是想興復漢室,成就霸業(yè)。劉表把劉備安置在新野,是想利用劉備的力量對抗曹操,在抗曹上,兩者是一致的。為了抗曹,劉表不但給劉備增兵,還不得不允許劉備在不影響本土利益的情況下擴大自己的實力。表面上看,劉表對劉備持信任態(tài)度,并沒有阻止劉備擴軍,但實際上他對客居荊州的劉備很不放心,特別是當許多荊州人都歸附劉備時。劉表病重時,他叫來劉備,假意要將荊州托付給劉備。但是,劉表那么喜歡劉琮,不惜舍長立幼,怎么能讓一個外來人取代自己的兒子呢?劉表一是想試探劉備有沒有奪取荊州的野心,二是想拉攏劉備讓他好好輔佐自己的兒子。
就這樣,荊州得以安寧的外部條件和內(nèi)部條件都被打破了,可以說,荊州陷入了內(nèi)憂外患的局面。
劉備兵敗長坂
建安八年(203年)十月,曹操開始清剿袁氏余力,袁尚、袁熙敗走烏丸,短短三年時間,曹操將之前由袁紹占據(jù)的青、冀、幽、并四州平定。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烏丸,將袁氏的殘余勢力消滅。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鄴縣休整軍隊,演練水師,打算先征服關(guān)中,但由于荊州外部東吳孫權(quán)殺死黃祖,而荊州刺史劉表病重,荊州內(nèi)部矛盾尖銳,曹操害怕荊州這塊戰(zhàn)略“爭地”落入他人之手,只得先放棄征服關(guān)中,揮師南下。而處于荊州東面的孫權(quán),正苦于如何聯(lián)合荊州內(nèi)部的力量對抗曹操,此時,劉表病故,魯肅請求以吊唁劉表之死為名前往荊州,替孫權(quán)聯(lián)合荊州與劉備共同抗曹,而令孫權(quán)沒有想到的是,魯肅還是晚了一步。
這一年的九月,劉表次子劉琮被擁立為荊州之主,出于曹操的強大實力,處于荊州內(nèi)部降曹派包圍之下的劉琮背棄了原本與他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劉備,投降曹操。
此時,劉備失去了與荊州內(nèi)部的聯(lián)合,孤軍抗曹,只得連忙與部下商量對策。眾人都認為,劉備集團力單勢孤,留在樊城,不但會受到曹操的壓力,還有可能被荊州降曹派所襲擊,應(yīng)當南撤至江陵(今湖北江陵)。江陵是荊州所轄的一個大郡,位于長江沿岸,是軍事要地。劉表在世時,十分重視江陵的建設(shè),在那里修筑了堅固的城墻,存儲了大量的軍需物資,利用那邊的條件抗曹比在樊城要好得多,甚至還可以在經(jīng)過襄陽時將劉琮劫持。在經(jīng)過考慮之后,劉備同意撤往江陵,但卻不同意劫持劉琮,劉備是講信義的人,劉表臨死時曾將荊州與劉琮托付給他,他不會做出背棄信義的事。在經(jīng)過襄陽時,諸葛亮又提出了攻擊劉琮,占領(lǐng)荊州的建議,但還是被劉備拒絕了。
當劉備南走之際,曹操害怕儲存了大量糧食和兵器的江陵被劉備占據(jù),以致后患無窮。于是,曹操親自率領(lǐng)五千精兵,以一日夜走三百里的速度快速追趕劉備。而劉備這邊,南撤江陵時吸收了不少士兵,但更多的是荊州的百姓,還有很多是老人和孩子,到了當陽時,就有十萬多人了,而裝衣物的車子也有數(shù)千輛,速度可想而知。劉備在荊州七年,對人民愛撫有加,深得百姓的好感,而曹操在作戰(zhàn)時卻濫殺無辜,引起百姓恐慌,所以在危難之際,百姓都想獲得劉備的庇護。但是,劉備帶著這樣一只龐大的隊伍,行走遲緩,一天只能走幾十里路。諸葛亮見情況危急,與劉備協(xié)商后,派遣關(guān)羽率部分軍隊乘船數(shù)百艘,走水路趕往江陵。劉備眼看著就要被曹操追上,但卻決心要與百姓共患難,終于在當陽的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被曹操追上,并迅速被曹軍擊潰。劉備連自己的妻子、兒子女兒都顧不上,就與諸葛亮、徐庶、張飛、趙云等騎馬往東南方向快速逃跑,恰好與關(guān)羽所率領(lǐng)的水軍精銳部隊會合。劉備根據(jù)形勢只得放棄江陵,轉(zhuǎn)而投向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劉琦聽說劉琮投降,襄陽淪陷,曹軍日夜追趕劉備,急忙率領(lǐng)自己的萬余人部隊接應(yīng)劉備一同到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后來又從夏口退到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修整士兵,商量對抗敵人的計策。
當陽長坂這一戰(zhàn),曹操大獲全勝。而劉備人馬損失慘重,就連兩個女兒也被曹軍俘虜,還好妻子甘夫人與兒子劉禪被趙云保護突出重圍,才免于災(zāi)難。隨劉備一同南下的徐庶,因為長坂一戰(zhàn)母親被曹軍擄去,不得已離開劉備投奔曹操。曹操占領(lǐng)了江陵,又收編了荊州的散兵,實力大增,只要使孫權(quán)屈服,而劉備勢單力薄,那么天下可就被他所控制了。于是曹操就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孫權(quán),信中說:“近者奉辭伐罪,旌(jīng)麾(huī)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于將軍會獵于吳。”很顯然,這是一封充滿威脅的逼降書,“治水軍八十萬眾”完全是夸大聲勢想要迫使孫權(quán)就范。據(jù)史料記載,曹操此時的兵力加上荊州新降部隊也只有二十四五萬人,而“會獵于吳”更是警告孫權(quán),如果不投降,那么曹軍就將深入?yún)蔷?,殲滅吳軍。這一封氣勢洶洶的警告信,確實在孫權(quán)集團內(nèi)部引起了強烈的不安。
諸葛亮出使東吳
魯肅想要結(jié)合荊州內(nèi)部力量與劉備一起抵抗曹操,他剛到夏口時,就聽說劉備被曹操所擊敗準備南下。魯肅根據(jù)當下形勢分析,做出判斷:荊州中可以與孫權(quán)聯(lián)合抗曹的力量只有劉備,必須要阻止劉備南下,轉(zhuǎn)向東南與東吳聯(lián)合。于是,魯肅找到劉備,向他表達了孫權(quán)對他的慰問之意,并問道:“目前情況如此緊張,劉豫州你現(xiàn)在打算去哪里呢?”劉備對魯肅的到來本來就有些吃驚,見魯肅這樣問,他就回答說:“我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交情,想要投奔到他那里去?!敝皠淙櫭]時,諸葛亮就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大勢,劉備不可能離開荊州,這樣回答魯肅只是為了試探他。而魯肅卻相信了劉備的話,連忙勸阻劉備,說:“吳巨只是一個普通人,在偏遠的地方,就快要被人所吞并了,怎么能夠托付呢?而孫權(quán)聰明仁厚,禮賢下士,江中的英雄豪杰都歸附與他,已占據(jù)了六郡,士兵精良,糧草充足,是能夠成大事的。今天我為您出計謀,希望您派遣心腹出使江東,和東吳結(jié)下同盟之好,這豈不是比遠投吳巨要好得多么?”劉備弄清魯肅的目的之后,對魯肅說:“先生您剛剛說的正和我的心意。我早就聽說孫將軍英明神武,仰慕已久?!庇终f:“諸葛先生早就建議我與孫將軍聯(lián)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