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名商
“陶朱公”范蠡
興越滅吳任謀臣
范蠡(前533~前452),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國宛邑(今河南南陽一帶)人。他出身于平民之家,少時過著相當貧困的生活,后被越王勾踐起用,助越滅吳。功成身退,泛舟于江湖,以經(jīng)商致巨富,稱“陶朱公”,被后世商人視為鼻祖,得到后人的好評。
范蠡年輕時頗有才學,狂放不羈。當時在宛邑任宛令的文種,聞聽范蠡的名氣,派小吏代己登門拜會,范卻避而不見,小吏回來后不滿地說:“范蠡是國中狂人,向來這等傲慢無禮?!蔽姆N笑道:“我聽說有杰出才能的士人,都會被人看作佯狂;胸懷獨到見解的人,也常會受到他人的毀謗,這是因為你們普通人無法理解他們?!庇谑俏姆N親自趨車去看望范蠡。范蠡起初依舊避開,后得知文種是獨自駕車來的,深感其意誠,便向兄嫂借了衣冠,穿戴整齊地出來見文種。兩人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機,從此結成至交。
范蠡根據(jù)自己平時對天下大勢的觀察和分析研究,告訴文種,中原文化在南移,繼長江中游楚國一帶逐步得到發(fā)展之后,下一步將是長江下游地區(qū)開始進入先進的行列。他約文種一同東下,到長江下游地區(qū)這個充滿希望的地方尋找機會干一番大事業(yè)。文種覺得他的預見很有道理,欣然應允,很快辭去官職,與他一道沿江東下。兩人先來到吳國,欲輔佐吳王夫差,但得不到夫差的重視,于是離開吳國繼續(xù)南行,到達越國都城會稽(今浙江紹興)。
當時的越國是一個經(jīng)濟、文化都比較落后的小國,到處都是未開墾的荒地。越王勾踐很賞識范蠡和文種,很快封他們?yōu)榇蠓?。勾踐經(jīng)常找范蠡談軍國大事,要他出謀劃策,范蠡則知無不言,盡心謀劃。由于他具有豐富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并明察天下大勢,所以成了勾踐的主要謀臣。君臣相得,同心協(xié)力,越國很快在各個方面都有了起色。
勾踐即位3年之后,聽說吳王夫差正積極練兵,準備報當年吳越木雋李之戰(zhàn),吳王闔閭負傷致死之仇。勾踐為防越國受攻擊,打算先發(fā)制人,攻打吳國。范蠡看出勾踐有些驕盈自滿,認為越國實力不足,發(fā)動戰(zhàn)爭勢必失敗,于是極力勸阻勾踐,說此時興兵,天時、人事都對越國不利,是“逆于天而不和于人”。勾踐不聽,范蠡再諫。勾踐面露不悅地說,“勿庸再言,吾意已決”,接著興兵伐吳。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吳、越兩軍大戰(zhàn)于夫椒(太湖一山名),越軍果然大敗。
勾踐帶領5000殘兵退守會稽,被夫差率領的吳軍團團包圍。勾踐急忙召文種等大臣謀劃對策,并對范蠡說:“我沒有聽從你的忠告,以至于此?,F(xiàn)在該怎么辦呢?”范蠡回答:“事到如今,只有卑辭尊禮,獻上金玉美女向吳王求和了?!惫篡`這次依從了范蠡的建議,派文種向夫差求和。夫差起初不肯與和,文種便用美女珍玩賄賂吳太宰伯喜否,請他幫助游說夫差。后來夫差同意受降,但條件是勾踐要親自來吳國充當人質。
勾踐赴吳國之前,想讓范蠡為相留守越國。范蠡推辭說:“治理國家,督率百姓,我不如文種;指揮打仗,當機立斷,文種不如我?!惫篡`接受了范蠡意見,留下文種守越國,帶范蠡同去吳國。
到了吳國,勾踐、范蠡被迫干起了仆役的差事,為吳王夫差駕車養(yǎng)馬,其余時間就被軟禁在石室之中。夫差聽說范蠡是個賢才,想招降他,便在召見勾踐、范蠡時,勸謂范蠡說:“寡人聽說貞女不嫁破亡之家,仁賢之士不留絕滅之國為官?,F(xiàn)在越王無道,越國將亡,你和越王皆在吳為奴仆,被天下人恥笑。我想赦你之罪,你能改過自新、棄越歸吳嗎?”范蠡回 答:“我也聽說亡國之臣不敢談政事,敗軍之將不敢言勇。我在越國已不忠不信,以至于讓越王敢于違抗大王的號令,與大王用兵動武。現(xiàn)在失敗了,君臣俱降,蒙大王鴻恩,保我君臣性命,我愿為大王服役奔走,但不做官?!惫篡`原以為范蠡會順從夫差離自己而去,正伏地流淚,聽了這番話才放下懸起的心。夫差知道范蠡意志甚堅,不可能強迫他為臣,就說:“你既然不移志向,我也只好把你重新送回石室了?!狈扼徽f:“大王請便?!庇谑欠扼?、勾踐重回石室,繼續(xù)為夫差服役。
這樣過了3年,范蠡一直陪伴著勾踐在吳國受苦,毫無怨言,并不時為勾踐出謀劃策,讓他千方百計取悅于夫差,從而使夫差確信勾踐君臣已徹底臣服,便將他們釋放回越國。
回到越國后,范蠡與文種等大臣輔佐勾踐勵精圖治,下決心復興越國,范蠡主張順應天時,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以使“田野開辟,府倉實,民眾殷,藏富于民”。聽了他的建議,勾踐感嘆說:“我的國家就是你的國家,你已為我籌劃了一切!”由于君臣親密合作,越國的經(jīng)濟、文化迅速發(fā)展起來,逐步趕上先進的中原地區(qū)的水平。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范蠡也全力以赴地練軍養(yǎng)士,準備將來征伐吳國,報喪國失地之仇。他從自己的家鄉(xiāng)楚國請來熟練的鑄劍工人和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組織起一支兵鋒刃利、能攻善守的精銳之師。經(jīng)過十多年的建設,越國變得富強起來,且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時刻準備伐吳。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吳王夫差帶領精兵北上,到宋國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與晉、魯?shù)葒T侯會盟,吳國內僅剩老弱之兵。范蠡認為吳國防守薄弱,伐吳時機已到,建議舉兵。勾踐依范蠡之計率越軍伐吳,果然大獲全勝,一舉攻人吳國都城姑蘇。夫差聞訊大驚,急忙趕回吳國,向越國求和。范蠡自度越國此時滅吳力量尚不足,遂許其求和。
周元王元年(前475),勾踐再次率兵伐吳。吳軍由于連年征戰(zhàn),精銳盡戰(zhàn)死于齊、晉等國,吳國民眾也已疲憊不堪,故抵抗能力大大降低。越兵大破吳兵,姑蘇也被越兵圍困了3年。吳王夫差躲在姑蘇山上,派使者向越求和,要求象他當年在會稽時赦勾踐一樣赦免他。勾踐心存惻隱,欲同意吳國求和。范蠡進諫說,“難道大王忘了會稽之恥嗎?是誰使我們席不暇暖,寢不安枕,與我們爭三江五湖之利呢?不正是吳國嗎?經(jīng)過22年的籌劃和艱辛才得到今天的一切,怎么可以一朝放棄呢?”勾踐覺得范蠡講得有理,但又不愿親自回絕吳使。范蠡于是出面告訴吳使,越不允吳的求和,讓吳使快回去,否則就對他不客氣了。吳使流淚而去,范蠡督師繼續(xù)進攻,一直打到吳國王宮前。太差被迫自殺,吳國從此滅亡。
滅吳之后,勾踐任范蠡為上將軍,命他率越軍過長江、渡淮河北上,與楚、齊、晉等大國較量。越軍“橫行江淮之上”各諸侯國自忖實力難敵,遂紛紛請和。勾踐乘勝北上,與諸侯會盟于徐州,被推為盟主。在范蠡的謀劃下,勾踐采取了“抑強扶弱”之策,把宋、魯?shù)刃郧氨淮髧鴬Z去的土地歸還原主。范蠡由此受到人們的普遍敬重。
泛舟北上成巨商
勾踐大功告成,復國宿愿已償,且成了天下霸主,于是大宴群臣慶功。群臣個個歡欣鼓舞,紛紛舉杯向勾踐敬酒道賀,勾踐反倒面無喜色,沉默寡言,似乎心有未了之事。范蠡看出了勾踐的心事,知道他此時已經(jīng)野心膨脹,只想著開疆拓土,擴大勢力范圍,如若有人諫言勸阻,定會招來殺身之禍。越國已不可久留,范蠡決定離開勾踐另謀前程。
不久,范蠡向勾踐辭官,他說:“我聽說為人臣者,君憂 臣勞,君辱臣死。從前君王受辱于會稽,為臣之所以不死,是為了來日復國報仇。現(xiàn)在目的已達到,我的義務也盡完了,所以前來向您請求辭職遠行?!惫篡`拒絕了他的辭職,還以他走就斬其全家老小相威脅。但范蠡主意已定,還是偷偷乘船離開越國。臨行前,他寫信留給文種,提醒朋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鷹眼狼步,只可與其共患難,不可與其共安樂。你若不走,遲早會遇危險。”文種不信此言,后來果然被殺。
范蠡一葉扁舟,出三江,入五湖,北上來到齊國。他怕自己名氣太大招惹麻煩,便隱姓埋名,自號“鴟夷子皮”(鴟夷即牛皮)靠經(jīng)商為生。他之所以選擇經(jīng)商之路,是受計然的影響和啟發(fā)。當年勾踐被夫差圍困于會稽時,計然也曾為其出謀劃策,主張以發(fā)展生產、繁榮市場經(jīng)濟促進越國盡快富足,并提出了經(jīng)商七策。主要是:掌握商品的生產季節(jié)和社會需求關系,以明了市場供需行情;根據(jù)日月運行對農業(yè)的影響,抓住規(guī)律,做好迎接水旱之災的準備;糧價隨年成豐歉漲落,但不能沒有限度,谷賤傷農,會導致農民破產土地荒蕪,太貴則商人吃虧不肯經(jīng)營,市場就要蕭條,應該在每斗30~80錢之間波動;物價合理,于農于商都有利,又可保證國家稅收和市場供給;囤積貨物應選擇完好牢固可以久藏易售之物,才不會損壞或滯銷,容易腐敗或損壞之物不要久藏和囤積以求高價;要掌握物價漲落的趨勢,漲到極限時,就應把囤積的貨物視為糞土迅速拋售,跌到極限時,就應把貨物視為寶玉快速收購,錢財貨幣只有流通才能帶來利潤,不能藏著不用。計然的策略應用于越國大見成效。范蠡認為治國與治家道理相通,在滅吳興越后,他決定棄政從商,按計然的七策發(fā)家致富。他曾感慨地說:“計然的策略有7項,越國僅用了5項就已如愿復仇。他的策略已行之于國,我要把它行之于家?!?/p>
范蠡在齊國經(jīng)商,同時也耕種一些田畝。由于他經(jīng)營有方,幾年之后,居然成為積財數(shù)十萬的大富商。齊王聽到他的名聲,聘請他為相國。范蠡喟然嘆道:“居家富有千金,居官位至卿相,這是普通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地位了,久享此尊名,乃是不祥之兆。”他謝絕了齊王的聘請,把財產分給同鄉(xiāng)好友,僅帶著貴重珠寶,悄悄離開了齊國。
范蠡又遷到陶邑(今山東濟陽),稱“陶朱公”。他看中陶邑。是因為它在地理位置居天下之中央,道路四通八達,與各諸侯國往來方便,是經(jīng)商的極好地方,在這里范蠡囤積貨物,壟斷居奇,把握時機,聚散適宜,而且選擇助手時能知人善任,大膽使用,出點差錯時也不苛責,使人人盡效其力。很快,他的產業(yè)得到發(fā)展,獲取了豐厚利潤,19年內,曾3次獲利千金。他很慷慨大方,經(jīng)常向貧窮的朋友和遠房同姓的兄弟饋贈錢財,受到眾人的尊敬愛戴。他年老力衰后歸隱田園。子孫承業(yè)繼續(xù)經(jīng)商,財富不斷增加,以至于積累下上億的金錢和家財。因此,后世人只要說到歷史上的巨富,都要提到“陶朱公”?!疤罩旃比齻€字幾乎成了富商大賈的代名詞。
決勝商場的四大法寶
范蠡經(jīng)商得以成功,主要有四大法寶:
首先他善于選擇四通八達的理想經(jīng)商之地。史載范蠡當年之所以定居于陶,是因為看中陶乃“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之地。用今日的話來說,經(jīng)商的地點應選擇水陸交通便利,而又人來客往的貿易集散中心。它既可及時了解到各地的商品信息,而又利于轉運買賣,成交量大,有著繁榮理想的貿易市場,這是經(jīng)商成功的基礎。
其次,范蠡注重治產積居,與時逐利。范蠡指出“地能包 萬物以為一,其事不失,生萬物,容畜禽獸,然后受其利,美惡皆成以養(yǎng)生”。認為人所依賴的物質生活資料,都是從地里長出來的,因此商人必須“因陰陽之恒,順天地之?!?,治產積居,以兼得萬物之利?!妒酚洝份d范蠡初適齊,“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遷陶,又“復約要父子耕畜”,說明他是先治好業(yè)產,然后才與時逐利的。在具體經(jīng)商活動中,范蠡強調審時度勢,“時不至,不可以強生;事不究,不可以強成。”他還進一步提出商海中“時將有反,事將有間”,“得時不成,反受其殃”。商人必須善于思考,抓住時機,利用商情變化的某些空隙(即“有問”)機會,明智地及時把商品購入或拋售,以獲取利潤。
尤為重要的是,范蠡有一套合理有效的營銷策略和經(jīng)營之道,歸納起來,可有以下幾種:
1“務完物,無息幣”。
主張成本占有量要最少,占用期要最短,商品不要積壓,以避免浪費、貶值。用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成本占用率要最低,商品周轉率要最快,才能獲得最大的經(jīng)濟效益。
2“逐什一之利”,“無敢居貴”。
“逐什一之利”,即薄利多銷?!盁o敢居貴”,即貨物不要囤積居奇,奇貨可居,要抓住時機,“候時轉物”加快貨物周轉,必須有一套適應市場發(fā)展變化的靈活的營銷策略。尤其是對那些易耗、易變、易損商品,更要如此,如范蠡所說,“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p>
3“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要掌握好營銷時機,見機而行,使“財幣欲其行如流水”,要加快資金和貨物的周轉。
4“富好行其德”。
一般商人常常唯利是圖,有的甚至為富不仁,為了追逐財利,不惜坑蒙拐騙,所以中國有“無商不奸”的說法。而范蠡則不同,他經(jīng)商致富之后,“富好行其德”,“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仗義疏財,慷慨地將財產分與別人。這表明范蠡的人格高尚,品德很好,是一位超凡脫俗之人,更令世人敬佩不已!
此外,范蠡還重持盈、定傾和節(jié)事,能擇人而任。范蠡在與越王勾踐談論國事時,曾一再指出“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jié)事……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jié)事者與地?!闭J為“天貴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陰陽、日月、星辰之綱紀。地貴定傾。定傾者,言地之長生丘陵乎?均無得宜……人貴節(jié)事。節(jié)事者,言王者已下公卿大夫當調陰陽和順。天下事來應之,物來知之,天下莫不盡其忠信,從其政教,謂之節(jié)事。”范蠡主張要國家保持富強(持盈)自應順應“天道”,并盡力避免出現(xiàn)危機局面(定傾),同時還應調節(jié)好政治事務(節(jié)事),說的雖屬明主、君王的治國之本,但范蠡肯定會把它用于經(jīng)商之道。他反復強調說“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必須采用任賢使能的用人原則。只有選任好“天下事來應之,物來知之,天下莫不盡其忠信”,既懂行熟悉商務,而又忠信可靠的能人(經(jīng)紀人及合作商家),“則轉轂乎千里外,貨可來也;不習,則百里之內不可致也”。當然,經(jīng)商時偶爾也會出現(xiàn)失誤,范蠡也是寬容大度“不責于人”。唯有任賢使能,調度各方面的專長,方可在變幻莫測的商海中搏風擊雨,永立于不敗之地。
范蠡的經(jīng)商致富之道,大凡為上述四大法寶的靈活運用。尤應補充一點的是,范蠡“富好行其德”,遷齊經(jīng)商十九年中,曾三至千金,并屢次“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xiāng)黨”,接濟貧民而大得人心。故司馬遷稱范蠡“所止必成名”,這對今日也都有借鑒意義。
關于范蠡的后半生,還有這樣一種傳說,即范蠡當年是帶 著著名美女西施一道出走經(jīng)商的。他們雙雙泛舟于江湖,協(xié)力經(jīng)商致巨富,逍遙于天地自然之中,享盡了富貴與自由。不過這種傳說并無史實根據(jù),所以只能說它是人們富于浪漫色彩的想象。
呂不韋奇貨可居
奇貨可居
呂不韋(?~前235)是戰(zhàn)國末年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人。生年不詳,卒于公元前235年。四通八達的優(yōu)越地勢,為濮陽人經(jīng)商致富準備了天然條件,從而造就了一批商人。濮陽也就成為當時中國境內的一個商業(yè)都會。呂不韋就是在濮陽的一個家富千金的大商人的家庭里長大的。
呂不韋頭腦靈活,重視研究商情,掌握信息。從各地販進便宜的貨物,然后以較高的價錢在當?shù)爻鍪郏毁I一賣之間獲利甚豐,由于經(jīng)營有術,終于成為擁有千金的大富商。
一次,呂不韋去趙國都城邯鄲經(jīng)商,他一面有一搭無一搭地做著生意,一面在歌舞場上、宴席之間尋找能實現(xiàn)一本萬利的商品。
真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種一本萬利的貨物終于被呂不韋發(fā)現(xiàn)了。有一天,呂不韋行色匆匆地跑回家來,急不可待地對他的父親報告說:
“我找到了一宗一本萬利的生意。”
“什么生意?”他父親急切地問道。
“春種秋收憑賣力氣耕田能收到幾倍的利?”
“大約有十倍吧?”
“販賣珠玉珍寶能掙幾倍利呢?”
“百倍!”
“那么,立主定國,把一個國家的頭兒買過來能賺多少倍呢?”緊接著呂不韋提出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問題。
不難想象,聽到這樣的話,老呂頭嚇得目瞪口呆,停了半天才從嘴里擠出兩個字:“無數(shù)……”
這個“無數(shù)”的含義,不知是指“立主定國”這種駭人聽聞的生意,自己從來沒聽說過,心中“無數(shù)”,還是指這宗膽大的買賣,可贏利“無數(shù)”?反正老頭兒對自己的兒子想干什么已經(jīng)無法猜測了,只好聽呂不韋自己亮出底牌。
“當今之世,拼命種田,出死力耕作,到頭來也只能混個吃飽穿暖。”呂不韋以教訓的口吻說出了自己的打算:“若能定國立君,把一個國家的頭兒買到手,不僅一生吃穿不愁,而且榮華富貴可澤及后世。我就想做這筆生意?!?/p>
聽著呂不韋胸有成竹地一口氣說出這么個驚人的計劃,老頭子瞠目結舌愣了半天,一句話也說不出。這個家富萬金的大商人一輩子什么生意沒做過,可是,買賣國君的交易卻連想都沒想過。見兒子竟有這么大的膽略和氣魄,知道自己遠遠落后了,還有什么可說的。大概只有自嘆弗如的份兒了。
呂不韋向父親報告以后,沒有再停留,重新打點行裝,離開殘破的、岌岌可危的故國,返回邯鄲。
呂不韋對他父親說的,確實不是空話。他自己是心中“有數(shù)”的:他所謂的“定國立君”已經(jīng)有了具體目標,他所要販的貨也早在邯鄲待價出售。
呂不韋離開濮陽晝夜兼程趕赴邯鄲。這時,邯鄲和濮陽間已成為秦、趙之間的戰(zhàn)場,需要穿過一道道秦軍、趙軍防線,有時還有魏軍的軍陣、防線,才能達到目的地。然而,這都沒能阻擋住呂不韋的行程。他必須盡快回到邯鄲,否則即將到手的寶貝就可能喪失。
到底是什么寶貝令呂不韋如此動心呢?原來這個寶貝不是別的,而是秦國的公子異人,即子楚。
異人,這是一個多么奇怪的名字。大概給他取這個名字的人,早就盼他有個不同尋常人的業(yè)績吧?異人的經(jīng)歷果然與眾不同。當呂不韋發(fā)現(xiàn)異人的時候,這個寶貝正在趙國為“質”。
呂不韋看中的異人,是秦昭王(即昭襄王)時期被秦國送到 趙國來為質的一個秦國貴族,且是昭王的孫子。
異人在趙國首都邯鄲為質的那幾年,若是秦、趙兩國關系友好,作為秦國王孫的異人自然會被奉為上賓??墒乔≡诖藭r,秦國和趙國的關系愈來愈緊張;咄咄逼人的秦軍不斷向趙地進攻,就在異人來趙國這一年,秦國就攻取了趙國的三座城。兩國進入戰(zhàn)爭狀態(tài),為質的異人一開始就成了趙國的階下囚。
可以想像:在戰(zhàn)場上被秦打敗的趙國,君臣們回過頭來一定會拿人質出氣:呵斥、凌辱尚不在話下,連食物的供應也難得保障,更不用說車乘用品了。這位落魄的秦國貴族,在邯鄲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自己的國家天天打勝仗,他卻被扣在敵國,有國回不去,而且隨時有被處死的危險。
異人身處逆境,又不是一個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人。這位秦昭王小老婆生的孽子不僅沒什么本事、沒什么志氣,而且貪婪好色。被送到趙國來之前他就是個沒出息的家伙,到趙國為質之后,更像丟了魂、落了水、斷了脊梁的癩皮狗,戰(zhàn)戰(zhàn)兢兢,窩里窩囊地混日子。
中國古代經(jīng)書之首的《易經(jīng)》“否”卦《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币馑际钦f物極必反,倒霉的事到了頭必然向好的方面轉化,即所謂“否極泰來”。正當異人困苦潦倒,囚居邯鄲,歸國無望,前景難以測定,心情幾乎近于絕望之際,碰到了呂不韋,從此改變了命運。呂不韋當時正在邯鄲一面尋歡作樂,一面搜索著得以使其富貴甲天下,澤可遺后世的一本萬利的貨物。初到邯鄲,呂不韋就聽說有一位秦國的貴族困居于此地,經(jīng)過多方探聽,他把異人的身世、家庭關系、目前處境以及此公的品性、愛好等等掌握得一清二楚。后來,他很容易找到一個機會見到了異人。當呂不韋一見到這位落魄的王孫之時,憑他多年經(jīng)商的經(jīng)驗,一眼就看出:多方尋覓的寶貝就在這里!不由得脫口而出留下一句名言:“此奇貨可居?!彼丶蚁蚱涓阜A告的、可贏利“無數(shù)”的寶貝,就是異人這個“奇貨”。
拍板成交
呂不韋再次回到邯鄲時,已經(jīng)是公元前262 年(秦昭王四十五年)了。
回到邯鄲后第一件事當然就是找異人談判。因為如果結交下秦公子,將來就有可能以此為階梯登上政治舞臺。在呂不韋這個久居商場,善于辨別物品成色價值的大商人眼里,子楚算得上“奇貨可居”了。
在拜訪子楚時,呂不韋開門見山地說:“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弊映J為他不過是個被士人瞧不起的商人,就嘲笑說:“你還是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后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正色說道:“你還不懂,我的門庭需要等你的門庭光大之后才能光大?!弊映犓@么一講,也就明白了他的用意,也有心借助他的財力和能量起家,于是拉呂不韋坐下,兩人深談起來。
呂不韋說:“現(xiàn)在秦王老了,太子安國君眼看繼承王位。我聽說安國君的正夫人是華陽夫人,按慣例只有她的兒子才有資格立嗣子,但她卻沒有兒子。你們兄弟一共20多個,你排行在中間,并不受寵愛,又長久地在外面作人質。一旦大王死后,安國君繼立為王,你是沒有機會與日日在父王眼前的兄弟們競爭太子之位的?!弊映f:“是的,那么該怎么辦呢?”呂不韋回答:“你很窮,在此作客,拿不出什么東西奉獻給親戚和結交賓客。我雖然也不富裕,但還是愿出千金為你效力,代你去秦游說,讓安國君和華陽夫人立你為嫡嗣?!弊映犕赀@ 番話,跪地叩頭說:“如果一切按你的計策而成功,我當政后,愿分秦國的土地與你分享!”于是呂不韋送500金給子楚,讓他用于結交賓客擴大影響,自己以500金買了珍奇玩物,攜帶著赴秦國去游說華陽夫人。
到了秦都咸陽,呂不韋先去見華陽夫人的姐姐,將其買通。請她把自己備下的珍奇玩物獻給華陽夫人,讓她在華陽夫人面前夸贊子楚是個聰明有才能的人,結交的諸侯賓客遍布天下,而且身在異國為人質,日夜傷心思念父王和夫人,視夫人為自己的生身之母。華陽夫人收下厚禮,又聽到上述一番話,十分高興。她姐姐趁機進一步勸她說:“聽說用美色來侍奉人的女人,一旦美色衰盡,寵愛也會隨之減少。現(xiàn)在你侍奉太子,甚受寵愛,卻無親生之子,何不在眾兒子中及早籠絡有才能又孝順你的人,推舉他立為嫡嗣,這樣丈夫在的時候,你受尊重,丈夫百年之后,兒子繼立為王,你仍有依靠,終生不會失勢。這就是所謂一言而能得萬世之利的事情。在榮寵風光之時不抓緊辦完根本大事,等到美色衰盡,寵愛減少之后,就是想多說一句話,也沒有可能了?,F(xiàn)在子楚既賢且孝,但卻是排行在中間的男孫,依例不得立為嫡嗣,他的母親又得不到寵愛,所以他想依附于夫人你。你若真能趁此時幫助他立為嫡嗣,可就終生有了依靠?!甭犃私憬氵@番提醒勸告,華陽夫人認為非常有道理,便立刻去向安國君求情。安國君向來依從她的愿望,也就答應了請求,立子楚為嫡嗣,并把這一決定刻在玉符上作為日后的憑證。安國君和華陽夫人還送了很多東西給子楚,并請呂不韋回趙后全力輔助他。
桃色交易
呂不韋回到趙國后,經(jīng)常與子楚一同飲酒,謀劃政事。不久,秦趙之間發(fā)生了長平之戰(zhàn)。
長平大戰(zhàn)期間,異人自然無法飛越戰(zhàn)場返回秦國。而在長平戰(zhàn)后,秦軍緊接著就向趙國首都邯鄲逼進,趙國國王也就改變主意,禁止異人回國。
異人不能回國,無可奈何地在邯鄲混日子。呂不韋也在邯鄲替異人尋找機會逃出趙國。就在這期間,呂不韋和異人又成交了一筆生意:
呂不韋在邯鄲,早選中了一個姿容艷美又善舞的年輕女子與其同居——這女人的名字,可惜現(xiàn)已不可考,姑且稱她為邯鄲姬吧!有一天,邯鄲姬告訴呂不韋說,自己已經(jīng)懷孕,肚子里有了呂不韋的孩子。呂不韋聽到后,立刻計上心來,當晚就請異人到自己和邯鄲姬的住宅飲酒。
貪杯好色的異人得知呂不韋宴請,當然欣然赴約。這一次不同以往,在宴席間不僅有美酒佳肴,還有一位妖冶、風流、艷麗動人的少婦陪伴飲酒。大概第一眼看到這位美人,異人的魂被勾走了。幾杯酒下肚,更不能自持,仗著酒蓋臉,也未及問清楚這女人和呂不韋的關系,就起來向主人請求:“把這個美人贈給我吧!”異人涎著臉,無恥地向呂不韋提出要求。
“豈有此理!”呂不韋心中暗自欣喜,但表面上卻裝出一副生氣的樣子,呵斥他道:“這是我的姬妾,你如此無理,我決不饒你?!闭f著就裝模作樣地要與異人拼命、絕交。異人嚇得連連請求寬赦,但好色之心仍促使他死皮賴臉地向呂不韋要這個美人。
“既然我已破產棄家為你奔走,也沒什么舍不得的了!”經(jīng)過一番拿捏,呂不韋最后以無可奈何的口氣嘆道:“既然你喜 歡她,我就送給你了?!?/p>
呂不韋的“慷慨”、“大度”幾乎使色迷心竅的異人感激零涕,恨不得跪下來給他磕幾個響頭,心中充滿感恩之情,歡歡喜喜、心滿意足地把那位風流、標致、肚子里懷著呂不韋孩子的邯鄲姬接回了住處。在烽火連天的邯鄲城里過起“恩愛夫妻”的生活了。
這是呂不韋的又一筆投資,它的效益要在異人下一代國君身上收回。
呂不韋在邯鄲一面與異人做著風流的生意,一面緊密注視奏、趙間戰(zhàn)局的發(fā)展。
長平大戰(zhàn)之后,被白起有意放回的士卒倉惶逃進邯鄲。他們拖著殘廢的身子向人們描述著四十萬趙軍被活埋的殘酷一幕,消息一經(jīng)傳開,趙國首都一片驚惶,舉國一下進入備戰(zhàn)狀態(tài)。對于呂不韋來說,這種形勢則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秦軍戰(zhàn)勝,于將來稱王的異人無疑有利,憂的是當前趙國失敗,當然不可能輕易放歸異人。而異人的命運就是呂不韋的命運,他自然不能不以全部精力關注著秦、趙的戰(zhàn)局。
不過不管形勢如何緊張,異人依然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自娶了邯鄲姬之后,守著妖冶的美人,這個花花公子在外尋歡作樂的時間似乎少了一些。一年以后,公元前259年(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邯鄲姬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政”,稱嬴政。因生在趙國,又名趙政。他就是后來的秦始皇。當然,異人想不到這個“政”居然是呂不韋的種子。
人生轉折
當秦軍進攻邯鄲之時,趙國就對異人加緊控制。到秦昭王五十年,趙雖不斷挫敗秦軍進攻,但終不能使秦撤兵。在秦軍進攻之下,趙孝成王決定殺掉異人泄憤。幸虧趙國內部發(fā)生矛盾,使趙孝成王殺異人之念遲遲未能兌現(xiàn)。呂不韋給的錢使異人在趙結交賓客又起了作用,在趙王還沒有來得及殺死異人之前,消息就傳到異人和呂不韋耳中,他們知道邯鄲已不能再停留,決定伺機逃走。呂不韋在關鍵時刻出謀并秘密活動,拿出六百金賄賂監(jiān)視異人的趙國吏卒。果然,錢在關鍵時刻充分發(fā)揮了作用,拿到錢的趙國吏卒痛快地將異人放走。
異人得到逃走的機會,也顧不上美麗的邯鄲姬和幼小的兒子,匆匆忙忙地離開趙國的監(jiān)管地,飛快地與呂不韋溜出邯鄲城,投向秦軍駐地。幸好秦軍與趙軍暫時處于休戰(zhàn)狀態(tài),秦軍前線將領就令人護送異人和呂不韋回到秦國首都咸陽。趙王得知子楚逃走,大怒,又想殺死趙姬和其兒子泄憤,但趙姬母子事先已藏匿起來,免于一死。
呂不韋陪著異人歷盡千辛萬苦、擔驚受怕,惶惶如漏網(wǎng)之魚地回到咸陽,第一要務就是見華陽夫人。這時,異人與自己生母夏太后雖也多年不見,而且她也在宮內,但因她不受寵仍在冷宮備受凄涼。呂不韋和異人也顧不上那么多,對她只是置若罔聞,首先要向有權有勢的華陽夫人討好。
有華陽夫人的厚愛,子楚作為安國君的太子的地位當然也更加鞏固。原先令華陽夫人擔心的子亻奚,繼承王位的可能性也愈來愈小了。在趙國充當人質的落難公子異人,終于在呂不韋的導演下回到咸陽的宮中。
華陽夫人對子楚有好感,認為他聰明好學,不斷在安國君面前夸獎他。
在華陽夫人的趁機慫恿下,安國君最后終于下定決心:宣布子楚代替子亻奚的地位,成為太子。
從此,異人便心安理得地在宮中等待。他要等著年老的秦昭王死后,把王位讓給父親安國君。然后再等安國君死后,自己登上王位。雖說這個目標似乎有點遙遠,但異人信心十足,因為當時的王位是年邁的爺爺昭王坐著,而尚未即位的父親安 國君就已四十七歲。誰都看得出,安國君即使登上王位,這個淫佚成性的王儲也不會在國王的位子上坐長久。憑異人比較年輕這一條件,等待是大有希望的。但最盼望異人取得秦國王位的還是呂不韋。他所有的投資都是靠異人登上王位才能收回。是一本萬利還是輸個精光,關鍵在于異人的即位,所以,在異人漫長的等待期間,呂不韋一定是左右不離地守著他的“奇貨”,共同渡過那焦灼、難耐的時光。
6年之后,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國君即位,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趙國為與秦國交好,便把子楚的夫人和兒子送回秦國。安國君即位不久便去世了。太子子楚登上王位,即秦莊襄王。呂不韋殫精竭慮扶持子楚的目的終于達到了。
入秦為相
莊襄王即位后,尊華陽夫人為太后,并遵守他對呂不韋許下的諾言,拜呂不韋為丞相,封他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10萬戶。從此,呂不韋開始掌管秦國軍政大權,成了名副其實的商人政治家。
莊襄王即位僅兩年有余就去世了,接替王位的是趙姬所生的嬴政。秦王政初立時年僅13歲,拜呂不韋為相國,尊稱他為“仲父”。由于秦王贏政年幼,所以到秦王嬴政九年(前 238)他長大親政為止,這段時間實際上是呂不韋在當政,執(zhí)掌著戰(zhàn)國七雄之首秦國的所有權力。一個商人取得這樣的地位,這在先秦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呂不韋本是富商,貴為相國后,更是富可敵國,僅家中僮仆就有萬人之多。他還適應當時貴族養(yǎng)士的風氣,用錢財廣招天下賓客,羅致食客3000人,并組織賓客中有學問者,合編出一部綜合性的學術巨著《呂氏春秋》。該書被視為雜家的代表作。呂不韋這樣做,大概也有以學問靠攏士人之意,想借此改變自己因出身商賈而帶來的卑賤的社會地位,使自己顯得像個真正的貴族。
呂不韋執(zhí)政期間,繼續(xù)執(zhí)行秦國既定的兼并天下的方針。他以李斯為謀士,蒙驁、王齒乞等為將軍,蠶食諸侯土地。他曾親率大軍討滅東周,使周王朝徹底滅絕。他還派蒙騖、王齒乞等人率軍攻打魏、韓、趙諸國,屢戰(zhàn)屢勝,并粉碎了各諸侯國的最后一次合縱,為后來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掃清了道路。與此同時,呂不韋也加強了政治攻勢,用各種手段從內部瓦解各國斗志,從而方便了秦國對各國的軍事占領??梢哉f,在統(tǒng)一中國的過程中,呂不韋是發(fā)揮了較大的作用的。
呂不韋居相位十余年,獨攬秦國軍政大權。當時秦王嬴政年齡尚小,無法親政,只能依賴呂不韋。等到秦王政九年(前 238),嬴政行了冠禮標志已經(jīng)長大成人,他要親理政事了。一個有雄心大志的君主,是不會甘心長期受人擺布的,而且嬴政早就看不慣呂不韋的某些作為了,于是兩人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矛盾。
早在嬴政年幼時,呂不韋就時常與太后(趙姬)私通。隨著嬴政逐漸長大,呂不韋怕自己與太后的私情被他發(fā)現(xiàn),引來災禍,就從門客中選了一個叫嫪毐的壯漢來代替自己,讓他假裝太監(jiān),入宮服待太后。嫪毐得到太后寵幸后,被封為長信侯,開始干預政事。嬴政對此很不滿,因嫪毐是呂不韋的門客,這種不滿就轉移到呂不韋身上,從而加速了他與呂不韋之間矛盾的激化。秦王嬴政九年,有人向朝廷告發(fā)嫪毐不是太監(jiān),且常常與太后私通。嬴政得到報告后,準備治嫪毐的罪。嫪毐知道自己處境危險,搶先發(fā)兵叛亂,結果被早有所防備的嬴政一舉撲滅。這件事自然要牽扯到呂不韋,嬴政殺戮完嫪毐的三族,本 想把呂不韋也一同除掉,但又顧念呂不韋侍奉先王功勞很大,而且還有不少人為呂說情,就暫且放過了他。一年之后嬴政免去了呂不韋的相位,命他離開咸陽,遷居到其封地洛陽去。
呂不韋到洛陽后,由于他過去的聲望和影響,引來各地諸侯、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地上門拜訪。如此過了一年,呂不韋的聯(lián)系甚廣,周圍又聚集起很多人。嬴政擔心他會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東山再起,成為禍患,下令把呂不韋和家屬流放到蜀地(今四川一帶)去。呂不韋知道自己已窮途末路,就飲鴆酒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