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西游記》: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優(yōu)秀的長篇神話小說

啟迪世界的100部文學(xué)作品(上) 作者:王幫英 著,庫戈 丹千 等 編


15.《西游記》: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優(yōu)秀的長篇神話小說

〔中國〕吳承恩

【作者簡介】

吳承恩(約1500-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他出生在一個由“兩世學(xué)官”沒落為商人的家庭。吳承恩自幼聰慧,博覽群書,尤其喜愛神話故事。但仕途不順,直到四十多歲方補為貢生。以后又擔(dān)任過浙江長興縣丞。但由于他惡逢迎、恥折腰,在宦途上處處受到擠壓,為官不到兩年,耿直的他終于掛冠而去。正因宦途困頓,吳承恩晚年絕意仕途,徹底斷了通過官場為民造福的念頭,而是專心著述詩文。

【背景介紹】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僧人玄奘(姓陳)為了弄清佛經(jīng)教義,孤身一人,穿越戈壁雪山,跋涉萬里。前往天竺(古印度)求經(jīng)問法。玄奘千辛萬苦的經(jīng)歷和異域的見聞,激發(fā)了人們的想像。唐僧的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播,不但內(nèi)容被豐富,而且情節(jié)也愈加神化,宋元以來,更是產(chǎn)生了取材于此的平話和戲曲。到了明代,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更加豐富生動。

而當(dāng)時的社會現(xiàn)實卻是:政治腐敗,皇帝昏庸,宰相嚴嵩及其子,結(jié)黨營私,貪污納賄,專權(quán)二十多年。吳承恩曾在詩中對這樣黑暗的現(xiàn)實表示過強烈的不滿。他終生貧困,受到冷落,正因為處于這種悲涼的境遇,吳承恩才能夠比較清醒地觀察到生活中的丑惡現(xiàn)象,寫出了長篇小說《西游記》,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

【內(nèi)容概述】

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產(chǎn)下一石猴。石猴四海求師,在西牛賀洲得到菩提祖師指授,得名孫悟空,學(xué)會七十二般變化,筋斗云可行十萬八千里,自號“美猴王”。他去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鐵,化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龍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狀,玉帝用太白金星建議,授孫悟空弼馬溫一職,監(jiān)管御馬。猴王知道實情后,打出天門。

玉皇大帝派天兵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巨靈神、哪吒二將。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做“齊天大圣”,管理蟠桃園。悟空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再派天兵捉拿,二郎神擒住美猴王,然而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不能損傷悟空毫毛。太上老君又把悟空置于丹爐中鍛煉,孫悟空依然無傷,打出天宮。佛祖如來出面,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如來因見南贍部洲貪淫樂禍,遂派觀音菩薩去東土尋一取經(jīng)人,來西天取經(jīng)勸化眾生。菩薩在流沙河、云棧洞、五行山分別度化沙悟凈、豬悟能、孫悟空三人,以便將來做東土取經(jīng)人的徒弟,又度化白龍給取經(jīng)人做腳力。

觀音菩薩欲試唐僧師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賢、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為婿。只有八戒迷戀女色,被菩薩吊在樹上。在萬壽山五莊觀,悟空等偷吃人參果,推倒仙樹,被鎮(zhèn)元仙子拿獲。悟空請來觀音救活仙樹。白骨精三次變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識破,將妖怪打死。八戒趁機進讒言,唐僧不辨真?zhèn)危鹱呶蚩?,自己卻被黃袍怪拿住。被黃袍怪攝入洞內(nèi)的百花公主放了唐僧,并央他到寶象國給她父王送信,以便前來搭救。八戒、沙僧斗不過黃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變做老虎。八戒欲回高老莊,經(jīng)白龍馬苦勸,到花果山請回孫悟空,降伏妖魔,師徒四人繼續(xù)西行。

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據(jù)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敵不過紅孩兒的三昧真火,請來菩薩降妖。菩薩降伏紅孩兒,讓他做了善財童子。黑水河鼉龍變作艄公,誘唐僧、八戒上船,沉入水府。孫悟空請來西海龍王太子摩昂將它擒獲并押回西海。車遲國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乞雨救旱有功,做了國師,國王敬道滅僧。悟空一一挫敗他們。

觀音座前蓮花池內(nèi)金魚修煉成精,在通天河歲食童男童女。悟空和八戒變做童子,打退妖怪。妖怪作法把唐僧?dāng)z入水府,菩薩把金魚收回南海。太上老君坐騎青牛偷了老君的金剛琢下界作怪,在金兜洞把唐僧捉去。悟空請來諸神相助,均不奏效,后來找到太上老君處,方把青牛收伏。

師徒繼續(xù)西行。唐僧、八戒飲子母河水受孕,悟空取來解陽山落胎泉水,解了二人胎氣。西梁國女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賺關(guān)文,堅意西行,唐僧卻被琵琶洞蝎子變化的女妖攝去。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星官化做雙冠子大公雞,滅此妖怪。六耳獼猴精趁機變做悟空模樣,又把小妖變做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jīng)。真假二悟空從天上殺到地下,菩薩、玉帝、地藏等均不能辨認真假,最后在佛祖如來處辨明真假,獼猴精被悟空打死。

師徒四人趕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鐵扇公主芭蕉扇滅火。鐵扇公主惱恨悟空把其子紅孩兒送往觀音處做善財童子,不肯相借,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幾次斗智斗勇,借天兵神力,降伏二怪,扇滅了大火,師徒四人得以繼續(xù)西去。

師徒四人終于來到了靈山圣地,拜見佛祖,取得真經(jīng),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唐三藏等把佛經(jīng)送回首都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四人和白龍馬都受封號,共享西天極樂。

【欣賞與評析】

《西游記》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一部最優(yōu)秀的長篇神魔小說,與《金瓶梅》、《水滸傳》、《三國演義》合稱為四大奇書。《西游記》的成書過程與《水滸傳》、《三國演義》類似,都是在一定史實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長期的民間流傳和曲藝、戲曲、話本等的創(chuàng)作,最后由一位作者做總結(jié)性的再創(chuàng)作而后寫定。

《西游記》最顯著的特色是從情節(jié)構(gòu)想、人物塑造以至藝術(shù)手法上都充滿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如動物性、魔性與人性的統(tǒng)一;以神奇的想像和大膽的夸張,突出人物形象的怪誕美;以幽默詼諧的藝術(shù)描寫,渲染人物的個性特點,使人物性格帶有喜劇色彩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