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詩經(jīng)》的怨刺詩賞析
于迎春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講《詩經(jīng)》中的怨刺詩。所謂“怨刺詩”,是以政治批評和諷諭為特色的一些詩歌。有關(guān)“怨刺”的解釋,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怨者,“發(fā)憤怨誹”;刺者,“諷諭刺上”。具體說來,“怨”就是感時傷世,指責時勢過失,抒發(fā)內(nèi)心蘊積的憂悶、憤恨;“刺”則是用委婉、含蓄的語言規(guī)勸或批評執(zhí)政者。
這些詩歌無疑都是下對上,也就是臣下對君主或其他在位者的政治批評和諷諭。我剛才提到了“諷諭”,請大家稍微注意一下,這是中國古代文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爸S諭刺上”當然是表示對執(zhí)政者的不滿,但是與諫諍這一類直接的、職事化的批評不同,它強調(diào)要采用委婉、含蓄的語言,并以盡可能訴諸感情的方式。和章表奏疏這類臣下通常用來表達政見的文章相比,詩歌在表情達意上要更加婉轉(zhuǎn)巧妙、不直露,重意會,多譬喻,古人認為用這樣一種具有感染力的藝術(shù)化方式,來對君主進行規(guī)勸或指責,使之在不被冒犯、觸怒的情況下,會更容易被打動,并接受意見。通過詩歌來諷諭,因而被認為是批評政治、勸誡君主的適當、有效的途徑。
《詩經(jīng)》中的“怨刺詩”主要存于雅詩當中。據(jù)說這部分作品的產(chǎn)生與周代的獻詩制度有關(guān)?!秶Z·周語上》曰:“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奔词钦f,公卿大夫等的貴族官員,以詩歌的形式向周天子表達自己對政治的意見和態(tài)度。對此也有人表示懷疑,認為這種制度并沒有真的實行過,它只是后人對前代政治的一種理想化的說法。不過,《詩經(jīng)》的一些怨刺詩中曾經(jīng)明白地表示出,其制作是有顯而易見的政治意圖的?!缎⊙拧す?jié)南山》:“家父作誦,以究王讻。”《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極反側(cè)。”再結(jié)合多篇作品的具體內(nèi)容,可知用詩歌來表達對社會政治的憂憤、對執(zhí)政者的批評和勸告,的確出自當時一些有責任感的貴族官員的自覺。
“怨刺詩”大多產(chǎn)生于西周中葉以后,尤其是周厲王、周幽王時期,并一直延續(xù)到東周初年。不言而喻,這類作品通常與政治衰敗、社會混亂的形勢密切相關(guān),而厲王、幽王之時政荒主謬,西周政權(quán)行將瓦解,在聲名狼藉的西周末代天子幽王之后,周平王不得不遷都到了東邊的洛陽,開始歷史上的東周??梢哉f,兩周之際,是怨刺詩集中出現(xiàn)的一個時期。
“怨刺詩”主要見于“大小雅”,尤以“小雅”中為多。雅詩的作者雖基本都屬于貴族階層,但相對來說,“大雅”作者的社會層級更高一些,“小雅”的則要低一些。“小雅”中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總的說來比“大雅”要晚,與社會時勢相關(guān),政治上的諷諫怨刺之作所占比重也就更大。怨刺詩的名篇很多,如《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北山》、《巷伯》、《節(jié)南山》《雨無正》、《小旻》等,《大雅》中的《民勞》、《板》、《蕩》、《桑柔》、《瞻卬》等。
“怨刺詩”具有明顯的特點:
首先,這些出自貴族詩人的怨刺詩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精神,表達的是詩人對社會政治感同身受的不滿。西周是一個宗法制度與政權(quán)機構(gòu)密切結(jié)合的貴族社會,只有那些有貴族血統(tǒng)的人才能接受教育,參與政治管理,世襲官爵。江山社稷的安危與這些貴族們自身和家族的命運緊密相關(guān),同時他們又確實有做官任職的實際經(jīng)歷,對社會政治的好壞有真切的體驗。他們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出發(fā),把對個人遭際的感嘆與對時政的憂慮聯(lián)系在一起,把切身體驗到的不公平與對當下政治弊端的指斥結(jié)合起來,把對自身處境的不滿與對江山社稷的擔心結(jié)合起來,從而就使得他們的作品反映起現(xiàn)實來,能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真切感。
此外,這些怨刺詩具有明顯的警戒勸諭性質(zhì)。這些作者通常是貴族中一些比較有遠見的人,具有對國家前途強烈的憂患意識。他們希望借助詩歌既委婉含蓄、又易于打動人心的表達效果,提醒和規(guī)勸執(zhí)政者,使之能夠認識到政治上存在的問題,從而任用賢良、革除弊端、改善政治。對他們而言,詩歌具有顯然的工具性,他們不過是利用“詩”所具有的諷諭的特性,來實現(xiàn)其政治責任罷了。
再者,這些作品普遍顯示出較高的藝術(shù)造詣?!对娊?jīng)》里的作品,一部分采自民間,比如“國風”里的大多數(shù)作品;一部分來自貴族、王官們的制作。比較而言,出自貴族的這些怨刺詩,通常篇幅都比較長,規(guī)模比較大,敘事抒情條理井然,其語言比民間作品更加書面化,遣詞造句更為講究。這與這些作者的受教育情況有關(guān),在周代,在孔子之前,教育是貴族的特權(quán),他們的身份和文化水平在其詩作中,自然而然地體現(xiàn)了出來。
我首先講一下《小雅·北山》,一首比較短的怨刺詩,是一位受壓抑的小官吏怨恨役使不公、勞逸不均的詩。
小雅·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