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后來李治當上了皇帝,在隆重的登基大典之后,按慣例把元妃王氏立為皇后。雖說王氏出身名門,賢良淑德,但是據(jù)說她美麗是美麗,可平日里人們難見她一笑。她的這種過分矜持令高宗感到厭倦。
他開始逃避和皇后的相處。而武才人當時還不在宮中,這時,蕭淑妃出現(xiàn)了。
這個唐高宗的淑妃蕭氏,是南朝士族蘭陵蕭氏族人,齊梁皇室后裔。蘭陵蕭氏在隋朝曾出了個煬帝的蕭皇后,大唐開國,又出了個宰相蕭瑀。這個蕭淑妃身世顯赫得起碼與王皇后旗鼓相當。
蕭淑妃早在東宮時,就被選為“良娣”(太子嬪御之一)。她貌美善辯,深得高宗青睞。曾先后為李治生下許王李素節(jié)、義陽公主、宣城公主。高宗李治為太子時,蕭氏為良娣。高宗登基之后,晉為淑妃,相當受寵。
這兩個女人的爭斗,漸漸進入白熱化,從暗斗到明爭,還牽扯進了朝中的各派勢力。高宗對此感到很厭煩,卻又掰扯不清這其中的事理。
李治當皇帝后,因為冊封儲君的問題,王皇后和蕭淑妃之間的矛盾一度加劇。李治當時有四個兒子,前三個都是后宮沒有名號的宮人所生的,只有老四李素節(jié)是蕭淑妃所生,當時已經(jīng)五歲了。永徽初年,李素節(jié)被封為雍王。王皇后聽到這個封號,暗生悶氣,因為在中國古代,這封號是十分有講究的。唐朝時,雍指長安,雍王的管轄范圍就在當時的首都長安及其周邊地區(qū),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按照慣例,雍王一般不會輕易地封給妃嬪生的兒子,要封給皇后生的兒子。而皇后生的大兒子,是注定要做太子,將來是要當皇帝的;如果皇后還有其他的兒子們,那么在這些兒子之中,就可以找一個封為雍王。
現(xiàn)在王皇后自己沒有兒子,而蕭淑妃的兒子被封為雍王,王皇后更是醋意大發(fā),她覺得皇帝抬高這個兒子的封爵,可能意味著也要進一步提升蕭淑妃的地位。
王皇后想盡一切辦法勸高宗不要親近蕭淑妃,高宗從來不聽。
唐高宗專情于蕭淑妃,使王皇后十分苦惱又十分嫉妒,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沒有比這樣的事情更不能容忍的了。她幾乎時時都在想著怎么樣能讓皇帝回心轉(zhuǎn)意。不久,機會終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