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避不開流言。
有人說,世上最可怕的不是能殺人的利刃,而是殺人不見血的流言。一代電影明星阮玲玉,于1935年3月8日在上海新閘路沁園村的住宅里服安眠藥自盡。如曇花般的阮玲玉就是受不了流言蜚語,對愛情與婚姻徹底絕望,才在輿論的巨大壓力下選擇了自殺,年僅25歲。
所謂流言,就是指沒有事實根據(jù)的言論,散布這些東西,除了能讓舌頭多運動幾下過過嘴癮,對你的人生和事業(yè)沒有任何幫助,還有可能傷害到別人,損害自己在朋友、同事和上司心目中的形象,損人不利己。
《戰(zhàn)國策·秦策二》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跟曾參同名的人殺了人,有好事之徒跑到曾參家里,對曾參的母親說:“快跑吧,你家兒子殺人了?!痹鴧⒌哪赣H當然不相信,說:“我兒子不會殺人的。”仍舊泰然自若地織著布。過了一會兒,又一個人跑進來說:“你兒子殺人了?!痹鴧⒌哪赣H還是不信,繼續(xù)埋頭織布。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人慌慌張張地跑過來,說:“快跑快跑,你兒子殺人了!”曾參的母親害怕了,連大門都不敢走,翻墻頭逃跑了。曾參是有名的賢德之人,他的母親對他也非常了解,知道他根本不可能殺人,可是經不住眾人的一再相告,竟然相信了曾參殺人的流言。“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相”,這就是生活中流言的心理效應。
的確,在我們周圍,總是有人喜歡傳播一些謠言,而謠言就像空氣中的病菌一樣,很容易就擴散開來。在一個復雜而忙碌的工作組織中,流言蜚語、小道消息是少不了的。流言的內容主要涉及領導班子調整、人事變動、個人升遷等一些敏感問題。它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范圍廣的特點,對人們的思想、情緒產生的影響大多是負面的、消極的,對開展工作極為不利。
瑤佳是一個頗具才能、青春靚麗的女孩,讓同事們羨慕不已。因為工作認真、態(tài)度積極,公司一度考慮將她提升到管理層,但是每一次的提案最后都被擱淺了,令瑤佳十分苦惱。
瑤佳開始十分不解,自己的問題到底出在哪,為什么總是在領導層投票的時候被否定?在最近的一次領導的年終意見中,瑤佳終于明白了原因——其中一位領導人給她的建議是:避免經常與他人議論各種是非,不要傳播流言蜚語,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
現(xiàn)在,一些單位和部門都有這種現(xiàn)象,有些員工不在工作和學習上下工夫,而是專愛打聽、傳播小道消息,今天說張三提升了,明天說李四有了婚外情……一時間搞得人心惶惶。這一部分人,雖然是少數(shù),但嚴重干擾了我們的視線,影響了我們的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