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于道德感的歷史19

尼采全集 作者:弗尼采


104

自衛(wèi)。——如果人們一般來說都認為自衛(wèi)合乎道德,那么他們就必須認為所謂不道德的利己主義的幾乎所有表現(xiàn)也都合乎道德:人們造成痛苦,搶劫或殺人,是為了保存自己或保護自己免遭個人不幸;當狡詐和裝假是自我保存的正當手段時,人們就說謊;當涉及我們的存在和安全(保存我們的幸福)時,故意傷害被承認為合乎道德;按照這個觀點,國家在實施處罰的時候,自己也在作出傷害。在非故意傷害中,當然就不存在不道德的因素,因為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究竟有沒有一種故意傷害不涉及我們的存在、不涉及我們的幸福呢?有沒有一種純粹出于惡的傷害呢,例如像在殘酷行為中那樣?如果人們不知道一個行為會造成多大痛苦,那么它就不是惡的行為;所以孩子對動物不是惡意的、惡的:他們像對自己的玩具一樣研究動物、摧殘動物。但是人們充分了解一個行為會對別人造成多大痛苦嗎?我們盡我們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能耐避免痛苦:如果能耐繼續(xù)擴展,就是說,擴展到同胞身上,那么我們就不會給任何人造成痛苦(除非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給自己造成痛苦:因為治療而開刀,因為健康而吃苦耐勞)。我們通過類推得出結論:某事物給某人造成痛苦,而經(jīng)回憶和想像力的作用,它甚至使我們感到討厭了??墒牵谘劳春脱劳吹臉幼右鸬耐纯啵ㄍ椋┲g始終存在什么樣的區(qū)別呢?在出于所謂惡的傷害中,所產(chǎn)生的痛苦的程度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無法知道;但是只要在行為中有快樂(自己的力量感,自己強烈的興奮感),就會有行為發(fā)生來保護個人的幸福,并因此而符合類似關于自衛(wèi)和應付人的謊言的觀點。沒有快樂就沒有生命;為快樂而進行的斗爭就是為生命而進行的斗爭。個人這樣來進行這場斗爭,以至于人們稱之為善,或者那樣來進行這場斗爭,以至于人們稱之為惡,這取決于他才智的程度和性質。

105

行賞的正義。——誰充分理解了關于不負任何責任的理論,誰就不會再把作出賞罰的正義歸入正義的概念里了,除非這正義在于給每一個人他自己的東西。因為被罰的人不該罰:他只是作為今后嚇退某些行為的手段而受到利用;受賞的人同樣不該賞:因為除了他做過的以外他不可能有其他做法。對于他和其他人來說,獎賞只有一種鼓勵的意義,為以后的行為提供一個動機;贊揚應該對正在跑道上跑的人喊,而不應該針對已經(jīng)到達終點的人。賞與罰對于一個人來說,都不像他自己的東西那么適宜。把它們給他是出于有用的理由,他本不必正義地對它們提出要求。人們不得不說,“聰明人不因善行而行賞”,就像人們已經(jīng)說過的那樣,“聰明人不因惡行而作處罰,而是為了因此而沒有惡行”。如果賞罰被取消,那么做某些行為和不做某些行為的強有力的動機也就被取消了;人類的有用性需要它們延續(xù)下去。只要賞罰、褒貶最敏感地作用于虛榮心,那么這同樣的有用性也需要虛榮心的延續(xù)。

106

在瀑布旁。——看到一個瀑布,我們就會認為我們在波浪的無數(shù)弧線、曲線和浪花飛濺中看見了意志的自由和隨心所欲;但是天地萬物必須在數(shù)學上算出每一個運動。人類行為也是這樣;如果人們全知全能,他們就一定能事先算出每一個個別的行為,同樣也能算出知識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錯誤、每一個惡。行為者本人當然處于專橫的幻覺中;如果世界之輪有片刻工夫停止轉動,且有一種全知全能、能掐會算的智能利用這個間歇,那么它就能夠繼續(xù)講出每種生存物的最久遠的未來,描繪出世界之輪還將在其上滾動的每一條軌道。行為者關于自己的錯覺,即關于自由意志的假設,也屬于這種要算出的機械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