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陛云幼承家學(xué),受祖父曲園先生耳提面命,悉心指導(dǎo),因此在文學(xué)、書法方面皆有建樹,尤精于詩詞。著有《小竹里館吟草》、《樂青詞》、《蜀輶詩記》、《詩境淺說》、《詩境淺說續(xù)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等。
平伯先生出身于如此家庭,自幼受古代文化的熏陶,奠定了雄厚的舊學(xué)基礎(chǔ)。其曾祖以曲園為號,而曲園是一座古典園林與普通住宅渾成一體的小園。乃由友人資助在蘇州城內(nèi)馬醫(yī)科巷買下潘氏一塊廢地,由俞樾先生親自設(shè)計(jì),鑿池壘石,栽花種竹,建屋三十馀楹。由于地形呈曲尺形狀,故取名曲園,并由此自號曲園老人。
曲園主要建筑曰“春在堂”,是俞老翰林讀書、寫作的書齋,也是接待賓朋、談詩論文之所在。俞樾30時,在北京保和殿參加朝考(入選翰林之考試),試題為“澹煙疏雨落花天”,俞樾以“花落春仍在”開篇,深得閱卷官曾國藩賞識,故而榮登榜首。曲園先生將“春在”題作堂名,且將250卷著作題名為《春在堂全書》,足見此事在其心靈深處的地位。春在堂之東,是正廳樂知堂。西北,是一個小園,西邊一條長廊,中間有曲水亭,廊下一泓清泉,名曲水池。東面,一座假山傍池崛起,山上筑有徊峰閣和在春軒,曲園老人常在此吟詩玩月。南北則有認(rèn)春軒與達(dá)齋相對而立。老人曾有詩記之:“書生例好事,所樂唯林泉,爰因地一曲,而筑屋數(shù)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