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1]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2],典天官[3]事。后世中衰,絕于予乎?汝復(fù)為太史,則續(xù)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tǒng),封[4]泰山,而余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wú)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揚(yáng)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chēng)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5]之德,宣周召[6]之風(fēng),達(dá)太王、王季[7]之思慮,爰及公劉[8],以尊后稷[9]也。幽厲[10]之后,王道缺,禮樂(lè)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shī)》《書(shū)》,作《春秋》,則學(xué)者至今則[11]之。自獲麟[12]以來(lái)四百有余歲,而諸侯相兼[13],史記放絕[14]。今漢興,海內(nèi)一統(tǒng),明主賢君忠臣死義[15]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哉!
【注釋】
[1]先:祖先。
[2]虞夏:有虞氏之世和夏代。
[3]典天官:指掌管天文歷法。
[4]封:指封禪。
[5]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
[6]周召:指周公、召公,周初的賢臣。
[7]太王、王季:指周文王的父親王季和祖父太王。
[8]公劉:周人的祖先,為了躲避戎狄的騷擾,帶領(lǐng)族人遷居于豳,即今中國(guó)陜西省彬縣、旬邑縣西南一帶。
[9]后稷:周人的始祖。
[10]幽厲:指周幽王、周厲王。
[11]則:效法、學(xué)習(xí)。
[12]獲麟:指春秋魯哀公十四年獵獲麒麟之事,相傳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輟筆。
[13]諸侯相兼:指諸侯相互兼并。
[14]史記放絕:指歷史記載荒廢斷絕。
[15]死義:為義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