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主宰自己的命運?
塞涅卡說:愿意的,命運領著走;不愿意的,命運拖著走。
人生無常,命運難測,人們不清楚未來的生活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因此常常懷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擔心好夢難圓,擔心厄運不期而至。
哪些因素對命運的影響最大呢?有的人歸因于環(huán)境,天天抱怨社會風氣不良,恨不得立即跳出國門,成為外國公民;有的人歸因于政府,將自身的平庸和一切不好的現(xiàn)象都說成“體制原因”;有的人歸因于家庭,有個好爹好媽,比什么都強啊!有的人歸因于老板,自己看上去就像一匹純種千里馬,可惜伯樂早在2000多年前就死掉了!
但是,命運的決定因素是自己。伏契克說:“生活里沒有旁觀者?!泵總€人必須在人生劇場中擔任一個角色,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鑄就人生的精彩。不愿辛苦扮演角色、只想坐在一旁安安心心當看客的想法是不現(xiàn)實的,正如塞涅卡所說:“愿意的,命運領著走;不愿意的,命運拖著走。”人一生下來,不管愿不愿意,都成了人生悲喜劇中的主角,無論怎樣排斥和抗拒,都不能擺脫自身的角色,不過是使“劇情”變得很難看而已!
大多數(shù)人都習慣性地受自身之外的因素所左右,隨波逐流,跟著感覺走。而命運的改變,常常源于一個主動的選擇。主動和被動,往往是杰出與平庸的分界線。
不可否定,外因的力量確實很強大,每個人都像社會大潮中的一葉輕舟,都像生活快車上的一個乘客,被某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所裹挾,駛向不以人的意志而轉(zhuǎn)移的方向,自由選擇的機會并不多,命運的改變就在于把握這為數(shù)不多的機會。
我們不妨來看一個哲學家的人生故事:
有人說:弗洛伊德的人生就像他的作品一樣,拒絕平凡。他從小就顯示了好出風頭的個性,常有一些驚人的言行。有一天早上,小弗洛伊德尿床了,他認真地對母親說:“我長大后一定給你買一張很大很美的新床。”母親聽了很高興。另一天早上,他忽然跑進父母的臥室,當著他們的面,在地板上撒了一泡尿。父親非常生氣,對妻子說:“這小子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小弗洛伊德大受打擊,大哭了一場,幾十年后還對此事記憶猶新。
上學后,弗洛伊德的生活進入一個按部就班的時期,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工作就是讀書,任何別的選擇都不一定明智。他的選擇是將書讀得最棒,因此他的成績非常優(yōu)秀,17歲時,他成功考入了維也納大學醫(yī)學院。
22歲那年,奧匈帝國政府為弗洛伊德作了一個選擇,將他征召入伍,當了一名醫(yī)官。在軍營里,不需要個性,只需要服從,結(jié)果他的個性讓他吃盡了苦頭。一天,他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認為不會有人來看病,就提前離開了。不料,剛巧一位將軍來軍營視察,將他逮個正著,于是,他被送上軍事法庭,以玩忽職守罪被判入獄,在獄中度過了24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