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于交椅的遐想 7

第一支筆 作者:蘇東皮


作為分管市府辦的領導,錢子強副市長也談了他的意見:“我完全同意秦市長的意見。當前正是用人之際,我們需要一進來就馬上可以上手的熟練文秘人才,確保市府辦的文字工作無縫對接,不出問題。秦市長的意思很明確,簡單地說,就是要選有真材實料的人,誰走后門,誰做人情,誰拿工作開玩笑,就別怪領導拿他的交椅開玩笑。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

兩位市領導這么一強調(diào),特別是錢子強副市長殺氣騰騰的警告,還真把大家給嚇著了。林百強主任和梁朝副主任備感壓力,趕緊擰緊發(fā)條,四處打聽。通過明察暗訪,在各部門推薦的五十多位人選中,逐一考察,逐一淘汰。篩過來篩過去,討論來討論去,覺得還是海源晚報新聞部主任楊家華和海源市文聯(lián)辦公室工作人員李惜君最符合秦東江市長的要求。兩個人該選誰呢,林百強主任和梁朝副主任沒了主意,兩人一商量,干脆把兩人的情況一起向秦東江市長匯報,請領導來決定。秦東江市長沉吟了半晌,大手一揮:“干脆把兩個人都調(diào)進來吧。”

老大發(fā)話了,事情就好辦。于是組織部門迅速行動,考察、調(diào)檔,一路綠燈。楊家華和李惜君便在同一天走進了市府辦公室,成了市府辦公室的一員。他們都是從筆桿子隊伍中優(yōu)中選優(yōu)、強中挑強篩選出來的寶貝。楊家華原來在海源晚報工作,海源晚報辦公樓就在市府大院旁邊,充其量也就五十米的距離。楊家華調(diào)進來沒什么不適應的,不過是換了幢樓,挪了個辦公室而已。這兩個人的命運都有一番不足為外人道的曲折,如果說李惜君能夠被看中是沾了虛名的光,人家楊家華則是名聲在外的實力派秀才。

這個楊家華不簡單,1.75米的瘦高身材,一張白凈的娃娃臉,乍一看很像臺灣歌星蘇有朋。他屬于那種比較自戀的人,對穿衣打扮非常有心得,一身爽利,更顯得風流倜儻。他是汕城大學文學院畢業(yè)的,正經(jīng)的科班出身,在市府辦做秘書也算是得其所哉。早在大學期間,他就經(jīng)常寫詩歌、小說、散文之類,名字常常在大小報紙雜志上閃爍。大學畢業(yè)后,在海源高級中學教了一個學期的語文,因受不了一成不變的教師生活,便應聘到海源晚報當了記者。因為文筆了得,人又機靈,很快混上報社新聞部主任。對于楊家華來說,一個縣級市報紙記者的那點活兒太小兒科了。閑暇無事時,他又重拾起文學夢,寫了一部名為《萬綠湖夜鶯》的小說,該小說還成為嶺東省作協(xié)年度重點推介作品,從此他在海源市更是成了名人。楊家華生性活潑,結(jié)交了不少文藝界的朋友,漸漸地沉湎于迎來送往,應酬唱和,練就了一副好口才。

海源晚報社社長非常看重楊家華,林百強主任表明向他借將的來意時,他老大不樂意。這還罷了,這位老社長竟然私下里找到楊家華做起思想工作,從他所謂的文學夢談起,勸了他大半宿,希望他能在晚報社安下心來。社長這個人,是個純粹的文人,對文學非常癡迷,多年前就曾拒絕一個老同學的盛情邀請,放棄了到近江某集團公司做副總的機會。他勸了許久,楊家華愣是無動于衷。他不死心,又從自己上山下鄉(xiāng)到海南當知青講起,感嘆自己受命運捉弄,一生鐘情文學,卻在文學上無所建樹。現(xiàn)在形勢這么好,希望楊家華能堅守自己的文學夢,不要輕易離開報社,免得像自己一樣抱恨終生。他分析說:“改革開放的時代來了,中華文明復興的時刻來了,文學的春天來了,躬逢盛世,正是作家大展宏圖的時候。對于你這樣一個有天賦的文學工作者來說,離開報社這個舞臺不是明智的選擇。”他諄諄教誨,“家華啊家華,政治是精英玩的玩意兒,你這種秀才玩不轉(zhuǎn),而且做官一時,文章卻是永恒。”甚至說,只要楊家華愿意留在晚報社,他將親自向主管部門推薦,立馬可以讓他當報社的副社長,等他過幾年一退,就極力推薦他接社長的位置。無奈,他越是勸,楊家華反而去意越堅決。楊家華想,如果這時候不抓住機會溜之大吉,遲早也會變得跟眼前這個瘦弱的老文人一樣,混得面無三兩肉,可憐兮兮的。再說一個小小的報社副社長,又怎能湮滅得了他勃勃的雄心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