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描寫洞庭湖的氣象,鋪墊出一個宏大的背景,借山川的豪氣來寫忠臣志士之志,用了文章五訣的“形”:“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第三、四段,作者借景抒情,設(shè)想了兩種“覽物之情”,創(chuàng)造出一悲一喜的意境。
第三段寫心情不好的情況下是什么情形:“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边@一段連用了十個恐怖的形象:霪雨、陰風(fēng)、濁浪、星隱、山潛、商斷、船翻、日暮、虎嘯、猿啼,為了突出滿目蕭然,感極而悲這個很傷感的心情,用的是“形”和“情”。
第四段寫心情好的情況下是什么情形:“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這一段連用了春風(fēng)、麗日、微波、碧浪、鳥飛、魚游、芷草、蘭花、月色、漁歌等十個美好的形象,引出一個“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由“形”到“情”。
第五段導(dǎo)出哲理:“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推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理,是用前面的“形”“事”“情”鋪墊過來的。
最后,“時六年九月十五日”,又回到“事”上來了,照應(yīng)文章的開頭,很自然。
《岳陽樓記》的核心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們設(shè)想一下,如果這篇文章一開始就說理,為官應(yīng)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么它肯定流傳不下來,因為不符合審美標準?!对狸枠怯洝泛镁秃迷谟行?、有景、有情、有人、有物的鋪墊,而且全都用優(yōu)美的文字來表述,用了許多修辭手法,已達到了一個完美的藝術(shù)境界?!对狸枠怯洝窙]有用典故,但它自己成了一篇空前絕后的經(jīng)典。
古今文章的作者有兩種,一種是專業(yè)作家,就是文人的文章,他已嫻熟地掌握文章的詞、句、結(jié)構(gòu)、音、韻等。專業(yè)作家的作品重在情,感情寫得很濃厚,文字也很華麗。還有一類作家即政治家、思想家的作品,重在理,一定要說出一個道理來,如賈誼、魏徵的文章。文人的文章經(jīng)常是求情而不求理,常文有余,而理不足,而政治家的文章,求理而不求情,常理有余,而美不足,只有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才能寫出好文章。我們好多文獻里面都是講“理”的,但是官話、套話多,所以它不叫文章,也不可能流傳。有一些政治家、思想家,自己并不想當(dāng)作家,但是經(jīng)歷了很多后,積累日深,不吐不快,寫成了文章,但是,這樣還不行,還得加上小時候?qū)ξ恼碌男逕?,這才能夠成就一個大的作家。一個文章家,就是既有理,又有文,才能寫出百年不遇的絕妙好文。如果先進了藝術(shù)之門,文字過關(guān)了,再想深造思想比較難,如果思想已經(jīng)修煉得很高了,再加一些藝術(shù)修養(yǎng),相對來講容易一點,所以真正的大文章家,政治家、思想家出身的比較多,而專攻文章、以文為業(yè)的反倒少。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很有名,若論思想之深,絕對比不過《岳陽樓記》。可見,要寫出一篇好文章是多么不容易了。金代的學(xué)者元好問評價范仲淹說:“范文正公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其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備數(shù)器?!蔽覀冞€可以再加上一句:“在文壇為大家。其思想、其文采,光照千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