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可以是麻醉斗志的毒藥,也可以是點燃斗志的導火索。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平穩(wěn)的心態(tài),一方面不要妄自菲薄,另一方面不要輕視自己的對手。
前段時間,有個小伙子天天來寺院里找我,他說他臨近大學畢業(yè),心里很煩惱。我就說:“你這是畢業(yè)綜合征,可能是擔心出了校園不能好好地適應環(huán)境,年輕人多磨煉就好了。”
但他說,他最焦慮的還不是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問題,而是自己出身貧寒,無法與那些富二代、官二代們競爭,這讓他感到很憂傷。
聽了他說的這些煩心事兒,我想起佛陀當年在舍衛(wèi)城傳法時的一個故事:有一個相貌丑陋、腦子又不太聰明的人,在聞聽了佛陀講說善法后,他內(nèi)心無比歡喜,于是出家修行。可這個人沒有任何修行基礎,因此在僧團里就感覺特別吃力。每次佛陀講法之后,他總要問很多問題,如是過了幾年,他在修行上都沒有什么進步。這時有人就說,你不適合做一個沙門,因為你沒有那個慧根,還是還俗吧。
“不!佛陀說過,每一個眾生都能解脫覺悟,我是不會半途而廢的!”他這精進無畏的精神使佛陀大為感慨。在一次法會結(jié)束后,佛陀于眾人面前說道:“這個人的資質(zhì)雖然并不出眾,但以他這種自信自立的信念,未來之世必定可以成佛。”果然如佛陀所預言授記的那樣,這個資質(zhì)平平的人經(jīng)過不懈修行之后先證得阿羅漢果,之后又經(jīng)不斷修持而大徹大悟。
寫到這里想起多年前聽來的一則小故事,這里分享給大家。
從前某座寺院里有一頭拉磨的驢,某天一位僧人帶著驢子下山,說是去馱東西。驢子從沒有看過外面的世界,于是很興奮地就跟著去了。
來到山下后,僧人把一件東西放在驢背上,然后就牽著它返回寺院。一路上,行人們看到驢,紛紛虔誠地跪在道路兩旁,對他頂禮膜拜。驢子開始大惑不解,慌忙躲閃著,但見得多了,便飄飄然起來。“哈,原來人們?nèi)绱顺绨菸野。?rdquo;
回到寺院后,驢子覺得自己身份如此高貴,死活都不肯拉磨了,只愿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僧人無奈,便放它下山,隨它去了。
驢子下山后,看見遠處有一群人在敲鑼打鼓,它想這些人一定是歡迎它的,于是便大搖大擺地迎面走去。那本是迎娶新娘的隊伍,人們一見被一頭驢攔住了道路,唯恐誤了良辰吉時,便用棍棒抽打它。
驢子拼命地逃回寺院,滿懷怨憤地說:“人心如此險惡,第一次下山人們對我跪拜,如今竟敢對我下毒手了……”
僧人無奈地笑道:“可真是一頭蠢驢!你以為人們跪拜的是你嗎?那天你背上馱的是一尊佛像,人們拜的是佛,可不是你?。?rdquo;
人也一樣,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說,不要因為自己不是 “富二代”,拼爹拼不過別人就心生抱怨。別人的崇拜只是他們自己的需求,而你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好。不要放棄拼搏,比如通過讀書豐富思想,通過學習技能提高自己。只要你肯求學,人人皆可成為我們的老師,事事可以成為我們發(fā)展的平臺,取得成就最好的方法便在于此了。
每個眾生因為前世因果業(yè)力的不同,自然今生在許多方面都會有差異,但是起跑線越是不對等,你越不能放棄拼搏,同時也不能放棄對善根的培植。就算你是為了自己考慮,為了自己以后能夠有個更好的人生乃至下一生,你都應該以一個入世的修行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切不可因為起跑線與他人有差異而自暴自棄。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家庭,也無法選擇父母,甚至連自己的相貌、智商等都無法選擇。如果你自覺與別人相比差得太多,那正可以以此為奮進的動力。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差距,這是現(xiàn)實,但你是要通過自身努力躋身于成功者的行列,還是就此停步,讓自己的人生黯淡無光,這決定權(quán)卻是在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