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蓄力的彈簧與埋頭的鴕鳥

不能等 不能怕 不能悔 作者:阿色益西降錯


生命是一個持續(xù)修行的過程,但對于躲在幻覺中自我欺騙的人而言,生命不過是自欺欺人的過程而已。

這幾年 “正能量”“負能量”開始成了流行詞匯,人們會用“遠離負能量”或 “積累正能量”來表達自我。當自己尚沒有做出任何成績時便對旁人說 “我在積蓄能量,等待厚積薄發(fā)”。這成了人們沉寂無所為或想有所為而不知如何是好時的一個漂亮托辭。很多時候,所謂的積蓄能量只是在自己編織的夢幻里做個埋頭的鴕鳥罷了,隨著時間流逝,積蓄的并非能量,而是隱藏在虛幻勵志背后的惰性。

在佛教里說得比較多的,除了“人身難得,生命無常”,便是關(guān)于這個世界 “空性”理論的見解。我們這個生命,就好比是天空的閃電一般,瞬息便過。整個世界,不過是各種因緣聚合的結(jié)果,不知道什么時候,因為什么變化,世間所有的人、事、物便不存在了,因此許多覺悟者都把這人身和世界比作一個巨大的幻夢。你執(zhí)迷的異性,只是你自己的幻覺;你執(zhí)著的人身,亦復(fù)如是。

“財物如幻亦如夢,愚癡眾生被誑惑,剎那時得剎那時失,何有智者生愛心。譬如幻師幻化事,乾達婆城種種色,財寶如是誑凡愚,于虛妄中何有實。”這是《大寶積經(jīng)》里佛陀對眾生的開示,財富如同夢幻一般,其實世間諸事也是這樣啊。雖然一切有為法皆不可久長,但我們生活在世間該努力時還是要努力的。

在力量薄弱的時候,我們需要積蓄自己的能量,所以人生中便充滿了一個又一個的蟄伏期,當你的能量積蓄到一定程度時再奮發(fā)努力,這樣也是可以的。但有不少人仍以“積蓄能量”作為自己躲避競爭、逃避生活的借口。

人類最是善于自欺,比如有些人明明知道世間的根本屬性是無常,但還是會這樣想:“我的時間還有很多,今天做不完的事情明天還可以再繼續(xù)。”躲在幻覺中進行自我麻醉、自我欺騙,這是人們的拿手好戲。有時候,他們是為了找個借口說給別人聽,裝模作樣扮給別人看,可是時間久了,他們對別人的欺騙竟然連自己都信以為真起來。

佛教認為人的心靈有巨大的變幻功能,你經(jīng)常重復(fù)的話、腦中常浮現(xiàn)的念頭想法,久而久之都會成為現(xiàn)實。比如有人經(jīng)常告誡自己人生無常,應(yīng)當精進,那么他真的會充滿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去做事業(yè);而有人經(jīng)常說 “我的力量還很弱,目前我什么都做不成”,那么他就真的會一再頹靡下去,直至生命走到了盡頭,也不見他辦成過什么大事業(yè)。

生命是一個持續(xù)修行的過程,但對于躲在幻覺中自我欺騙的人而言,生命不過是自欺欺人的過程而已,等到這一世的生命行將結(jié)束時,他們再怎么追悔也無濟于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