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井中學:“差”就是好(1)

15歲上北大 作者:徐安琪


你是否面臨過擇校的苦惱呢?

能上名校,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在有限的條件下,你必須要面對一所普通學校,一所在坊間傳得很“差”的學校,你會就此失落、痛苦,乃至迷失奮斗的方向嗎?你會放心把自己的青春交付給它嗎?

在我即將入初中的那年,關于高井中學的“差”,坊間存在著五方面的議論。第一,地理位置差。第二,師資很普通。第三,生源差。第四,學風差。第五,成績差。所以,但凡小學時成績稍好或家里有點小背景的同學都對這所學校“敬而遠之”,生怕這所學校或其學生影響了自己的“前程”。

然而,“前程”是個終身概念。且不說二十年、三十年,就是五年內,看看你的身邊,又有幾人走的路是當初設計好的呢?而變化,往往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我們的生活。如上文中所述,因為我選擇了跳級,全區(qū)只有這一所中學愿意接受我。

我應該抱怨嗎?我應該苦惱嗎?我應該像學校里大部分同學一樣,降低對自己的期待嗎?我應該沉淪嗎?不!

為什么不?很簡單,我想爭口氣。從跳級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前面的道路,不會是坦途。因此,我反倒釋然了。我的心里只想著:無論到什么環(huán)境中,都要做最好的自己。

于是,我坦然而愉悅地邁入了高井中學。再次出乎意料,沒過多久,我發(fā)現,這里居然是一片能夠讓我騰飛的土地。

別人眼中的“最差選擇”,到我這里竟然變成了“上上簽”。

剛才提到的“五個缺點”,經過證實和分析,我發(fā)現它們不僅不會對我的發(fā)展構成威脅,甚至有些“缺點”,還是實際意義上的優(yōu)點。

關于“地理位置差”。

所謂位置差,無非是指交通不便利,離商業(yè)區(qū)、市中心不夠近。然而,求學并非趕集,上課并非經商,離市中心、商業(yè)區(qū)很近,離麥當勞、電影院、游戲廳、大商場、歌舞廳、手機專賣店近,就一定是好事嗎?顯然,不見得。何況,正因為學校離家近,我每天都可以回家,就當天產生的問題與父母及時溝通。這對于剛剛跳級的我而言,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關于“師資很普通”。

去學校的第一周,我就發(fā)現,這里的老師,簡直對我太好了。學校里以老教師居多,他們經驗豐富,盡職盡責。更重要的是,這里的老師,由于很少能教到“勤奮的學生”,對于我的到來,他們感到格外欣喜。事后證明,老師們對我每一點小進步都格外重視,而且不約而同地樂意給我“開小灶”。這難道不是一片適合成長的土壤嗎?

關于“生源差”。

在所有的理由中,“生源差”聽起來最嚇人,但實際上是最不值得一提的。每個進校的人,難道不正是“差生源”中的一個嗎?批評別人,不就等于批評自己嗎?你認為別人的差影響到了你,別人則認為你才是差的根源!何況,如果這所學校不接受差生源,那么,我們的容身之地又在哪里呢?我有很低的起點,但是,只要堅持奮斗,我也一樣可以有很好的未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