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各路英雄催生出一代兵法大師(5)

毛澤東兵法 作者:柏樺


這時的毛澤東不僅洗冷水浴,還進行日光浴、風浴、雪浴,游泳、登山、體操、露宿等各種強身健體的活動。他甚至分文不帶,作長途跋涉,以“游學”之策略鍛煉自己的身體與意志。這套做法與中國傳統(tǒng)文弱書生的做法完全不同,近似于一種強有力的軍事訓練。毛澤東心里開始逐漸明白了,在他日后的戎馬生涯中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與過人的精力。雖然這時毛澤東仍為一介書生,并未從事任何軍事活動,但他已經(jīng)具備了著名軍事家拿破侖所概括的一個優(yōu)秀統(tǒng)帥所需具備的幾個基本素質(zhì):堅定的個性、過人的勇氣、深謀遠慮及優(yōu)等的才學機智,而且這幾個方面能夠均衡發(fā)展。一旦時機成熟,這些素質(zhì)就會讓他在軍事舞臺上大展宏圖。

毛澤東此時不僅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口號,而且還在日記中奮筆寫道:“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體育之研究》。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的個性已經(jīng)充分形成極其富有特征的兩種品質(zhì):關(guān)心中國之命運;強調(diào)勇氣、力量和尚武精神是救國之道。毛澤東清楚地表明:“夫體育之主旨,武勇也?!?/p>

接著他又鏗鏘有力地指出:“操練應(yīng)是兇猛粗獷的,跳上馬背能射擊,要能連續(xù)不斷地戰(zhàn)斗,喊一聲地動山搖,吼一聲乾坤變色,要有項羽移山之力,所有這些都是兇猛粗獷的,軟弱嬌氣將一事無成?!?/p>

全文歸根結(jié)底,指出鍛煉身體就是為了戰(zhàn)斗,而且體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軍事英雄主義。健康的體魄、勇敢的意志和樂觀的態(tài)度都是中華民族所需要的。他繼而贊賞中國歷史上那些武勇與事業(yè)并駕齊驅(qū)者:“燕趙多悲歌慷慨之士;烈士武臣,多出涼州。清之初世,顏習齋、李剛主文而兼武。習齋遠涉千里之外,學擊劍之術(shù)于塞北,與勇士角而勝焉。故其言曰:‘文武缺一豈道乎?’顧炎武,南人也,好居于北,不喜乘船而喜乘馬。此數(shù)古人者,皆可師者也。”

毛澤東除了重視體育之外,對楊昌濟先生所授“修身”課程也極為認真。我們可從他當時所做的《講堂錄》(即現(xiàn)在稱課堂筆記)中見得真切。

在此,我們僅從流傳下來而保存在湖南韶山毛氏故居的《講堂錄》中有關(guān)兵法的文字摘錄如下:

“兩軍交綏,安者勝矣,驕則必敗。”

“矛殺人,盾避敵,各當所用,此謂器使人?!?/p>

“夫以五千之卒,敵十萬之軍,策罷乏之兵,當新羈之馬,如此而欲圖存,非奮斗不可。”

“夫兵者,國之衛(wèi)也,非強悍有力者不勝其任,尤非多受教育者不能有功。吾國士人既甚弱矣,則兵出于招募,而無賴鮮識之徒充其選,驅(qū)之臨戰(zhàn),不待交而先潰,歷年國受叵創(chuàng)者以此?!?/p>

“毒蛇螫手,壯士斷腕,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也?!?/p>

“孫武子以兵為不得已,以久戰(zhàn)多殺非理,以赫之功為恥,豈徒談兵之祖,抑庶幾立言君子矣?!?/p>

“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無智名,無勇功。”(孫武《謀攻篇》)

“殺人以生人。”

“以久制勝。即恒之謂也,到底不懈之謂也?!?/p>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動,猛虎踞于后而魂不驚。”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