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有“哭嫁”的習(xí)俗,待嫁姑娘在出嫁前一個月開始“哭嫁”。出嫁是一件喜事,這習(xí)俗是預(yù)示著告別現(xiàn)階段的人生,哭別父母、兄弟姐妹和親朋好友?;槎Y當天,新娘會坐著花轎帶著嫁妝和送親的隊伍出門,迎親隊伍在半路迎接新娘。兩支隊伍匯合后,會來一段土家族的打溜子,這里比的不是誰打得響、曲牌打得多,而是比誰打的音色準。搶床是賽溜子之后又一個土家族婚禮的節(jié)目,誰搶到床,誰就是婚后當家人。新郎經(jīng)常會禮讓新娘,所以在土家族中一般都是女人當家。
這些節(jié)目進行完后,全寨老少就會聚集在寨子的擺手堂大跳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而傳統(tǒng)的祭祀舞蹈,每逢喜慶之日和貴客臨門都會通宵達旦地同歡共舞。兒時,只要是看到土家姑娘出嫁,就會莫名地憧憬著自己某一天也會像新娘一樣,坐上大花轎,帶著漂亮的嫁妝,幸福地奔向那個“執(zhí)子之手、死生相契”的他。那種好奇和期望已如路邊的小草,不知不覺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生了根。有時,我會感慨地回望, 我到底是想以這樣奇特的方式嫁人過把癮,還是為找到此生中的那個他平淡過生活。
過年
過年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jié)日,我也不例外。噼啪作響的炮竹聲、豐盛美味的年夜飯、漂亮的新衣服是最大的誘惑。每逢過年,我都會感到無比的快樂。
兒時,幾乎每個年夜飯,都是在爺爺奶奶家吃的。爺爺奶奶住在張家界,以前叫大庸市,是一個小山城,家家戶戶都睡得很早,臘月二十九會早起準備團年飯。爺爺是大廚師,所以一到過年,掌勺的任務(wù)就落在了爺爺身上。做飯前,爺爺會先把一碗水放在灶上,供奉灶王,等到團年飯快吃完的時候,再端上來給每人喝一口,保佑家人來年不生病。蒸合菜、梅菜扣肉、臘豬臉肉、香菇燉雞、米湯青菜……這都是土家族過年所必備的菜肴。其中蒸合菜是最具湘西特色的一種混合菜肴,主要用料是蘿卜、白菜、粉絲、豬肉,將這些食物切成較粗的塊、片,一起放大鍋內(nèi)用水煮熟,謂之“合菜”。
相傳古代,正值過年,朝廷忽傳軍令,需征調(diào)土家兵丁北上抗敵。土家人便提前過年,由于來不及備辦年飯菜,便將幾樣主菜混在一起煮熟。自此以后,為了表示對征戰(zhàn)中殉國將士的深切懷念,每年過年時,都要特辦一份“合菜”,久而久之,相沿成俗。
爺爺最拿手的是大碗扣肉,雖然扣肉是用偏肥的五花肉做成,但做好后肥而不膩,入口即化。肉下面是梅干菜或者豆豉,一邊吃著美味的扣肉,一邊把梅干菜和豆豉拌在米飯中,下飯的不得了。后來爺爺把這道最拿手、最受歡迎的菜傳給了爸爸,我們就把這道菜取名為“老爹扣肉”。爸爸至今也只會做這一道爺爺傳給他的菜。
臘月二十九的大清早四點,飯菜香味透過木房的縫隙,徐徐飄進房間。我和妹妹及表弟表妹們在香氣中流著口水聞著飯香,被炮竹聲叫醒,穿上奶奶親手為我們縫制的新棉襖。然后先放鞭炮,再開始吃團年飯。團年飯我們會從早上四點一直吃到七點鐘,爺爺說,團年飯要在天亮前吃。這種越吃越亮的習(xí)慣就形成了土家族團年的風(fēng)俗,寓意著來年喜事越來越亮。
吃完飯后,爺爺打開大門,寓意“開財神”,希望來年大家都能賺錢,日子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