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理中常見的心理效應 1

一本書玩轉職場心理學 作者:大寶


管理的核心是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在管理科學中,存在著許多心理因素和心理效應。加強管理科學中的心理效應的研究,有助于促進管理科學的發(fā)展。

1. 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亦稱光環(huán)效應。它指人們看問題時,像日暈一樣,由一個中心點逐步向外擴散成越來越大的圓圈,是一種在突出這一暈輪或光環(huán)的影響下而產(chǎn)生的以點代面、以偏賅全的社會心理效應。

作為管理者,有時候在看問題及對待下屬的時候,也會受暈輪效應的影響。受暈輪效應的影響,管理者會僅僅根據(jù)下屬的某一突出特點去評價、認識和對待下屬。如某人一次表現(xiàn)好,就認為他一切皆優(yōu);犯了一次錯誤,就說他一貫表現(xiàn)差。所以,暈輪效應是一種把管理者引入知覺誤區(qū)的常見的社會心理效應。

心理釋疑 暈輪效應的消極危害

暈輪效應的消極作用往往在管理者判斷下屬的道德品質或性格特征時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它妨礙管理者去全面地觀察、評價下屬,使管理者不能從有缺點的人的身上發(fā)現(xiàn)其積極的品質和優(yōu)點,也不能在優(yōu)點突出的人的身上看到其缺點和不足,往往會對人做出“一無是處”或“完美無缺”的評價。事實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無是處和完美無缺的人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暈輪效應的危害是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是以點代面、以偏賅全,容易影響對他人評價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認識和掌握這一社會心理效應,有助于管理者克服片面看待下屬的偏見。

2. 定型效應

定型效應,亦稱社會刻板印象,指的是人們在見到他人時,常常會自覺地根據(jù)人的外表行為特征,結合自己頭腦中的定型,對人進行歸類,以此來評價一個人。如見到一個肌肉發(fā)達、身材高大、穿著運動服的人,就很自然地認為他必定是一個運動員。

所謂“定型”,是指在人們頭腦中存在的關于某一類人的固定形象。人的頭腦中的定型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不同年齡、職業(yè)、社會地位、籍貫、民族、性別的人,在人們頭腦中都有一個固定形象。如知識分子是戴著眼鏡、面色蒼白的“白面書生”形象,農(nóng)民是粗手大腳、質樸安分的形象等。

人頭腦中存在的定型是人們以往經(jīng)驗的反映。但是,由于人的個體差異性及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影響,同一類人的形象不可能是一樣的,也不可能是固定不變的。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環(huán)境下也會發(fā)生語言、行為甚至性格等方面的變化,正所謂“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所以,以不變的固定形象為依據(jù)去識別人的身份及行為方式,顯然會使人的認識出現(xiàn)偏差,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的后果。由此可見,定型效應也是一種使人產(chǎn)生偏見的社會心理效應。所以,管理者必須在工作中自覺克服定型效應帶來的消極影響,力求發(fā)展地、全面地、正確地認識周圍的人和事,減少判斷和決策的失誤。

3. 皮格馬利翁效應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做了個實驗:他們來到一所小學,隨意從每班抽取了 3名學生共 18人,將名單寫在一張表格上,極為認真地告訴校長、老師并透露給這些學生說:這些名單上的學生被鑒定為“新近開的花朵”,具有在不久將來產(chǎn)生“學業(yè)沖刺”的潛力。其實,這份學生名單是隨意擬定的,根本沒有依據(jù)智能測驗的結果。但是, 8個月后再進行智能測驗時出現(xiàn)了奇跡:凡被列入此名單的學生,不但成績提高很快,而且性格開朗,求知欲望強烈,與老師的感情也特別深厚。再后來,這 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績。羅森塔爾和賈可布森借用希臘神話中一個王子的名字,將這個實驗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