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效果,更智“會” 2

一本書玩轉(zhuǎn)職場心理學 作者:大寶


會“無人喝彩”。

一般而言,安排會議的時間定在上班一個小時后開比較適宜,這樣讓參加會議的人處理一下手頭可能比較著急的工作,同時也平穩(wěn)一下火急火燎趕到公司的情緒,讓大家理清思路為會議稍做準備。

會議的另一個最佳時間是下午三四點左右。一般而言,大家在這個時候進入了工作較佳的狀態(tài),還沒有到疲憊不堪的時候,這個時候開會的質(zhì)量會比較高。

3. 會議長短更智慧

會議有長有短。如果你是會議主持人或主席,那就要懂得與會者的心態(tài),設法將會議長度控制在最適宜的時間以內(nèi)。

數(shù)據(jù)顯示:將近五成的人表示會將會議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nèi),比例為46.3%;超過三成的人表示自己會將會議控制在半小時以內(nèi),比例為35.4%。每一種類型的會議都有自己要達到的目的。開會是常事但并不是小事,作為會議的組織者準確判斷會議所要達到的目的非常重要。會議組織者把控會議的能力必須要強,否則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浪費了時間又沒有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一般而言,“又臭又長”的會議會給與會的員工造成消極影響。調(diào)查表明:50.3%的人表示自己開會時會走神,42.2%的人表示自己會在筆記本上涂鴉,還有23.4%的人表示自己會玩手機,甚至還有一成的人表示自己曾在開會時聊天。

由此可見,作為會議的主席或主持人,你一定要考慮長時間枯燥會議下的“勞苦大眾”,畢竟會議不是少數(shù)派的事。

4. 會議形式更智慧

傳統(tǒng)會議形式,主要是指一個領導在上面講話,下面一大幫員工在“附耳傾聽”。這種形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彼此的溝通與交流,心理存在莫大的隔閡。因此,如果要增加會議效果,就必須讓與會者的心理產(chǎn)生新鮮感,不再因為會議的“熟悉”而忽視會議的內(nèi)容價值。一般而言,會議主要有全體會議、研討會、座談會、專題討論會、座談小組會議、學術討論會、玻璃魚缸式會議、角色扮演會議、網(wǎng)絡會議等多種會議形式。

心理釋疑 會議形式面面觀

1.全體會議

顧名思義,全體會議面向全體與會者,即每個與會者都可以出席的會議。

2.研討會

研討會盡管也傳授知識,但主要還是學習技能??偠灾?,研討會實踐操作性比較強,與會者將實實在在地研究一個項目、實驗一個產(chǎn)品或制造某件東西。正因如此,所以參加研討會通常較為緊張,它不像參加全體大會那樣,只要和其他成百上千的人坐在會議室聆聽就行了。由于參加研討會的與會者和主持人之間有更多的實質(zhì)性接觸,所以多數(shù)研討會的參加人數(shù)有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