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神秘的棺材 (1)

北京法源寺 作者:李敖


天河像一條帶子,正南正北地懸在天上。北京的人說:“牛郎在河東,織女在河西,今年七月見一面,再等來年七月七?!?/p>

七月七過去了,正南正北的天河改了方向。北京的人又說:“天河掉角了!天河掉角,棉褲棉襖?!边@就是說,天快涼了。

接著是七月十五,是鬼節(jié),家家都要“供包袱”?!肮┌ぁ笔堑郊埖曩I金銀箔,疊成小元寶,搭配上一團一團的“燒紙”,裝在方紙袋里。紙袋是特制的,上面用木刻版印上花樣,由活人寫上死人的名字,放在家門口,就燒起來了。燒的時候,要額外留出兩張“燒紙”單獨燒,作為郵費。就這樣的,活人就把鈔票火匯給死人了。

七月十五伺候過了鬼,八月十五就伺候人了。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家家要蒸“團圓餅”。餅有五分厚,有六七層,用的材料包括葡萄、桂圓、瓜子、玫瑰、木樨、紅糖、白糖、青絲、紅絲、桃仁、杏仁、面粉,一個蒸籠只蒸一個。過了中秋夜,第二天就切開了,家里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塊,表示團圓。所以,“團圓餅”人人有份,不吃就表示不團圓。

每一年的中秋,就在北京這樣輪回著。時間年復一年地在前進,風俗周而復始地在重演。團圓、團圓、大團圓,多少中國人民在風霜里、在烽火下、在骨肉離散中,為這一夢想揉進了辛酸與涕淚。直到團圓化成多少塊,像“團圓餅”化成多少塊,一切修短隨化,終期于盡,除了辛酸、除了涕淚,一切都歸于烏有,只除了一具棺材。

把棺材上漆,是北京人的一件大事,愈好的棺材愈要上漆,甚至年年上漆,沒漆的棺材是窮人的。中國人講究養(yǎng)生送死,送死比養(yǎng)生更考究,北京城的送死比其他城更考究。北京城的送死特色是“杠房”,杠是不同粗細的圓木,交疊起來,由“杠夫”抬起,上面放著棺材。杠的數(shù)目有“四十八杠”,有“六十四杠”,愈多愈神氣、愈多愈穩(wěn)。穩(wěn)得上面可放上滿滿的一碗水,不論怎么抬杠,保證水不灑出來。不灑的原因是杠夫走路不用膝蓋,腿永遠是直挺挺的,像僵尸一般。指揮他們的人叫“打香尺的”?!按蛳愠叩摹毕褛s一堆僵尸,不說一句話,只憑敲打一根一尺長、兩寸寬的紅木尺來發(fā)號施令,不論上下快慢、轉(zhuǎn)彎抹角、換人換肩,都以敲打為記。北京城送死的另一特色是“一撮毛”?!耙淮槊笔锹殬I(yè)性撒紙錢的,他在腰間扎了條白帶子,陪同喪家穿孝,以示敬重。出殯時候,每經(jīng)十字路口或機關(guān)廟宇,就由“一撮毛”出面,把幾十張碗口大小中有方孔的白色冥鈔往天空撒去,撒上天的時候,一定要一條白練式地上去,高達九、十丈,然后像一群白鴿般地飄下來,使路人側(cè)目,然后鼓掌叫好。

這些特色,都表示了北京的人對送死的鄭重?;钊藢λ廊说氖?,是含糊不得的。

那是八月十六,中秋過后第一天的子夜,一個健壯的黑衣人謹慎地走向北京西四甘石橋,走近下牌樓的草地,向一根木柱子跑去。他一邊跑著,一邊自背上解下大麻袋,在月光下,把木柱下的一具死尸裝進袋里。他匆匆在四周草地上檢查了一下,又隨手撿起許多零星東西,一并裝進,然后扎緊袋口,背起來跑了。

他跑過了一條街,回頭看著,見到四邊無人,就匆匆轉(zhuǎn)入小巷,在小巷里穿梭前進著。清早三更的時候,他已經(jīng)成功地(逃)脫出北京的內(nèi)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