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希望這段記載給任何人帶來復蘇的仇恨,我希望它能給青年們帶來承受歷史的成熟和勇氣,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并不是最鋒利的匕首才是戰(zhàn)斗,并不是最激憤的言辭才是愛國。只要多一個中國人記住了大娘和日本志愿者的歷史,便是和她們共同戰(zhàn)斗、共同愛國。當多一個人改變純粹的仇恨,民族之間心理上的鴻溝也許會漸填,歷史的巨輪也許會為我們而轉。
記者檔案
張國
畢業(yè)于南開大學,2008年進入中國青年報社天津記者站。代表作有《武漢理工大學校長論文抄襲始末》、《富家子千里搭車記》、《第334個名字》及山西礦難記者“封口費”系列報道、全國政協(xié)委員“被委員”系列報道等。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等獎項。
洪克非
1975年出生工科學校中專畢業(yè)卻轉身拿筆當投槍,干過企業(yè)宣傳干部,當過娛樂新聞的八卦編輯,做過電視臺記者,最終進入中國青年報地方記者站做了一名新聞“干警”。入行13年來,喜歡以矛盾分析探查新聞,從經濟角度思考事件,但碌碌無為,鮮有佳作問世。然每逢重大新聞之時,卻總有朋友相助,或合謀角度方向,或提供重要資源,或流血并肩戰(zhàn)斗,終得不辱使命。廝混至今,偶有編輯收羅文章輯發(fā)出版,心中感慨絮叨于此。
王超
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yè)后加入中國青年報經濟部,2009年~2010年在黑龍江記者站駐站,報道領域包括宏觀經濟、對外貿易和IT互聯(lián)網。
李潤文
中國青年報江蘇站副站長,江蘇高校傳媒聯(lián)盟秘書長,在新疆、廣東駐過站。擅長調查類報道,在阜康礦難中挖出了官煤勾結典型副市長劉小龍,由此推動了中紀委在要求官員限期退股,嚴查官煤勾結的專項整治,率先報道白宮書記張治安打擊報復舉報人案件,該案件成為2008年度推動社會進步的十大案件,《上訪者被抓進了學習班》入選2008年度《民事記事》,代表作品有《阜康礦難內幕調查》、《山洪預警沒有抵達》、《網絡青年的英雄瞬間》、《白宮舉報人蹊蹺死亡調查》、《上訪者被抓進了學習班》、《蘇南紡織工業(yè)現(xiàn)狀調查》、《江蘇鹽城水污染:偶然還是必然?》、《江蘇高考改革逆水行舟》、《睢寧政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