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惜福

愛廬小品 生活 作者:黃永武


唐代的雪峰禪師與欽山和尚一同在深山中走路,忽然看到溪水中流下一片半黃的菜葉,欽山很高興地指著菜葉說:“沿流而上,一定有人家了!說不定是位有道之士呢!”雪峰卻認(rèn)為欽山的眼睛里慧光不夠,責(zé)備他說:“你沒看見他不懂得惜福嗎?”

“惜?!币辉~,應(yīng)該起于佛家,菜葉半黃還能吃,竟拋棄隨水流走,違反了佛家“莖絲滴水,須知來處”的珍惜萬物之心,所以批評他不懂惜福。

佛家認(rèn)為“?!毕瘛疤铩币粯?供養(yǎng)給那些該被供養(yǎng)的人,誰該被供養(yǎng)呢?就是勤于播種耕耘于田畝的人,才有秋收的利益。福也像稻谷果樹,要靠自己來種的,“發(fā)心立志”是播種的方法,“思惟精進(jìn)”也是播種的方法,“廣施功德”當(dāng)然是播種的方法,“感恩報恩”也是播種的方法,“平等慈悲,愛護(hù)一切”,更是播種的方法。其實(shí)一切的善行,“見得到”而肯身體力行,都是播種的方法。要見得到,需要智慧,所以大乘義章說:“依智起福,依福起報”,福報是肇端于人的智慧。

但人在貪享福果時,智慧就關(guān)閉了!地位一高,熱鬧享樂的人,腦筋開始遲鈍,變得無法思考問題,所以對福報往往忘了珍惜收斂,富貴一到來,衣食就美,衣食一美,驕傲的心就放恣起來!驕心一生,就行為邪僻乖張,把慈悲平等、立志精進(jìn)等事全給忘了!因此享福時作威作福,而不知珍惜,必有提早享盡的一天。

佛經(jīng)中福報最大的是轉(zhuǎn)輪圣王,他擁有“七寶千子”,七寶是:統(tǒng)治的令牌、載運(yùn)起重的工具、交通馬隊(duì)、漂亮微妙的美女、摩尼珠、巨富的管理人員、精密的武器?!扒ё印倍际怯陆⌒勖偷牧κ?世間的福應(yīng)有盡有,但當(dāng)他不停地?fù)]霍貪享,寒山曾有詩預(yù)言他道:“一朝福報盡,猶若棲蘆鳥!”福報享盡時,也像蘆葦叢中的小鳥,茫茫然不知何處棲身呢!證諸歷史上的大富豪石崇,敲碎別人三四尺高的珊瑚樹,搬出自家七八尺高的來炫耀,不知惜福而終于身死東市;宋代的司馬光,出門不用車蓋,隨從很少,程伊川勸他說:“別人不知道是你,會有不便的!”司馬光卻說:“我就是求別人不認(rèn)識呀!”明代的兵部尚書倪文毅公,也不肯以車隊(duì)擺闊來招搖左右鄰居,停車在街口而步行回家,都是懂得惜福而福業(yè)綿長!

以今天的臺灣繁榮富庶來說,首先得歸功于管理者的發(fā)心精進(jìn),配合了人們的身體力行,才能家家樂享福果。但一切福果得來不易,需要珍惜,即使牛馬滿舍,金銀盈屋,不知惜福,都只是暫時的,寒山詩說:“癡福暫時扶,埋頭作地獄”,富責(zé)后驕恣邪僻,背恩忘本,沒有不再入地獄的理由。今天大富貴者在比轎車的名牌拉風(fēng),子女婚宴都筵開百桌以上,而一些外貿(mào)商的揮霍無度,惡形惡狀,早超過了“朱門酒肉臭”的奢靡景況,政客們?yōu)榱藠Z權(quán),更是煽恨唆仇,抗?fàn)幉粩?置平等慈悲于不顧。今天要談惜福,還不啻從這些大富大貴的人做起,人人都得想一想,一張黃菜葉的拋棄,也被評為不知惜福,能這樣,我們的福才能久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