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6歲時,有句口頭禪是:“你必須!”和我們說話時總愛說“你必須怎樣怎樣”。我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馬上給他糾正,告訴他“你必須”不是一個好的詞語。如果一個人經(jīng)常說“你必須”,那人們就會離他越來越遠,他就得不到別人的幫助,也無法接收到來自周圍的力量。小孩子不太明白,問:“為什么這個詞不好呢?為什么這樣說話就不能得到幫助呢?”我說,因為它背后沒有協(xié)商的精神。遇事大家一定要有協(xié)商的精神,如果用命令式的口氣,使用類似“必須”這樣的詞,必然會引發(fā)別人的敵對情緒,一定不會聚集力量,達成團結(jié)去完成一件事情。沒有協(xié)商的精神,什么事情都很難辦成。
我說的這些,孩子不一定聽得懂,卻引起了我的思考。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孩子身上看到的“自我”。在他這個年齡,自我是生命意識的核心。小孩子最早的自我的信號其實就是表達需求的索取信號,大自然就是這樣安排的,弱小的生命必須時刻關(guān)注自己的需要。肚子餓了,害怕了,都要及時發(fā)出求救信號。這求救信號對于父母來說,就是絕對命令。等他慢慢發(fā)現(xiàn)大人對自己每每有求必應(yīng),并且學會使用語言的時候,他就學會說“你必須”。而這種“你必須”的說話方式如果不及時得到糾正,很可能會在小孩子的心里越來越膨脹,最終遠離磋商和團結(jié)。
我也看到孩子在十三四歲的時候總喜歡說“不”,尤其喜歡對自己的父母說“不”。這看起來好像是小孩子的逆反,是一種普遍的忘恩負義。我想不是這樣的。這說“不”里面,有一種稚嫩的人生觀,一種渴望獨立的強烈愿望。那也是自我,渴望獨立的自我。為什么人類的自我會從弱小的依靠者迅速轉(zhuǎn)變成獨立意識如此之強的叛逆者?這一點我想了很久都沒有想明白。
這些十三四歲的孩子,有了獨立的自我意識,而且急于表現(xiàn)出來。他的表現(xiàn)也很“悖論”:一方面要在小朋友中間表現(xiàn)自己“像個大人”,模仿大人的行事、說話;另一方面卻表現(xiàn)得不聽父母的話,最怕別人說他是“爸爸媽媽的乖孩子”。其實他們還是急于長大,模仿大人當然是“急于長大”。不聽父母的話,是因為大多數(shù)父母都把他們當孩子對待,沒有跟上孩子心智的發(fā)展,該叫他學名的時候還在叫他的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