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戰(zhàn)場的日子到了。這是他第一次上臺演講,在全校師生面前,在那個巨大的足球場上。看著前面選手的表現(xiàn),文濤的心中愈發(fā)忐忑不安??焐蠄隽耍悬c想上廁所,可剛走到廁所門口,就被老師叫住了,對他又是一番鼓勵。文濤急著上廁所卻不好意思說出口,這時他聽到了老師對他說的最后一句話,“好,該你上場了,去吧。”站在講臺上,對著下邊黑壓壓的一片人,文濤覺得自己完全到了另一個世界。不過第一段他背得很好。他有個習慣,背第一個自然段的時候,想著第二個自然段的頭一個字。“我只要想起頭一個字,下面就順了。”可就在第二段快背完的時候,問題出現(xiàn)了,他怎么也想不起第三段的頭一個字了!大腦一片空白。足足三十秒鐘的時間,他就站在高高的講臺上望著大家,沉默。然后,一股暖流開始從褲子里往下流,一瞬間他就像想起了什么,猛地扭身沖下了講臺,一直沖出了校門。
“發(fā)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你奪步而逃?”戴軍問。“尿褲子了。”竇文濤說。“主持人也是人嘛,你還尿過床呢。”李靜說。“我什么時候尿過床???!”戴軍一臉委屈。“人在極度緊張的時候,都會覺得有點變異。”竇文濤說。
后來他就不肯去上學了,任憑父母怎么勸,都不去。沒辦法,父母就強行把他押去學校,可他始終覺得有無數(shù)雙眼睛在看著他,非常難受。課間休息,一群女同學在一起聊天時發(fā)出一陣哄笑,他也會立刻覺著她們是在笑自己。就在他感到自己的世界即將黑云壓頂、萬劫不復的時候,那位推薦他參加演講比賽的老師又站出來了。她對文濤說:“雖然你上次沒背過,但前兩段還是朗誦得相當好,我算你一個名額,讓你去參加區(qū)里的演講比賽!”看來這位老師真的很有膽量,文濤更有膽量,他同意了。比賽前,他足足在廁所里待了十分鐘,后來,他拿了第三名。“珍惜任何一次當眾出丑的機會。”這便是竇文濤的人生格言。他說:“你都已經(jīng)不要臉了,還有什么可怕的呢?”
成功之前,必先看輕自己。這份對奮斗的理解,于李靜、戴軍心有戚戚。個體心理學家阿弗雷德·阿德勒(Adler)曾說,“人類奮斗的動力來源于克服自身不足的強烈愿望。”人,生而自卑。這種自卑感即是個體對自身缺陷的覺知。只不過有的人選擇了忽視,有的人選擇了抗爭。這就是為什么后來的竇文濤成為了脫口秀主持人,李靜開起公司做老板,戴軍則成為了“最有文采的主持人”。成功,或許從來都不在乎你是誰,而是你想怎樣。這樣看來,夢想永遠比現(xiàn)實技高一籌。
模特呂燕是麻雀變鳳凰的傳奇人物,比起光鮮的當下,“超訪”更關心她的過去。“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樣生活。”當被問到自己在江西的老家時,呂燕說她喜歡端著碗在家門口吃飯的日子。那個貧乏的山區(qū)滋養(yǎng)了她最初的質樸與狂野。其實關于“過去”,也是李靜和戴軍曾遭遇的問題。李靜對此的回答是,“不用銷毀什么,那是我的進化論。”而戴軍說,“光鮮的是未來,不是過去。”
決定只身去法國發(fā)展的時候,呂燕完全不會法語,英語也只會一些簡單的口語,最重要的是她身無分文。“你怎么就敢去?”“如果我不去,我就連一點贏的機會都沒有了,對不對?我如果去,管它成功不成功,我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呂燕說。于是,她提溜個大箱子就去了法國。由于語言文化上的障礙,呂燕幾乎成了“啞巴”,她就靠著一個“快譯通”與外界生澀地交流,并支撐自己奔走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獨自生活,面對競爭。她實在弄不明白在法國的超市里,洗潔劑和食用油有什么區(qū)別,于是在第一個月她僅靠吃白煮蛋過活,“一個月吃了一百多個雞蛋。餓了就剝一個吃。”彼時的艱辛被她輕描淡寫。她只是告訴自己,要堅持下去,留在巴黎,為了那些鼓勵她的人那些等著看笑話的人。這種“異鄉(xiāng)”之感讓人遙想起很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李靜盤著腿坐在出租屋的床上,墻上老舊的空調機不時發(fā)出嗡嗡的巨大聲響,她吸著鼻子望著身邊的好友,說:“我不走,我要留在北京,我要成為中國最牛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