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接到了一家電腦軟件開發(fā)公司的報案,說公司莫名丟失了剛剛開發(fā)出來的幾個新軟件的技術資料。FBI很快就到了現(xiàn)場,卻沒有發(fā)現(xiàn)絲毫的線索。于是他們開始詢問公司里上班的職員,但是也沒有找到任何線索。最后FBI只得將調(diào)查的對象轉(zhuǎn)向這天到過公司的人身上。他們發(fā)現(xiàn)有一位員工因辦理離職手續(xù),在午餐之前到過公司,最后還跟公司的老同事們聊了一段時間才離開。當FBI向這位員工進行問訊時,他回答的所有問題都顯得那么合情合理,沒有任何蛛絲馬跡可尋。但是當FBI最后問到這名員工放棄這份工作的原因時,F(xiàn)BI探員們從他的眼神中找到了破綻。他說公司不能給他提供足夠的發(fā)展機會,但是由于他和所有的同事都相處得十分融洽,所以在是否離開公司的問題上,他一直是有些猶豫的,也覺得很難抉擇,直到最近才作出了這個艱難的決定。聽完他的陳述后,一位FBI的特工說,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位求職者在說謊,而且盡管他對公司的老板贊美不已,但是事實上,他卻并不認可這位上司。通過對問訊錄像進行慢動作回放,F(xiàn)BI注意到,每當提到公司老板時,這位職員的眼睛里便會閃現(xiàn)出一種轉(zhuǎn)瞬即逝的憤恨的眼神。
注意到這些的時候,F(xiàn)BI很快判斷出這位員工有問題,于是對他采取了一定的偵訊手段,最終得知,這名職員因升職問題對公司老板懷有不滿,而作出了在離職之時盜竊公司技術資料的犯罪行為。
FBI指出,透過人的視線,同樣可以窺探出人的內(nèi)心活動。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如果內(nèi)心有什么欲望或情感,必然會表露于視線上。因此,如何透過視線的活動了解他人的心態(tài),對人與人之間在交往中的心理溝通,具有重要意義。
視線的交流是溝通的前奏。一個人的視線可以從不同角度和不同的觀點來了解。其一,對方是否在看著自己,這是關鍵;其二,對方的視線是如何活動的,直盯著自己或視線一接觸馬上撇開,其心理狀態(tài)是迥然不同的;其三,視線的方向如何,也就是觀察對方是否以正眼瞧著自己,或以斜眼蹬著自己;其四,視線的位置如何,觀察對方究竟是由上往下看還是由下往上看;其五,視線的集中程度,這是指觀察對方是專心致志在看著自己,還是視線縹緲,不知究竟是在看什么其他地方,這些表現(xiàn)所代表的意義是各不相同的。
不同的目光,反映著不同的心理,產(chǎn)生著不同的心理效果。FBI經(jīng)過分析指出,一旦被別人注視而將視線突然移開的人,大多自卑,有相形見絀之感。無法將視線集中在對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視線的人,多半屬于內(nèi)向性格,不善交際。聽別人講話時,一面點頭,一面卻不將視線集中在談話者身上,表示對說話者和話題不感興趣。說話時將視線集中在對方的眼睛和面部,是真誠地傾聽、尊重和理解。只注意自己手中的活計,不看對方,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仰視對方,是尊敬和信任之意;俯視他人,是有意保持自己的尊嚴。伴著微笑而注視對方,是融洽的會意;隨著皺眉而注視他人,是擔憂和同情。面無悅色的斜視,是一種鄙意;看完對方突然一笑,是一種譏諷;突然圓眼瞪人,是一種警告或制止;從頭到腳地巡察別人,是一種審視。
此外,在生活中,我們自己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彼此心存好感的兩人說話,會注視對方的眼睛,以示寓意通達;話不投機的人相遇,一般都盡量避免注視對方的目光,以消除不快。有人在交際中,喜歡戴太陽鏡,即使在室內(nèi)或陰影下,也不將眼鏡摘下,是因為他不愿讓別人從他的一雙眼睛中發(fā)現(xiàn)他的秘密。但是,戴著深色眼鏡與人交往,目光不能等同的接觸,會造成一些隔膜和不悅。所以,F(xiàn)BI奉勸大家,與人交往時應盡量避免使用有色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