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作俗人之舉的戀愛 2

毛澤東和他的六位親人 作者:張艾子


那一年,楊昌濟的高祖父從長沙府蒲塘遷至板倉,后人陸續(xù)添磚加瓦,至1901年楊開慧出生時,板倉楊宅已是上、中、下三棟房屋,外加?xùn)|西兩廂住房,建筑結(jié)構(gòu)均為土砧木質(zhì),中間有天井,居住面積近700平米,儼然一戶大戶人家。1916年,毛澤東初到板倉時,楊開慧尚不滿15歲,卻已是熟讀詩書。楊開慧7歲便在板倉楊公廟小學(xué)讀書。1913年楊昌濟回國后,11歲的楊開慧又隨父母來到長沙,就讀于稻田女子師范附小,后到長沙隱儲學(xué)校、第一女子高小讀書。楊開慧讀書刻苦用功,尤喜歡古典詩文,小小年紀(jì)便頗見才氣,12歲時就能寫出很不錯的詩,如《和女友李一純》:

高誼薄云霞,溫和德行嘉;

所貽嬌麗菊,含尚獨開花。

日夜幽思詠,樓臺入蕎遮;

明年秋色好,能否到吾家。

楊昌濟視楊開慧為掌上明珠,珍愛不已,帶在身邊熏陶了數(shù)年。到1916年夏,楊開慧已是一個才思聰慧、活潑可愛的少女了。

那天,毛澤東是在掌燈時分才到板倉楊宅的。見到自己的得意門生,楊昌濟樂滿心懷,忙吩咐小女楊開慧奉茶,并安排廚房加菜。說話間,茶飯已經(jīng)上桌。師生平起平坐,總有說不完的話。入夜,毛澤東翻閱恩師的藏書,愛不釋手,通宵展讀。在板倉的這幾天,是毛澤東平生與楊開慧第一次長時間的接觸。毛澤東淵博的學(xué)識、瀟灑的風(fēng)采深深地藏在了少女楊開慧的心底;楊開慧的聰穎俊秀和開朗活潑,也深深觸動了毛澤東那根情感的心弦,在他那裝滿整個中國和世界的胸懷中,為楊開慧騰出了一方天地。幾日后,毛澤東離開板倉時竟有些戀戀不舍,禁不住含蓄地對楊開慧說:“我的老家韶山?jīng)_上屋場和這個下屋場差不多,門前也是一塊土坪,一個小池塘,塘中生滿了荷花。”

當(dāng)時,第一師范的課程繁雜,與當(dāng)時流行的科學(xué)救國、實業(yè)救國的思想不同,毛澤東堅持“要救國,就只有革命”。因此,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攻讀哲學(xué)、史地和文學(xué)等社會科學(xué)上。毛澤東曾寫過一篇名叫《心之力》的文章,備受楊昌濟贊賞,給了一百分。而楊先生的改造國家、服務(wù)社會、不為個人打算的崇高思想,專心鉆研、食必求化的學(xué)習(xí)方法,有遠謀、有毅力、注重實踐的辦事作風(fēng)和嚴(yán)謹(jǐn)刻苦的生活方式,對他的學(xué)生毛澤東和他的女兒楊開慧,都有著非常有益的影響。

“衡山西,岳麓東,城南講學(xué)峙其中。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fēng)。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币恍男迣W(xué)儲能的毛澤東在第一師范不僅真心讀“有字之書”,而且實意讀“無字之書”,與時俱進,追求真理。也就是在這一年,在楊昌濟的介紹下,毛澤東成了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的熱心讀者。1917年,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fā)表《體育之研究》,這是毛澤東公開發(fā)表的第一篇文章,也是楊昌濟推薦給陳獨秀的。

1918年夏天,楊昌濟應(yīng)蔡元培校長之聘,到北京大學(xué)擔(dān)任倫理學(xué)教授,楊開慧隨全家遷至北京,住在鼓樓附近的豆腐池胡同9號。同年8月,毛澤東為組織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xué),也來到北京。

對于毛澤東的到來,楊昌濟一家感到十分快慰,熱情地幫助他妥善安排好在京的生活。不久,在楊昌濟的推薦下,毛澤東到李大釗主持的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當(dāng)了一名助理館員,并因此結(jié)識了新文化運動的許多領(lǐng)袖人物。那時,毛澤東住在景山東街,離楊家不算很遠,師生之間來往十分頻繁。也就在毛澤東與楊家的頻繁接觸中,17歲的楊開慧與25歲的毛澤東開始了真正的初戀。

毛澤東和楊開慧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周末的午餐會上。與四年前相比,楊開慧已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值豆蔻年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