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多年來,得克薩斯基督教大學的保羅·金(Paul King )博士一直都是傳播學領域的一個有影響力的學者。我曾與金博士探討過他的關于“聽力成績和狀態(tài)焦慮的關系”研究。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焦慮只會對演講者產(chǎn)生影響,而金博士發(fā)現(xiàn)觀眾也會焦慮?!拔覀兊难芯繉ο笫窃谛4髮W生,他們被告知需要進行聽力測驗。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狀態(tài)焦慮水平’呈上升趨勢,直到測驗結束之后,他們的狀態(tài)焦慮水平才有所下降?!苯鸩┦空J為,信息的積累會導致認知積壓,就像不斷增加的重量,認知積壓會使得觀眾的心理負荷越來越重?!靶枰洃浀臇|西越來越多,隨之產(chǎn)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快地,你就會把這些東西都忘掉?!?/p>
金博士認為,認知加工—思考、講話和聽—是高強度的體力活動。“高中時代,我是辯論隊成員。那時候,我還經(jīng)常打籃球,甚至一整天都待在球場上。第一次參加辯論賽,我進入了決賽,連續(xù)三場辯論過后,我精疲力竭,上了黃色的舊校車后便呼呼大睡,車子到我家門口我才醒過來,對我來說這種情況太少有了。如果你真的全神貫注、批判性地去聽,確實會感到很疲憊??梢姡犙葜v確實要比我們想象的更累?!?/p>
聽是一項讓人疲憊不堪的活動,因為聽者不斷給大腦添加需要記憶和提取的信息,這就是金博士所說的認知積壓。簡單來講,任務持續(xù)的時間越長或信息量越大,認知負荷越大。5 分鐘的演講產(chǎn)生的認知積壓相對較少,18 分鐘的演講產(chǎn)生的認知積壓會多一些,而60 分鐘的演講會產(chǎn)生大量的認知積壓,這很有可能令觀眾反感,除非你在演講過程中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他們得以休息片刻(講故事、播放視頻、做演示或邀請其他人發(fā)言)。
演講的時間越長,聽眾需要組織、理解和記憶的信息越多。這種負擔會隨著聽眾焦慮感的增加而增加。演講越接近尾聲,觀眾越沮喪,甚至會很氣憤。最近有關記憶加工的大量研究表明,學習知識最好分成兩三次,每次只學一小段時間,而不是花費一整個晚上進行填鴨式學習。“我的意思是,闡述觀點時,如果你一股腦兒地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并不利于他人更好地加工和記憶你傳遞給他們的信息?!?/p>
金博士把這一研究成果應用于他的研究生教學工作中。如果可以選擇,大多數(shù)研究生更愿意上一節(jié)時長3 個小時的課,而不是三節(jié)時長50 分鐘的課。金博士每周上一次課,但他發(fā)現(xiàn)每次上課時學生們已經(jīng)忘記了之前一次課的大部分內容。他意識到“更好的做法”是把同樣的教學內容分成三次課,例如周一、周三、周五各上一節(jié)課。盡管學生們不喜歡,金博士還是把一次課分成三個更短的課時,結果學生們的成績提高了,對復雜內容的記憶也更牢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