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名聲越傳越遠,貴州水西地區(qū)的土著豪族安貴榮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然派人給他送來了許多米和肉,并且希望派人來幫他做一些雜活。盡管王陽明堅辭不受,但后來安貴榮還是給他送來了一些金帛和馬匹。安貴榮承繼的是父親的土司之職,出任宣慰,成為管理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最高長官,擁有很大的勢力。
宣慰司是元代在各地方設(shè)立的官衙,起著上行下達的作用,行中書省通過宣慰司將政令傳達給各郡縣,各郡縣也通過宣慰司將請求上傳給行中書省。在元代時,邊陲之地的宣慰一般都會兼任都元帥19或元帥等官職,掌管一方軍政大權(quán)。到明清時,僅在邊境地區(qū)設(shè)置宣慰司,主要用來安撫少數(shù)民族。
安貴榮的祖先是火濟。三國蜀漢之際,火濟因為輔佐諸葛亮有功,被封為羅甸國王。歷朝歷代開國之際,土地都會收歸朝廷。元朝建立時,火濟的后裔靄翠正在貴州水西地區(qū),于是就被任命為四川行政左丞兼順元宣慰使。明太祖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之后,便任命靄翠的后人擔任貴州宣慰使,統(tǒng)轄貴州各地,擁有強大的兵力。安貴榮就是靄翠的子孫(《陽明先生全書論考》卷四《外集一?書?炎徼紀聞》)。
面對安貴榮第二次送來的禮物,王陽明立即修書一封(《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一),其中寫道:
某得罪朝廷而來,惟竄伏陰崖幽谷之中以御魍魎,則其所宜。故雖夙聞使君之高誼,經(jīng)旬月而不敢見,若甚簡伉者。然省愆內(nèi)訟,痛自削責(zé),不敢比數(shù)于冠裳,則亦逐臣之禮也。使君不以為過,使廩人饋粟,庖人饋肉,園人代薪水之勞,亦寧不貴使君之義而諒其為情乎!自惟罪人何可以辱守土之大夫,懼不敢當,輒以禮辭。
使君復(fù)不以為罪,昨者又重之以金帛,副之以鞍馬,禮益隆,情益至,某益用震悚。是重使君之辱而甚逐臣之罪也,愈有所不敢當矣!使者堅不可卻,求其說而不得。無已其周之乎?周之亦可受也。敬受米二石,柴炭雞鵝悉受如來數(shù)。其諸金帛鞍馬,使君所以交于卿士大夫者,施之逐臣,殊駭觀聽,敢固以辭。
王陽明在信中表明了自己對待他人饋贈時所堅持的態(tài)度?!对u注王陽明先生全集》的作者許舜屏評價王陽明的這一態(tài)度道:“于急難中仍堅持操守,若學(xué)問無根底,不可完成,先生真乃恪守孟子之教也?!?/p>
“孟子之教”出自孟子和弟子陳臻之間的一段問答(《孟子?公孫丑下》)。
陳臻問:“前日于齊,王饋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饋七十鎰而受;于薛,饋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p>
孟子答:“皆是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饋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為兵饋之’。予何為不受?若于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王陽明為了堅守“君子之道”,堅決不肯接受安貴榮的禮物。 “龍場頓悟”后,王陽明形成了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雖然他只是一個小小的龍場驛丞,但也絕不屈從于權(quán)勢,敢于通過“義”來讓對方屈服。王陽明看透了安貴榮的圖謀,所以才能用“義”來說服對方。安貴榮想增強自己作為地方豪族的勢力,以圖脫離朝廷的管轄。如果不出所料的話,安貴榮當時應(yīng)該非常露骨地表明了自己的這一野心。
在明代,維持邊境地區(qū)的統(tǒng)治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政府派遣“流官”20去管理該地區(qū);另外一種就是使用“土官”,即授權(quán)土著居民中權(quán)勢最大的人,由他們代為管理該地區(qū)。“流官”經(jīng)常變換,而“土官”則是世代世襲,并且擁有土地和人口,所以勢力都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