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長要有求必應(yīng)嗎?(一)

當(dāng)孩子遇到錢——繞不開的財商 作者:徐國靜


在孩子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新鮮的,都想擁有和品嘗,對物質(zhì)的欲望,必栽在貪上。孩子的每個愿望和貪心,在對外發(fā)出信號,伸出手說我想要時,也在接受來自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hù)人回應(yīng)的信號。所以,見啥要啥不是單純的購物需要,而是大腦接受、儲存、輸出信息的工作過程,大腦通過接受信息刺激大腦神經(jīng)元的連接,構(gòu)建信息系統(tǒng)。

如何滿足孩子的需求,關(guān)鍵不是孩子要什么,而是父母給什么。

父母回應(yīng)孩子的需求有很多種辦法,有些父母通常使用簡單粗暴法,簡單到有求必應(yīng)。一般老人帶孩子,因隔輩親,怕孩子受委屈或不高興,總是立刻滿足孩子的欲望,“要星星,馬上給”。

這樣做的結(jié)果,眼前拿錢給孩子買來了快樂,但無形地在孩子的大腦里留下兩大隱患:

第一,勾出孩子的消費欲望,拿錢買快樂,以為有錢可以買來想要的一切。

第二,塑封了孩子的大腦,欲望上來不加思考,缺少耐心和自控力,做事沒有節(jié)制,一切要求立等可取。

所以說,父母回應(yīng)和滿足孩子需求的方法不但決定著孩子日后的行為,也決定著孩子的命運。“見啥要啥”是孩子的自然需求,而“要啥給啥”則是父母缺少理性,放任孩子欲望,自動放棄教育機遇的錯誤行為。遺憾的是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更不知道這種錯誤日后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孩子的欲望有時出于本能,比如餓了,見到吃的就想要;有時出于好奇,凡是沒見過的東西都想嘗試或擁有,不管父母口袋里有沒有錢。

雨奇2歲時我?guī)ド痰曩I東西,她睜大眼睛看著貨架上的食品,一邊用小手指著,一邊不停地點著各種食物要買。

人以食為天,對于2歲的孩子,吃就是天,所以,孩子出門時眼睛總喜歡盯著吃的,而且特別貪婪。如何應(yīng)對孩子缺少理性的貪婪需求?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父母動腦子認(rèn)真想出各種對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